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我们不可能对科学这个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换言之,我们很难说清科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科学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够说清楚什么理论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因为任何一个理论,要其表述能进行下去,要其理论的争议有可能在将来达到统一,那么就必须要求该理论的本身满足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及可证伪性。如果这几个方面有一个不满足,其理论一定是不完备的或不科学的。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就是这么一个理论,至少它现在还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我认为这可能是在长达千余年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医学,因为没有一个大的发展,却在近几百年里落后西医的原因之一。下面我想从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及可证伪性等方面简单分析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可观测性及可操作性
可观测性是指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内容是可观测的,同时为了能从表到里、从定性到定量,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又必须是可操作的,就是能够用测量工具,以一定的操作方式把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定量地表示出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一个例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这样说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皆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f=G×m1×m2/r×r
式中m1、m2分别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f为引力大小,G为比例常数。在这个定律中的全部概念:引力、质量及距离都是可观测的和可操作的,也就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以一定的操作方式将定律的内容定量地表示出来,并验证其理论是否正确。
在自然科学方面用不可观测的概念来表述其理论是不可想象的,可观测性是讨论问题的前提,否则连开尊口都可免了;可操作性是讨论问题的基础,对于没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就是讨论一万年也无结果的。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疾病发生的原因是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差而造成的。为了说明人体的复杂关系,传统的中医理论还引进了“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用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并将其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阴阳及金木水火土均无可观测性,平衡与不平衡也无可操作性,更没有一个数量的形式表示,因此在诊断中,对于同一个病人,你说是“阴盛而阳衰”,我说是“虚火上升”,更甚至说是“阳盛而阴衰”,用药性完全相反的药治好同一个患者同一种病也是常事。在传统中医的脏腑学说中,“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藏神”,“有温熙作用”。“火有阳热特性”,“故心属火”。“肾主发育与生殖”,“主水纳气”,“故肾属水”,等等。在这里,你无法知道中医的心、肾等概念是什么,也无法知道其动词主、藏、纳等是什么意义。传统中医理论中,多数概念大都如此。
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是指理论所预测的事实出现的条件一旦满足后,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谁来做这个实验,所预测的事实都应出现。如水在常压下的冰点是0℃,沸点为100℃。不管是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谁来做这个实验,都是如此。同时,可重复性还与重复的次数无关。这就是为什么“超导”理论是科学的而“某地晚上有鬼出现”不是科学的原因,尽管说“见”过鬼的人远比见过“超导体”的人多多了,因为鬼的出现无可重复性。
前几年在中国出现了气功热,据气功师们讲,练成练不成气功还有一定的缘份。而西医讲X光可以发现人体的某些病变如肺炎,不管这个人是贵族还是平民,说能做到便无一例外,传统的中医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中医的诊断讲望、闻、问、切。据说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就已精于此道,千余年来在这几个方面应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切脉为例便有浮、洪、滑、数、促、玄、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若、虚、散、缓、迟、结、代、动等脉象之分,但这些都是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试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论能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吗?我曾在一所省级中医医院里看到这么一个用切脉来诊断妇女妊娠的宣传板报,其内容摘录如下:
“孕妇一个月脉象,两手脉细而伏,如草木之萌动……颇有跃跃欲试之形态;孕妇二个月脉象,多濡滑微,数有蠕动之象,如草芽之出土,蚕蛹之初形……;孕妇七个月脉象,多流利不凋如扬花柳絮齐放之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板报时,便非常钦佩该文作者栩栩如生的比喻能力及高超的联想能力,但后来仔细一想,他说的内容没有一件能用测量工具准确地表达出来,也不知该文作者的嫡传后人能否准确地掌握该门技艺,在我问过的中医大夫中,是没有人能这样靠切脉准确地测出妇女妊娠的。我还听一位大夫说过,他在大学上切脉课时,同一个病人,两位教授切出来的脉象完全不同,面对众多后生,只能尴尬地对笑,因为谁也无法证明是另一位错了。
猪 苓
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是指讲述的真理一定要具备随时随地被证明是不完备的甚至是错的可能性。从发展的目光来看,任何一门科学理论一定或迟或早地被证明是不完备的或是错的,世上根本没有放之四海、恒古恒今而皆准的真理。只有这样,真理的存在才有意义,绝对的或不能被证明的真理是不可能给我们什么信息的。
传统中医理论则是封闭的、不可检验的。首先,其基本概念是不可观测的,现在常用的一些概念,如心、肾等与解剖学上讲的完全不同,你不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其次,理论所表述的内容也是不可证伪的,如“肾藏精”学说,就像1+1=2一样是一种约定俗成。假若有人说是“心藏精”,心主发育与生殖,主水纳气,故心属水,那么肾藏精学说除了习惯和传统力量外,还能用什么力量和方法说服反对者呢?倘若还要继续论证,如果心(其实说是什么都可以)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男子少精,阳萎不育,小儿发育迟缓等,用补心之药,如大补元煎之方治疗,也可以说是被临床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肾藏精学说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内容,有内容的只是大补元煎之方治发育、生殖等一系列症状这个经验事实。
传统中医理论大都如此。
由于传统中医理论千百年来一直处于表象的、直觉的、猜想的哲学思辨阶段,没有像西医那样,在文艺复兴时期从自然哲学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于哲学的自然科学,故此在中西医竞争中,落后于外来西医是不难想象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天津三市西医中医大中型医院的比例分别为:40/1、32/1、25/1。
以上我说的是关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其实,若干年前就有人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今天之所以又重谈此事,是因为传统中医理论多少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里,本身就少一点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思想,更少一点现代科学精神,所以在中国,隔几年就有几个像“严大师”、“李洪志大师”这样的人出现,并有数百万信徒是不奇怪的。中国有滋生这种人的沃土。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民众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求民众掌握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思想,然后才可能具有现代科学的精神。仅有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