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于生物工程的讨论,已经历时半年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收到许多专家、教授的来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这次讨论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本期,我们发表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谈家祯教授的一篇文章,以及另一篇文章,这次讨论至此暂告一段落。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即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五十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在生物的细胞中有一种像铰链的分子,上面带有遗传密码或信息所组成的基因,这种分子简称DNA。一切生物都是根据这种所谓三联体的遗传密码的不同组合来决定蛋白质,从而体现了子代与祖代之间的遗传和变异。人们利用重组体DNA技术可将某一生物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生物中,就可以改进或创建新的生物品种。这种按人的意志来改造生物的工程,就是生物工程。
据专家预测,现有的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都可以转而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这将改变传统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引起生产过程的重大变革,并将形成一些新型产业。举例来说,以前提取五毫克生长激素,需要五十万只羊的脑组织,而用基因工程只要一百克大肠杆菌就够了。抗肿瘤和抗病毒的最新药物干扰素是从人的大量新鲜血液中提炼出来的,成本极贵,每毫克约需四万美金,而用基因工程方法来生产,每毫克不到十美分。目前已知有三千余种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形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主要是由于遗传密码发生错乱而成,而遗传工程为纠正这种错乱提供了可能。康乃馨是名贵的花卉,如将一个康乃馨的茎尖在试管内经过三、四个月的继代培育,可以得到一百万株康乃馨,这将创造难以想象的奇迹。
近年来,我曾到欧、亚、美许多国家考察,亲眼看到国外重视发展生物工程,许多学者称生物工程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根支柱”,是“八十年代三大新兴技术之一”,预料“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令人高兴的是中央已决定在上海建立生物工程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制订好规划,采取措施,切实把生物工程搞上去。
要适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发展生物工程,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此,一定要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我认为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在确定战略重点时,应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广而耕地少,必须把农业搞上去这一最大的实际,努力使生物工程为农业服务。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培育出抗旱、抗寒、抗涝、抗盐和抗高温的优良品种。美国科学家已在1982年用基因移植法培育出比一般小白鼠大一倍的超级老鼠,如果将这一技术用来改良牛、猪、鸡等家畜,就可以按人的意志培育出又多、又快、又好的新良种。难怪有的科学家这样预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将不是机械化,而是生物工程化。
在制订发展生物工程的战略方针时,不能不考虑到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基础较差这一现状。生物工程是改造和创建新生命的科学,活的机体不同于无机体,要为移植的基因找到真正合适有效的运载工具,又能在受体上真正得到扩增和表达,还要解决许多基础理论问题。目前总的来说,它还是一个潜在的生产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来。因此在制订规划时,既要抓应用,又要抓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迎头赶上,争取领先地位。
大力培养人才,十分珍惜人才
要发展生物工程,必须大力培养人才,十分珍惜人才;我们现有的这方面的专业科技人员还不到三百人,与任务远远不相适应。就是这些人才也有一个知识更新、继续培养的问题。现代科学知识飞跃发展,不努力学习,不更新知识,就无法工作。珍惜人才,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而现在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情况不是个别的。已有了相当成就的科技人员调去干非本行的工作,是对人才的最大浪费。珍惜人才,应包括珍惜科研人员的时间,因为时间就是成果,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在科技发达的国家里,服务性工作已经社会化,后勤工作与科研工作配合十分默契,一些专业服务公司负责及时提供科研需要的一切材料,科研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实质性研究。而我们呢,后勤工作远远跟不上,科研人员往往不得不放下研究工作,自己去张罗,比如清洗试管,或到农村去买试验动物,等等,这耗费了他们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啊!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不进行改革,一切会落空
要把生物工程搞上去,还必须进行改革,科研要改革,教育要改革,不改革,一切都会落空!现在人才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十分严重,一些单位缺乏人才,而另一些单位积压人才,要的人不来,来的人不要,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大(小)而全、铁饭碗、大锅饭这“三座大山”,严重阻碍了科技工作的发展。在大的改革尚未实现之前,是否可以根据需要,用暂时借调的方法,不动户口,不动工资,对人才作适当的交流。建议教育部搞个生物工程联合体,吸收各地有关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的科研人员到联合体进行科研工作。当然教育本身也要改革。现在大学生的知识太专太窄,像培养专科学校的学生那样,适应不了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出现的许多交叉学科,只有知识广、基础好的人才能适应。就拿七十年代才兴起的生物工程学来说,只精通生物不精通化学的人不行,只懂化学不懂生物的人也不行。因此高校培养人才不能太专太窄,要着重把基础打得扎实一点,并为继续深造培养自学能力。现在国外有些高校设基础部,头一二年打下基础,然后再分科,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过数年努力,我国在生物工程的某些领域中可以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