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年度十大人物,这十人由《自然》杂志的编辑从每年的重大科学事件中选出。
“在COVID-19大流行肆虐世界的这一年里,《自然》杂志从全球选出了参与2020年最重大科学事件的几位人物。”《自然》特写部主编里奇·莫纳斯德斯基(Rich Monastersky)说,“这十位人物与他们的同事在一系列科学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对致命新冠病毒的测序,领导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开创性北极气候任务的研究人员保驾护航等。”
今年的许多故事都与新冠大流行有关,这场疫情已经夺去了全球超过150万人的生命,迫使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号召各国抵抗新冠病毒威胁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外界对该组织应对疫情不力的强烈批评。中国流行病学家李兰娟在快速认识到武汉暴发疫情的威胁后,说服政府在国定假日前封锁武汉,帮助减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乌拉圭病毒学家贡萨洛·莫拉托里奥(Gonzalo Moratorio)与同事合作开发了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避免了其国家大量感染和降低了死亡病例数。在全球加紧研发新冠疫苗之际,美国制药企业辉瑞的疫苗研发主管卡特林·詹森(Kathrin Jansen)带领团队在破纪录的210天里推出了一支通过临床验证的疫苗,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武汉疫情暴发之初,中国病毒学家张永振和他的团队迅速鉴定出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并立即将序列公布。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成为了美国政府疫情应对的发言人,在向易感人群传达可靠信息的同时,勇于质疑特朗普总统传播的错误信息。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采取的快速、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国际赞誉,不仅保障了她的国家的相对安全,还得到了民众的信任。
《自然》的十大人物还记录了今年发生的其他重要科学事件。当手无寸铁的乔治·弗洛伊德被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杀害后,美国宇宙学家昌达·普雷斯科德-温斯坦(Chanda Prescod-Weinstein)与他人在6月发起了学术停摆一天的倡议,呼吁人们关注科研机构内部的系统性反黑人种族歧视。印度尼西亚公共卫生研究员阿迪·乌塔林(Adi Utarini)通过培育能阻断登革热病毒传播的蚊子,协助领导了一项对抗登革热感染的开创性行动。最后,韦雷娜·莫豪普特(Verena Mohaupt)作为一项国际北极科考任务的德国后勤负责人,在科考船冻在海冰中的一年里,努力保障约300名研究人员面对北极熊、极端寒冷威胁时的人身安全。
“综合来看,这十位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今年全球面临的一些最严峻的科学和社会挑战。”莫纳斯德斯基总结道。
谭德塞:警示全球
2019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接到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新闻报道;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WHO:本次疫情已经升级为PHEIC,全世界都必须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准备),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应对。
谭德塞曾以同理心、亲和力和努力工作赢得了众多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和工作者的认可,但在召集全球力量抗击COVID-19疫情时也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WHO总干事谭德塞面临挑战)
他表示他的工作重点仍是尽快结束新冠疫情,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同等获得疫苗。面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政治阻力,他承诺将“埋头苦干,冲破难关”。
韦雷娜 · 莫豪普特:极地巡逻
韦雷娜·莫豪普特(Verena Mohaupt)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考任务——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浮观测站(MOSAiC)的后勤负责人。
MOSAiC始于2019年末,为期一年。北极气候寒冷,北极熊出没,加之远离家乡,这些都对科考人员的工作、人身安全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挑战。通过提前为科研人员提供培训,教授相关逃生技能,并在现场为科研人员做守卫,防止北极熊的攻击等,Mohaupt带领团队为科考人员创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受到了广泛赞许。
贡萨洛 · 莫拉托里奥:新冠病毒猎手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乌拉圭病毒学家贡萨洛·莫拉托里奥(Gonzalo Moratorio)声名鹊起。
在国内其他人对新冠肺炎还不以为然的时候,他警觉地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并和同事设计了一种新冠病毒试剂盒,制定了全国性的检测计划,使新冠肺炎在拉美肆虐之际,乌拉圭仍较好地控制了本国疫情。
截至12月10日,乌拉圭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仅为87,是全球死亡人数最低的国家之一。
目前,乌拉圭的社会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但Moratorio依然未敢松懈,他说:“让我们祈祷目前的良好形势能保持下去,我担心在某个时刻我们会变得无力控制。”
阿迪 · 乌塔林:驭蚊高手
登革热是一种致命性的蚊媒传染病,全球每年有多达4亿人感染。印度尼西亚日惹市加札马达大学的公共卫生研究员Adi Utarini和同事为了控制登革热,在日惹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培育改造会传播登革热、寨卡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使之携带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该细菌可以抑制病毒,防止蚊子把病毒传播给人。
通过释放这种改造后的蚊子,最终日惹市部分地区的登革热病例减少了77%。Utarini的成功出色地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让广大研究人员深受鼓舞——或许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消灭登革热都将成为可能。
卡特林 · 詹森:疫苗研发领袖
新冠疫情来袭之初,基于信使RNA的疫苗作为一项未经证明的技术,原本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获批将其应用于人类身上。但是,美国药企辉瑞的疫苗研发主管卡特林·詹森(Kathrin Jansen)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种新型疫苗平台,带领一支650人的团队,从4月开始到11月完成临床3期试验,仅用210天就证明了辉瑞的新冠肺炎疫苗对人类是安全有效的。12月2日,英国卫生监管机构批准了辉瑞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为大规模接种铺平了道路。
张永振:基因组公布者
2020年1月11日,病毒学家张永振及其团队最先公布了新冠病毒的RNA序列,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得以快速鉴定病毒的主要蛋白,并着手设计诊断试剂和疫苗。
2003年,科学家用了好几个月才确定SARS冠状病毒是非典的罪魁祸首。这一次能快速锁定目标离不开下一代测序技术,张永振也成了该技术最高产的使用者之一——他与合作者已经报告了数千种新的RNA病毒。
张永振分享数据的举动赢得了全球科学家的肯定,他也为此感到自豪,“1月11日是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转折点,既是中国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的转折点”。
昌达 · 普雷斯科德-温斯坦:抗争的物理学家
宇宙学家昌达·普雷斯科德-温斯坦(Chanda Prescod-Weinstein)来自一个活动家和作家辈出的家庭,家里几代人一直在为黑人、女性、工人的权益发声。
今年6月,当反暴力执法的游行示威在世界各地出现时,普雷斯科德-温斯坦联合发起了一项在线抗议活动,呼吁黑人研究人员和他们的机构“停摆”一天,号召人们正视系统性种族歧视的问题。
预印本服务器arXiv率先加入,表示将停止发布手稿一天,并呼吁读者思考如何帮助对抗系统性种族歧视。在6月10日活动当天,多个主要协会和出版社也发出了类似的呼吁信息。
普雷斯科德-温斯坦将在明年出版一本关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新书,书中也将探讨科研领域的包容性和身份问题。
李兰娟:封城提议者
2020年1月18日,中国最高行政机关派流行病学家李兰娟等专家奔赴武汉评估当地疫情。几天后,73岁的李兰娟提议尽快封锁人口1100万的武汉市。
当时,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已经宣布病毒可以人传人。李兰娟与钟南山的警告促使当局作出果断决策。随后,李兰娟继续留在武汉帮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成为了无私奉献医者的代表人物。
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的一个贫困家庭,后来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成为肝炎方面的专家。镜头中的李兰娟常常身着白大褂,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李奶奶”。
杰辛达 · 阿德恩:危机中的总理
2020年3月14日,当新西兰只有六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时,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宣布了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新西兰入境者需要自我隔离两周。不到两周后,新西兰进入全国封锁状态。尽管全球都笼罩在焦虑和恐惧的氛围中,但阿德恩关爱而果断的领导力让新西兰成为了这场疫情中为数不多的成功典范:感染病例略多于2000例,死亡25例。不仅是新冠疫情,阿德恩对待其他问题也以科学为遵循——她比前几任总理更致力于缓解气候变化。阿德恩政府承诺将20%的GDP用于对抗这次疫情,超过了大部分其他国家。如何重振新西兰依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并保障国民安全将是接下来的巨大挑战。
安东尼 · 福奇:科学卫士
作为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一共辅佐了六任美国总统,帮助国家渡过了生物武器袭击以及艾滋病、埃博拉和寨卡病毒暴发等一系列危机。在这次疫情中,福奇不仅为美国的疫情应对出谋划策,还亲自救治新冠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福奇曾因艾滋病方面的工作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称为英雄,但他今年提出的抗疫举措却得到了特朗普总统和其他迫切想要掩饰疫情并重启美国经济人士的尖刻批评。然而,即使是面对人身威胁,福奇依然坚持说真话。今年12月迈入80岁的福奇暂不打算退休,他已经答应担任总统当选人拜登的首席医疗顾问。
科学研究依靠团队合作,十大人物中提到的许多贡献并非是个人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年度十大人物的评选并非排他性、领域内的奖励或排名,而是引导大家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件的关注和认识。
资料来源:
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helped shape science in 202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