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科技情报所的邀请,主持编写《公元2000年的地球》的巴尼博士夫妇在访问北京后,本月十四日来沪参观访问。在沪期间,他曾作了公元2000年世界前景展望”的报告,与有关各方进行了座谈。

《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是在1977年5月应前美国总统卡特的要求而编写的,以作为美国政府制定长期规划和各项政策的依据。参加编写的基本人员有各方面的专家五十余人,撰稿者一百多人,历时三年。该书在去年编成出版后,已在全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报告主要内容及观点

一、人口。巴尼博士在沪的报告与《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内容基本略同,他认为:到公元2000年,世界人口将从1975年的41亿增至63.5亿。在1975年至2000年期内,增长速度将自过去的每年7500万增加至每年1亿人。人口增长额的90%将出现在欠发达国家。在2000年,中国的人口将自目前的9.3亿增长至13.29亿。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2%。届时,中国人口将占全世界人口21%。

除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外,欠发达国家还会出现农村人口大量移居城市的现象。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将增长到3000万,世界上将有400个城市的入口超过百万大关。

二、国民生产总值。自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5%。但由于人口的激增,实际的国民生产增长率将十分缓慢,即从平均1975年的1500美元增长至2300美元,增长53%。其中发达国家按人口平均将达8500美元,北美、日本、西欧等国将达1.1万美元。欠发达国家则将不超过600美元。预测欠发达国家按人口平均每增长1美元,发达国家则增加20美元。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75年是2860亿美元,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其年增长率将为3.8%。至1985年估计将达4130亿美元,2000年时将达7180亿美元。按人口计算1975年每人306美元,至2000年时,将为540美元。

三、粮食。到2000年,预计世界粮食产量将比1970年提高90%。由于世界上大部分优良土地已被开垦种植,预计可耕田每年只能增加4%。因此,绝大部分的粮食增产将来自更充分地采用增产措施,利用更多的能量和化肥,农药和灌溉等技术措施,粮食的增产将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粮食出口国。由于农业对石油本身和有些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依赖,随着石油的涨价,在1975至2000年期间,粮食价格将提高95%。按人口平均的粮食消费量在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别将扩大。至2000年,日本等工业国的粮食消费量将增长40% ~ 50%。而欠发达国家特别是南亚、中东、中非等一些贫穷国家消费量即将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欠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人数将由七十年代中期的4 ~ 6亿上升至2000年的13亿左右。

中国的粮食产量,1975年为1.76亿吨,至2000年将增长至2.92亿吨。其消费量1975年为1.808亿吨,2000年其消费量将增长至3.02亿吨,估计仍将进口1千万吨。

四、水。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世界用水量至少增加200 ~ 300%,水量增加最多的是在灌溉方面。水量增加大部分在非洲、南亚和中东等一些欠发达国家。到2000年,上述地区的某些国家在所开发的水源方面将达到最大限度。随着森林的大量消失,许多欠发达国家将遇到水源不稳定的局面。估计世界上将有一半的国家,由于人口的增长,在2000年,将使水的需要比1975年至少提高两倍。而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煤的液化、汽化,页岩油的开发,其他合成燃料的需要,用水也将处于紧张状态。

五、能源。至1990年,世界能源需要量预计将增长58%。至1995年以前,石油仍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它将供应世界能源消耗量的46.7%左右。估计在此时期,在工业化国家,能源将向煤、核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方向转化,其中核能发展最快,至1990年约提高226%,石油价格在1975年至1990年期间将上涨65%。到2000年时,将会消耗掉世界原油总储量2万亿桶中的1万亿桶左右。这将迫使石油输出国降低产量和一些石油消费国采取更严格的节油措施。

在欠发达国家中,穷人的石油薪柴也将处于更紧张状态,价格也会上涨。在1995年,地区性薪柴短缺将达6.5亿立方米。这将使更多的森林面积被砍伐,更多的畜粪和农作物残茬将不用于施肥而用于炊事。

报告还对渔业、森林、非燃料矿物资源、环境污染、品种灭绝等方面作了预测。报告指出:鱼类是世界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到2000年,世界渔获量将增加不多。较大渔获量将可能来自人工养殖和非传统的海洋鱼类如南极的磷虾等。如有适当的经济技术措施,到2000年,人工养殖可使产量增加5 ~ 10倍2000年,11,000万吨的渔获量,将给63亿人口提供所需蛋白的27多。目前,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到20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主要是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潮湿的热带森林。预测表明,欠发达国家森林覆盖面积到2000年将消失40%。同时,由于侵蚀、有机物质损失、沙漠化、盐碱化和涝灾,全世界的农业土壤将会严重变质。每年都有相当于美国缅因州大小的农田和草原正在变成不毛之地。世界的沙漠面积(现约为8亿公顷)到2000年时将扩大20%。预计,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和耗臭氧化学物质浓度增加的速度亦将加2050年时,可能显著地改变世界气候及高空大气层的情况。矿物燃料和燃烧特别是煤所形成的酸雨,将威胁着湖泊、土壤和庄稼。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灭绝也将急剧增加,尤其在热带森林中,成千上万的物种,约占地球物种20%,将随着其栖居地的消失而灭绝。

总的来讲,2000年,如果各个国家和政府保持目前的人口、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能源等方面政策,那么,世界的前途将是黯淡的。但事实上,幸运的是,政策已在开始变化。在有些地区,森林砍伐以后正在重新种植,有的已采取了切实措施去减少土壤流失和沙漠化。有的已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有的已采取控制人口的节育措施(如中国目前提出的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有的已在改进水的供应并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另外,高产农作物种子已在广泛应用,一些有遗传资源的荒地正在受到保护。永久性和毁灭性杀虫剂正在被昆虫天敌和选择性杀虫剂所取代。

上述发展虽然鼓舞人心,但要应付预测中的全球性挑战、尚要作很大的努力。

这些预测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以上2000年全球的预测是怎样获得的。根据巴尼博士的报告,它建于三个基本的假设一是假设各国目前的各政策保持不变。二是假设目前技术发展应用的高速度将继续保持。三是排除战争、政治骚乱等其他外来因素。

预测的可靠性则决定于三个因素:经验丰富的人员、尽可能准确的资料与科学的分析模型。《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所选用的步骤是尽可能地利用目前美国联邦各机构常规使用的长期的全球性资料的模型。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都拥有范围广泛、分类细致的数据库,以及高度完善的局部模型。把各机构的局部模型和资料汇集起来,就可构成全国长远规划以作为分析的基础。此类机构有美国农业部、能源部、环境保护局、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央情报局等十三个单位。

问题是此类机构的模型过去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因此,必须把这些不同的局部模型联系起来,勾画出一幅全面而又相互衔接的世界图景。其方法是将纳入《公元2000年的地球》研究的各局部模型,按时序提出预测的结果输入到其它模型。如估计资源的需要量就首先要有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因此,在1977年就首先作出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随后在1977年末和1978年初,再作出资源的预测,然后把所有这些预测再同环境的预测联系起来,于1978年和1979年作出环境预测,再依次作出其他预测,使预测尽量相互连贯,全面而又科学。

尽管这样按时序预测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内部的许多不一致和不连贯处仍未彻底解决,因它往往忽略各种要素——人口、资源、经济活动、环境——彼此之间的持续的相互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

由于上述的限制,《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书在各方面不能成为最后的有权威的结论性的研究,它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预言。但是与美国同类型的预测相比较,预测数字所得到的结论均是大同小异。因此,可以认为,本报告是迄今从美国政府所具有的各种数据中可能得到的比较最科学而一致的全球预测。

全世界各国的反映

报告写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现已译成法文、西班牙文、俄文等几国语言,全世界发行量已超过一百多万册。英国前首相希思也比较支持报告提出的一些预测。今秋将举行的南北各国首脑会议也将讨论这个报告。但在美国却议论纷纷,毁誉不一。一方面,美国国会中已有七十人写信给美国政府要求重视这个报告,但有的学者不同意报告中的某些观点,著名的美国学者康恩博士批评说:“此报告只看见人们长了一张吃饭的口,没有看到他们还长了两只手。”另一个学者塞蒙西门斯博士也批评说:“在2000年前,技术将解决很多报告中所列举的问题。”巴尼博士在上海作报告时曾表示不同意上述的批评,称他的报告是“现实的”。在谈到里根政府对他的报告所采取的态度时,他说:“我想他们是会考虑我的预测的。”他为此列举了三点理由:一、他的报告是没有政治色彩的,是纯科学的研究,民主党的卡特总统可以用,共和党的里根总统也好用。二、他作预测所用的数据和模型都由美国政府各个机构提供的,如果重新来作一次预测,仍将利用这些材料,将得出同样的结论。三、参与这次预测的工作人员,是目前美国在这方面较优秀和有学问的专家。

对中国和上海的一些印象

巴尼博士在上海的报告中,还谈到了对中国的一些印象。他认为,中国目前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依赖进口石油和外国的能源。在这方面,给了中国人一种安全感。在农村,农业的能源也比较多样化。他希望中国在今后发展农业时,吸取美国的教训,不要过分依赖各种石油产品,因为这不但会造成污染,而且会造成农产品成本猛增及减少就业机会。

他说,中国目前像一只航行在波浪起伏的大海中的一只船,船上挤满了人。中国需要改革,但不能大家都一下子站起来大叫大喊,这样容易把船弄翻。目前,中国这只船在前进时还需要用桨划,不一定马上就装上高效率的引擎,因为还缺乏资金、技术、组织管理上的经验,只能边用桨划,边前进、边现代化。

他游览了黄浦江,也觉得黄浦江污染很严重。他希望我们马上采取措施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廿五年前在俄亥俄州也有一条像黄浦江那样严重污染的河流,人们在治理时也拖拖拉拉,以至有一天,由于河流充满了各种化合物,引起自燃,火苗高达6英尺,把河上的一座铁也烧毁了。怎样治理呢?他说,美国当时的做法是,首先,颁布一条法律,禁止一切有害的污染物排入这条河流。其次,是切实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帮助各厂冶炼、回收各种有用的污染物,使这些污染物化废为宝,并让各厂从这里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再把一些无用的有毒的污染物想办法埋掉或藏在钢桶中。

关于上海的人口问题。他觉得上海的城市人口过于拥挤。他说,不是一般地反对农村人口移向城市。过多的农村人口也会影响可耕地的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而城市则可以通过加层,多建高楼来节约土地。要使农村人口不过分地涌向城市,不能光靠行政命令,唯一的办法是把农村建设得更有吸引力,要切实解决农村的食品供应、住房、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问题。他说,美国目前也存在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问题,但情况与中国不同。美国目前的问题是美国的农业高度机械化,农村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很多人都涌向城市找工作。他希望中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时也要注意发展农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吸引农村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