2010年,“大太平洋垃圾带”的恶名充斥着新闻报道。那是一个巨大的环流漩涡,吸引着数千英里外的海洋垃圾,充满微塑料,足以杀死海龟和海鸥。

挪威科技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马丁·瓦格纳(Martin Wagner)及其团队致力于研究塑料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在他看来,科学界似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海洋系统上,认为海洋是塑料颗粒的主要储存库,但其他存有微塑料的系统难道就不值得重视吗?“淡水中必然也有微塑料。”

瓦格纳试图于海洋之外,尤其是在人类身上,见“微”追“塑”。

图片2

塑料垃圾每年都会杀死大量动物

“塑”从口入

关于塑从口入的问题,科学家已经在约40%的人类饮食中发现了塑料颗粒,包括啤酒、蜂蜜、盐和海鲜等。

英国的一名研究人员从该国不同地区收集贻贝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预测:每食用100克贻贝就会摄入70个微塑料颗粒。另一项研究表明,每份啤酒样本内约含28个颗粒。

塑料无处不在。它成本低廉,易于制造成型。我们使用这种神奇聚合物来储存和运输食物、加工衣服和化妆品、打造汽车和船只、制备清洁剂和肥料、制作输血袋和牙线……然而,垃圾填埋场分解一块塑料的时间少则二十年,多达五百载。

通过大量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我们意识到海洋动物被塑料袋闷死、被塑料瓶毒害、被塑料网绞杀,海滩上塑料遍布,垃圾成山。而微塑料越发成为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们的关注焦点。(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来自塑料的自然分解或由含塑产品释放。)

远抵南极洲,上至珠穆朗玛峰,小到鱼儿内脏和蜜蜂身体,微塑料从未缺席。此前有研究人员在外科手术病人的肺部、捐献者的血液和未出生婴儿的胎盘内发现了微小塑料颗粒。我们可以从身穿的T恤吸入聚乙烯,因为污水处理厂无法将它们完全滤除;微塑料也通过水或浮游生物进入食物链,最终来到我们的食物里;牙膏和牙线等日常生活用品更在不经意间“提供着”微塑料。

根据专家说法,我们现在每周的塑料摄入量可能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甚至更多,因为科学界还没搞清楚怎样可靠地确定肉类、蔬菜、谷物或包装食品中的微塑料含量,因此我们仍难以准确计算自己的实际摄塑量。

人类最关心的,同时也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是,微塑料对人类健康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健康的影响

“植绒工人肺”观察

最早研究塑料颗粒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项目是关于“植绒工人肺”的调查。植绒工人肺这种病起自美国罗德岛一所工厂的工人。该工厂加工尼龙植绒——一种短纤维,用于生产类似天鹅绒的材料,进而服务于家具装饰、毛毯和服饰的制造加工。工厂环境几乎不通风。

流行病学家发现那里的工人患肺癌比例是当地普通居民的3倍。他们起初怀疑工人吸入了化学物质,但在观察一些已故工人的肺部时,他们发现有尼龙纤维留于肺组织内。加州水资源控制委员会的研究科学家斯科特·科芬(Scott Coffin)表示:“植绒工人肺的案例非常重要。那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情,第一例表明微塑料可引发人类癌症的案例。”

根据科芬的说法,此发现在学术资源库里沉寂了15年,主要是因为所用术语蹭不上热度:论文使用了“尼龙植绒”而非“微塑料”。

科学家一直在努力阐明微纤维作为一种微塑料的影响,并不囿于工厂。例如,研究人员测量计算了我们使用洗衣机清洗抓绒夹克时释放的微纤维数量。

此外,2022年发表的一项由香港城市大学团队主导的研究发现,使用干衣机15分钟可释放多达561 810根微纤维。科芬认为,当清洁来自干衣机通风口的绒毛时,我们面对的细颗粒污染可能比美国环境保护法就可吸入颗粒物的职业暴露所给出的建议水平高出许多倍。

人体组织内窥

即使是一些旨在保护健康的重要举措也会使我们接触微塑料。戴口罩被公认为是防止感染和传播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口罩都增加了微塑料纤维的摄入——除KN-95外的所有口罩产品都产生了多于滤除量的纤维。

好消息是大部分微塑料不会残留,我们能呼出或排泄掉它们。但科芬等人承认,他们不知道这个“大部分”究竟是多少。根据科芬的说法,肠道估计能吸收约0.3%的微塑料摄入(这个数字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另外还有一些碎片,尤其是长而细的纤维,最终会进入肺部最深处。

2022年3月,来自荷兰的研究团队检查了来自8名志愿者的肺组织样本,发现其中80%存在塑料纤维。英国赫尔大学的水生毒理学家、论文作者之一珍妮特·罗切尔(Jeanette Rotchell)表示,虽然他们发现塑料出现在那些按理说来很难到达的肺组织区域,但她不像其他同事那般惊讶,因为她的海洋生态学工作背景让她早就看到了微塑料引起的鱼鳃和内脏的炎症,那些塑料颗粒深深嵌于肺部最深处。不过罗切尔也指出:“动物研究到人类研究的跨度很大。我们确实看到了微塑料对贻贝和鱼类的炎症效应,但关于人类,我们还没有足够数据来论证塑料带给人体的影响。”

科芬正试图搞清人类接触的微塑料水平究竟如何,这种接触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仍不完全了解塑料的尺寸、形状、颜色和化学成分会怎样影响人类健康。”

根据科芬的观点,大多数塑料的健康影响应该都类似,不过聚氨酯(一种常见于家具、床上用品和地毯的软质聚合物泡沫)的毒性可能是其他塑料的两倍。

用瓦格纳的话说,塑料颗粒进入人体后,受损细胞将释放化学物质以阻隔异物,炎症反应由此产生,并引发氧化应激。

一些论文表明,纳米塑料可能干扰细胞的能量生产和线粒体,并引起氧化应激——这意味着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失控。但我们对其发生过程一无所知。

瓦格纳指出,最终进入人体血液或组织的颗粒首先要穿过肠道或肺部的物理屏障。动物研究显示,颗粒如果足够小,就可以完成穿越并直抵目的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还不是很清楚。塑料会排出体外吗?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它们吗?在这些方面,我们确实没开展多少实验工作。”

附带毒物

微塑料还可以将微污染物带入体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波特环境研究院的博士生安德烈·鲁宾(Andrey Rubin)指出,农药、药物、激素,甚至重金属都可与微塑料相互作用并被后者吸收。

科芬表示,添加至塑料的化学物质确实可能致毒。“你吃下的若是从食品接触材料处脱落的微塑料,其所携化学物质造成的伤害较小,小过那些来自非食品接触产品的微塑料,例如地毯和家具的纤维。”另一方面,2022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介绍了水生细菌如何搭乘微塑料便车穿越环境寻找新宿主。

动物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破坏内分泌功能与荷尔蒙系统,这些系统调节机体生长、能量生产以及繁殖等生物过程。

双酚A是一种常见于塑料包装(例如矿泉水瓶和奶瓶)的化学品,也是一种值得消费者警惕的内分泌干扰物。在实验室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双酚A可模拟雌激素,可能导致精子发育受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微塑料(不仅仅是含双酚A的微塑料)可能损害睾丸,造成精子畸形,令其更难抵达卵子。微塑料还会危害女性生殖健康,例如引发卵巢炎症或降低卵细胞质量。

多少微塑料足以破坏人类生殖?科芬表示:“我们知道阻扰啮齿动物繁殖所需的塑料水平,但无法就此估计人类的情况,部分原因在于二者的体型差异巨大,且啮齿动物繁殖能力超强。”

科芬预计未来三年内将产出更多可靠数据。

那么,监管机构能否就每日允许微塑料摄入量给出建议?科芬认为:“我们最终会有一个摄入量阈值,作为安全与不安全的分界。”

“你”也可以影响微塑料研究

过去几年,在公众关注的推动下,关于微塑料的研究论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可正如瓦格纳所言:“虽然现在的学术研究增量显著,但我认为知识的增长速度匹配不上论文的增速。”

塑料生产增速依然相当快:2020年全球生产了3.67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乘以3。

资料来源:

You Eat a Credit Card’s Worth of Plastic Every Week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