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着全球约1%的人口。它通常发生于指、腕处,会使关节发炎、疼痛和肿胀,甚至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长期慢性疼痛、关节畸形和损伤等问题。不过诱发此病症的原因尚不明确。

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研究团队于《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他们刚刚发现的类风湿的罪魁祸首:肠道内的细菌。

论文第一作者梅根·克里斯韦尔(Meagan Chriswell)撰文科普类风湿,并介绍了自己团队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22110315151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作意味着免疫系统开始攻击机体自身,本该对抗外来病原体的抗体反倒向关节发难。

“引发类风湿的抗体起源”长期以来都是科学家聚焦的前沿。一些研究显示,此类抗体可在类风湿症状出现前的10年里,就在口腔、肺部和肠道等部位形成。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仍不清楚为何会在这些特定地方发现抗体。

肠道免疫殃及关节

鉴于类风湿相关抗体存在于肠道,而微生物组又遍布肠道,因此我们想要搞清楚,是不是某些肠道细菌激活了类风湿的免疫反应

我和同事推测,这些抗体本是为了攻击细菌的,但当它们扩散至肠道外,就会祸及关节

要确定答案,先得确认类风湿抗体针对何种肠道细菌。

我们从一部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的人群处收集粪便细菌,并将其暴露于抗体,进而分离出那些只与类风湿抗体发生反应并结合的细菌种类。

我们发现,在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产生了可致此病的抗体的人群中,大约20%的肠道内存在一种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下的新菌种,并将其命名为“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

在北美印第安切罗基族的语言中,“didolesgii”意为关节炎或风湿病。如此命名旨在致敬少数族裔学者对科学的贡献,并强调一个关于类风湿的科学事实:它对原住民的影响比其他人群更高。

由于过去从未在健康人粪便中检测到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所以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细菌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

我们还发现,这些细菌能激活患者体内的T细胞。T细胞可驱动炎症反应,并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抗生素可能治不了类风湿细菌

鉴于上述发现,再加上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只存在于类风湿患者肠道而非健康人肠道的事实,我们推断,这种类风湿细菌可能正是激活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而激活后的免疫系统却将矛头对准了关节

当然,我们尚不清楚类风湿患者为何会对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产生免疫反应。

人体肠道内会发生许多免疫反应,不过它们通常独自盛开,不会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然而针对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的极强肠道免疫反应,却能绕过肠道的“防火墙”,让指腕关节感受抗体的酸爽——小鼠实验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给实验小鼠口服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并监测其反应,在14天内,它们的关节遭遇抗体攻击,出现肿胀情况。

我们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探究这种类风湿细菌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并测试它们在肠道中的出现会否导致健康人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不太可能用于治疗类风湿。一方面,它会将肠道内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一并打击;另一方面,一旦免疫系统开始攻击关节,清除细菌可能于事无补。

当然,我们相信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 会是开发类风湿防治工具的切入点,也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资料来源:

Newly discovered species of bacteria in the microbiome may be a culprit behind rheumatoid arthriti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