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 言

近20年来我们目睹了大量新科学奖的出现。实际上,现在仅在北美就大约有3000种科学奖,楚20年前的5倍。跟过去的科学奖一样,大部分新设立的奖旨在给予那些作出了重大研究成就的人以荣誉和促使获奖者取得新的成果。跟过去大部分奖励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系列的新奖提供了丰厚,也可以说是相当丰厚的奖金。近10年左右所设立的科学奖中,有20多项其奖金额都在10万美元以上。其中奖额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5项奖是 :Fiuggi医学与生物学国际奖,奖金5亿里拉(约40万美元),Draper工程奖(37.5万美元 :U日本科学奖(5000万日元,约37万美元),基础科学与高技术京都奖(4500万日元,约33万美元)和Bower奖,30万美元。

不只所列的这几项,另外几项新奖的奖额同样可观,但与纯荣誉性奖励有所不同,其目的是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资助。如加州大学的Donald Bren奖学金,Irvine提供的资助是100万美元,而Prix Louts Jeantet奖为每人提供6万美无、共计1部万美元的奖金,由每年的得奖者去分享。著名的还有麦克阿瑟奖C学)金,自1981年起每年颁发一次,根据获奖者的年龄,奖金额从16万到57.5万美元不等。这些奖着眼于未来的成果,尽管与美国政府机构和其它工业国家所投入的研究费用相比,它们的奖金额并不大,但由于这类获奖者不用事先申请和拟定经费开支情况,所以这些奖金的使用比通常研究基金部门给予的基金有更大的自由性。

这些奖似乎确立了科学奖励的全新标准。但从奖金额上看,这些奖均超过了除诺贝尔奖之外的其他任何奖,1991年度的诺贝尔奖金额则刚不到100万美元。这些新的丰厚的奖励的增殖提出了3个基本问题:这些奖为什么增殖?它们体现了科学奖励系统的主要变化吗?它们将对科学家和科学有何影响?

2. 科学奖励系统中的先例

科学成就通过获奖和奖励得到承认在历史上有大量的先例。首次这类的奖励出现于18世纪早期,即1719年法国科学院设立一项年度性奖,以鼓励科学家解决天文学和航海领域的问题;1736年,英国的伦敦皇家学会决定用Copley基金设立一项奖章,以造成杰出人物之间的有益竞争……,但他们决不能是为了金钱。结果,这两种最先的不同的奖励形式为后来出现的—切奖励提供了不同的模式:法国式奖励的目的在于激励新的科学工作,而英国式奖励的目的在于肯定过去的科学成就。

到19世纪早期,法国科学院已建立起了一种完善的奖励制度,远比伦敦皇家学会或其他荣誉团体的奖励制度完善,但一直到19世纪后期,大量的真正重要的金钱性奖励才设立。实际上法国科学院颁发的最大的奖(也可以说这奖提出了,但从未兑现)是Conte奖,共计5万法郎,当时大约是一名巴黎教授年薪的5倍,伦敦皇家学会所提供的最高奖是达尔文奖章,得奖人可获得一枚银质奖章和100英国先令——当时相当于2500法郎,大约是普通教授年薪的1/4。显而易见,法国人认为应为新的科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待,而不像英国人那样仅仅在于肯定过去的成就。

直到本世纪初诺贝尔奖设立后,对科学成就奖励的金额才有了戏剧性变化。当初按照阿尔弗雷德 · 诺贝尔的遗愿设立了5项奖:3项为科学奖,一项文学奖,一项“和平奖”。1901年首次颁奖,奖金额如人们所知道的是42000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教授平均年薪的18~20倍。尽管从一开始,诺贝尔奖就可以被分享。

通过设奖以极大地增加获奖者的收入,不只是诺贝尔一人这样做的法国投资商Danial Iffla(又以Osiris著名),1899年捐助给“法国研究所”10万法郎设立了Osiris奖——差不多是一般教授年薪的8倍,但它还不到后来设立的诺贝尔奖金额之半。

从此,诺贝尔奖无论在公众中还是在科学奖励系统中都独占鳌头。它不但一直最丰厚的科学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巨大声望,以及在广泛的领域里成为最iTii成就的象征。如电影演员Walter Matthau披描述为一个如此恣意挥霍的赌徒,说他应“获受虐狂中的诺贝尔奖”,而美国电影导演和喜剧家Woody Allen,当他的电影被提名后,他总是拒绝参加颁奖典礼,但倘若能获诺贝尔奖,他说他才会出席。“诺贝尔奖不同寻常”,Allen说,“除去其它一切,它还带来数量可观的钞票。”

3. 奖励增殖的影响

作为科学奖之冠的诺贝尔奖,它还是衡量其它奖励之显著性、声望和影响的最好尺度。它为何成为众多奖励机构(和获奖者)争夺的头号奖,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特征并不足以说明为何它在各类科学奖中独居榜首。“相反”,如几年前我所指出的“其原因来自它的各方面特征共同作用产生的一致的显著效果,尽管它的任何一方面的特征,如比较长的历史、奖金数额、获奖者不断提高的知名度,或者颁奖机构的等级,都可能与其它奖不相上下。在这方面,各种奖励之间为声望而进行的无计划和不言而喻的竞争,有点像体育场上的10项运动之间的有目的和公开的竞争,只是结果诺贝尔奖的各项特征在争得荣誉方面略胜一筹,从而卫冕冠军。”

的确,诺贝尔奖的显著地位其本身就有助于造成奖励的增殖;首先是通过激起竞争——不只在科学领域而且在其它各个方面,包括在宗教方面——其次造成了一批可以算是诺贝尔奖替代奖的出现,即产生了一些专门为填补诺贝尔奖在数额和领域方面不足的各种奖励,结果,诺贝尔奖不但成了评价已设立的奖励的标准,而且也限定r所要设立的奖励的性质。

3. 1诺贝尔奖的补充

“Templeton宗教进步奖”提供了最令人注目的人所共知的作为诺贝尔奖补充的一个例子,但它不是唯一的。这项奖授予诺贝尔奖五项领域之外的有突出成就的人,并试图在荣誉方面与诺贝尔奖相匹敌或超过它。Templeton奖设立于1972年,它“出自John爵士(即它的设立者John Marks Templeton)对诺贝尔奖的不如愿。他认为诺贝尔奖不能奖励精神领域的成就……宗教奖应有助于人们关注那些从事精神活动的人”,为不断赶上或超过诺贝尔奖,Templeton奖从设立起曾六次提高其奖金数额,并计划第七次提高数额,从1991年的82万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00万美元。Templeton奖所授予的个人“他们在传授知识和上帝之爱方面有开创性和杰出的成就”。它最近的一位得主是Jokoborits勋爵,英国大主教和House of Lords的首席教士,他曾在白金汉宫接受Philip王子的颁奖。

Templeton显然认为,数额非常之大的世俗性金钱和它的公开性,即使是在宗教领域,也足以引起公众的羡慕,从而可能与诺贝尔奖相抗衡。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诺贝尔奖的突出性,便会发现仅通过金钱方面还不足以与诺贝尔奖相匹敌。因为从声望累积的社会过程我们知道,不仅是大量的金钱,还包括著名的有权威的授奖机构、一批杰出的获奖者、遴选中的公开无误等因素的作用。但宗教领域的奖励(或文学奖和平奖)遴选的标准似乎比科学奖具有更大的随意性。而且选择结果容易出现意外。如1988年Templeton奖Inamullah Khan的当选就曾受到严厉批评。

3. 2诺贝尔奖的替代

然而在科学领域中,还没有一项奖明确提出要胜过诺贝尔奖。本世纪以来,诺贝尔奖毕竟在现代科学奖励系统中占居了无可匹敌的头号地位。而且其声望每年都有所加强,这“归因于世界范围的公开宣传…它不断引起公众的注意…它的显赫性和声望反过来形成了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又在大众媒体(亦不只科学家自己)焦急地等待一年一度的获奖揭晓中进一步加强了诺贝尔奖的显赫和声望”。

毋宁说,由诺贝尔奖所引发设立的新奖属于替代奖,其目的在于奖励那些由于诺贝尔奖的稀缺性或一系列规定的限制而没有或不能获奖的科学家。诺贝尔奖早期所做的那些规定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尽管科学之间的界限和科学实践已发生了变化。

1. 诺贝尔的稀缺性。每年,“有资格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比实际获奖者要多”。总存在着奖励的短缺和“不断增多的‘未冕’桂冠者,他们在各方面与获奖者不相上下,只是未得奖。这些科学家像那些未能有幸进入法国科学院40个席位之内的‘伊默特斯’(Immortals)—样,他们可以说是科学界的第41席位者”。这类人包括下列研究者:物理学中的Mendeleev和Willard Gibbs以及生物医学中的O. T. Avery,W. B. Cannon,C. R. Htarington和S. Freud,但他们还只是早期科学家中的少数,可以说,由于科学家人数的急剧增长,只有更少的科学家成为“诺贝尔奖阶层”。Arne Tiselius,曾任诺贝尔奖基金会主席、化学委员会主任,他本人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就夸张性地指出“世界上应获诺贝尔奖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过去没有得奖而且将来也不会得奖”。

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我较详细地分析了诺贝尔奖的稀缺性如何使其成为科学界中对科学成就认可的最受推崇的荣誉形式。但同样是这种稀缺性——每年至多授予3项科学奖,而且每项奖最多只能有3位科学家分享——长期以来成了自身的局限性,结果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远不能恰当地反映现代科学中真正重大的成就,进一步说,所有这些摘取桂冠的人也远不能恰当地代表对科学有重大贡献的人。所以诺贝尔奖的这种稀缺性本身便为其替代奖的出现提供了足够的可乘之机。

2. 限制性规定。诺贝尔奖颁发的一些规定也产生了第41席位者。它每项奖至多授予3个人的限制就随意地删掉了那些获取桂冠的合作者,他们同样重要的贡献本应得到承认。这就意味着,特别是在这个“大科学”时代,大型实验的主要贡献者被忽视了,而只有少数几位获奖者被人知晓。更奇怪的是一些主要科学工作的重要性未受到重视而有“太多”的独立贡献者。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子是关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结合与传输的研究工作,这项重大成就从未获奖,从而产生了一批真正的第41席位者,包括J. B. S. Haldane,J. G. Priestly和J. Henderson。

其规定还把授奖限制于“近期工作”,这意味着即使诺贝尔奖委员会对“近期”的划定不严格,但一流的科学家也难以把其成就纳入已被接受的科学知识体系之中,所有这些都加长了争取获奖的竞争者的队伍。

诺贝尔奖只授予那些属于“发现”、“改进”或“发明”成果的规定,也使其他一些类型的科学成果不能参与夺奖。实际上,这就排除了大部分尚未得到专门经验验证的理论性成果。另外,对“有争议课题”的研究,如癌症研究,就很可能不被选中。因为这类工作被广泛承认常常需要一段时间,但“近期”的规定又是明确的。除非科学家最好像Peyton Rous那样长寿,他是在87岁才得奖的。

然而,最大的限制性的原因——也是促使诺贝尔替代奖设立的最大原因一一是从未改变的一条规定,即诺贝尔奖只授予给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包括“生理学和医学”。尽管1969年增加了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但这仍没有使它变得合理普遍或减少第41席位者的人数。自然,当代科学中一些有资格得奖的学科领域由于这条限制而失去了机会。地质学、海洋科学、天文学(一些天文学家获物理学奖是例外)、植物学、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一次生理奖授予给了生态学是例外)、社会和行为科学(除经济学外),而最具戏剧性的是数学,它们都因这条规定而被排斥在诺贝尔奖遴选范围之外。

因此“能得奖”领域的这条规定为其它试图替代诺贝尔奖重要奖励的设立留有了充分的余地。这些奖的设立其目的是为突出的有价值的科学成就提供权威性的认可,从而也为诺贝尔奖励领域之外其它领域同样杰出的科学家提供象征性的公正认可。

Crafoord奖或许就是诺贝尔奖范围之外的最著名的例子,它的设立明确地是为了提供荣誉和鼓励做出更突出的研究,其授奖领域包括天文学、数学、地学和生物科学——尤其侧重于生态学和明确限定于对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研究。作为这种奖的共同创设人之一,Holger Crafoord评论说:“我是想资助那些未包括在诺贝尔奖之内的科学领域”。以Crafoord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奖,由他和Anna-Greta共同创设,他是瑞典的一位商人。Crafoord奖因为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授从而获得了权威性以及与诺贝尔奖具有一定亲缘性,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Crafoord奖1982年首次颁发,到1992年其奖金额每项即达40万美元。

同样在工程技术领域,为补诺贝尔奖之不足,1985年设立了Charles Stark Draper奖。这项奖由Draper实验室资助设立,目的是给工程技术方面的伟大成就以奖励。正如美国工程院主席Robert M. White对此奖的设立所评论的那样,“我们期望在未来的几年里,Charles Stark Draper奖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所具有的知名度和声望,就跟诺贝尔奖在今天的化学、物理学和医学方面所具知名度和声望一样。”Draper奖的金额是35万美元,其金钱奖励的成分所代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相应地,这项奖因为由美国工程院颁发,因此也具有了权威性。这些特征是否通过一系列著名人物给予它跟诺贝尔奖类似的重大声望而得到有效的加强?对这一问题要做出回答还为时过早。但不管结果如何,由于诺贝尔奖稀缺性所导致的第41席位现象和授奖的重要限制规定,已成为科学奖励系统中奖励增殖的最主要根源。

即使在一些领域设立奖励时没有参照诺贝尔奖,但它们也试图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如数学方面的菲尔兹奖在声望方面被数学家广泛地看作是诺贝尔奖的替代奖、等价奖,只是其奖金数额比不上诺贝尔奖(其价值是1.5万加拿大元)。而Balzan基金奖在一些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学和心理学)也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等价奖,这些领域也是诺贝尔奖所不包括的。地球科学方面的Vetlesen奖和Tyler生态学奖同样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替代奖。它们在这些领域享有极大的声望并提供数量可观的奖金。

4. 对科学家和科学的影响

从长远看,大奖的增殖会对科学家和科学有巨大影响。有些人认为这不见得好。

公认的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些有助于新研究的奖励,而是那些用巨大金额奖励以往成果的奖。如Siekevitz及其它这类奖,错误地加强了科学发明的英雄观,这样就把科学的重大发展看作是研究者个人努力的结果,从而忽视了成果的获奖还包含着合作者或许多其他研究者的心血。

大奖的增多似乎还明显地使人认为科学家的工作只是为了奖励和奖金,而不是为T拓展知识的热情和满足。无与伦比的爱因斯坦本人多次获奖,他曾向美国科学院直述己见,认为奖励不应钟爱那些发现了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人。他说当一个人经过数年的探索,偶然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宇宙的某些美妙之处时,也不应对他个人祝贺。他已在自己的探求和发现过程中获益良多。”然而,科学家不受或不应受金钱诱惑的观点绝不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早期多数奖励的已有经验为预测后来新奖的可能影响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基础,获奖者中的大部分人,将继续从奖励中获得精神以及金钱上的收益,从精神收益方面说,它奖励科学共同体的重要部分。然而,许多新奖因为这一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多数科学家的普遍认可。Cole兄弟通过对约1300名美国物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诺贝尔奖、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科学院院士都能使科学家本人得到一致认可,但对物理学中的许多其它奖励则知之甚少。微小的知名度不能带来声望,而且发现在调查的物理学家中,至少四分之三的人只能从上百项奖励中列出十几项,在其中,则诺贝尔奖的地位最显赫。

新的奖励是否为其获得者带来比金钱上的满足和知名度更多的东西,将依赖于得奖的科学家的类型。对那些已成名的科学家来说,非诺贝尔奖奖励对推动他们的工作,增加获取研究基金的机会,以及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的职位作用不大。另外,那些在研究工作上颇有造诣的科学家,其研究通常(但不总是)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有经费保证,尽管可能达不到他们所想的水平,而且他们总有令人向往的收入。当然奖励并非全无调节作用。科学界的奖励,在于为那些有科学贡献的工作做出象征性的认可。

奖励对获奖者以及候选者都有激发作用。当科学家觉得自己有资格成为某一奖的竞争者时,他们被激励起去做更多的研究,或更有效地投入工作,以及常常更努力地去争取他们的优先权。这些影响依赖于奖励是否代表着Medawar所说的竞争者的“高层民意”,或者相反,依赖于同行对获奖的科学成果重要性的评价。这些影响对那些在学术上已有成就的知名科学家来说意义不大,但对年轻的和不知名的人来说却重要得多。

科学中的奖励及其作用有一些不良的方面。它们加强了竞争性,鼓励“激烈的争夺”,增加了不和与嫉妒,过分强调个人在重要的合作中的地位,甚至有时对完全由他人做的工作也去要求荣誉。科学中对认可的制度性要求自现代科学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这些新的奖励可能加强长期以来特别强调的对学术的认可,但它们不会赋予科学奖励系统更新的含义。

大奖对科学发展及其导向的可能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尽管奖励通常是为了激励科学和科学家去做出发现和给发现者以荣誉,但这类作用远远不够。多数奖励或曾“形成过思想流派和规范过科学范式”,但是对有成就科学家的奖励实践已经表明,许多奖励不再具有这样的作用,因为所奖励的工作早已被认可。

在某种程度上,许多奖励由于把科学家的力量从对深层难题的研究,转移到那些易解决和会引起评委会关注的问题上,因此可能阻碍科学的发展,而不是推动科学的发展。奖励可以把集体注意力集中于有限范围内相对易于解决的问题之上。因为科学的奖励系统只肯定已解决的问题,而不予考虑大胆的但没有成功解决了的问题,即使在无奖励的情况下,它也倾向于造成“乐队效应”。

大奖对知识的发展可能产生影响。它们对公众中科学的形象以及公众的兴趣会有哪些影响?据以往经验,待别以诺贝尔奖的例子说明,这些新的奖励有时扩大了对科学精英的赞誉,使科学研究的知名度更大,赋予科学研究以社会重要性和声望,而且会由此导致许多年青人选择科学研究为职业。

大致说,科学中奖励的增殖对科学家W科学只有极小的影响。它们对多数科学家的效用可能不大,因为这些影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它们只引起少数的那些自认为可以获奖人的注意,尽管实际得奖人更少些。奖励对科学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积极引导那些有利于整个科学奖励系统更良性运作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上奖励的主要象征作用,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英才的正式肯定和使公众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即使公众不能完全理解。奖励的重要影响在科学界外部而非在科学界内部以矛盾的形式存在着。

[Theoretical Madicine,1992年版]

___________________

1. H. 朱克曼,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以研究诺贝尔奖的社会学问题而著称。其著作《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中译本在国内广为流传。本文是她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英文原稿由作者相赠,发表于Theoretical Madicine,13 :217~231,1992(荷兰)——译者注。

2. Immortals,古希腊不朽之神一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