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公司已不复存在,其技术创新却无处不在
今年4月,电信业界发生的一桩并购案令世人侧目:21年前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拆分出来的西南贝尔公司(SBC),出资价值相当于160亿美元的股票加现金,兼并了其原先的母公司AT&T。几个月后,AT&T公司的著名股票代号——T——从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的名单上消失。从亚历山大 · 格雷厄姆 · 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原创电话专利起家的AT&T公司在创业130年后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百年老店的消亡将带给人们何种启示?美国电子和电气协会会刊《光谱学》特刊文,对此作了分析和解读。
1974年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无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当时AT&T公司260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820亿美元——代表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作为美国第二大企业的通用汽车公司只是AT&T公司的三分之一,与AT&T公司的750亿美元资产、1亿多客户和将近100万雇员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AT&T公司曾是公司企业中的一员巨人,似乎跟坚不可摧的城堡一样不可动摇。然而现在,仅仅30年之后,巨人不再。在与公司长时间走下坡路有关的诸多事件中,最重要的一次事件发生在1974年11月20日的那一天。当时美国司法部提起了10年后将AT&T公司及其网络(贝尔系统)分解为七个地区性电信公司(贝尔子公司)的反托拉斯诉讼案,AT&T公司则保留长途电话服务,以及它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研发队伍——贝尔电话实验室及其负责制造的分支机构西部电气公司。从那一刻起,AT&T公司经历了无数次的起落。它开创过新的业务,建立过分支机构,也收购并出让过不少公司,但最终它还是衰亡了。
我们该为此忧伤吗?轻松的回答是:不必。当今世界,电话服务商遍地开花。AT&T公司的服务在继续,如果它不再继续,取代它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轻松的回答忽略了AT&T公司的辉煌研究与革新历程。在AT&T公司全盛时期,即从1925年到1980年代中期,贝尔实验室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这些革新和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有多少公司能享受如此的声誉?
在贝尔实验室技术革新一览表中,许多项目堪称20世纪里程碑式的发明,包括晶体管、激光、太阳能电池、光纤和卫星通讯等。没有人会怀疑AT&T公司的研发机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研发机构之一。但是,也没有人认识到它的众多革新却难以置信地导致了公司的衰亡。而过去30年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这一杰出的研发“引擎”已经优势不再。
当AT&T公司的垄断在美国电信业独占鳌头之时,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的研发经理们能得到稳定的资金,使他们能够把目光投向10~20年后的未来——真正突破性的技术需要有这种战略眼光——稳定的资金和长远的思维相结合对众多领域(包括无线通讯和光纤通讯、信息论和控制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声音录制和数字成像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30000多项专利以外,贝尔实验室还培育出了一长串科学突破,赢得过7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许多其他奖项。
在半个世纪之前,每当我们拨打长途电话的时候,每一块钱中就有几分钱来到了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这些钱被用于改进通信的长远研究和开发。例如在1974年的时候,贝尔实验室在非军事用途的研发上花费了5亿多美元,大约占AT&T公司总收入的2%;而西部电气公司花在其内部工程和研发运作上的钱甚至更多。这部分资金是在电话服务费中设置的“研发税”。这样一来,AT&T公司当年收入的每一块钱中有超过4分的钱用于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的研发上(这是工业背景下的任务型研发,兼顾了实际应用及对公司盈亏底线的最终影响)。
AT&T公司对研究与开发的情有独钟,主要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发的横贯美洲大陆电话服务放大器的大功率真空管的经历。由于当时的原创专利失效后,面对一些地方电话公司的竞争,AT&T公司看到它的领先地位受到威胁——尽管它控制着整个国家大约一半的电话机业务。此时,AT&T公司提出的目标是将它的电话机安装到美国的每家每户和每一个办公室。但是那样做需要有失真甚微的放大器(即增音器)的支持,只有这样,提供其他公司难以提供的服务。
1915 年, AT&T 开通了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电话线路
1912年,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的年轻物理学博士哈罗德 · D · 阿诺德(Harold D. Arnold)加盟AT&T公司工程部。他在几年前发明的小功率三极管的基础上尝试改进,阿诺德在三极管钨丝阴极上镀了一层氧化层用以激励电子的发射,并从三极管中抽出阻止电流流通的空气。结果,他的大功率真空管获得了理想的工作性能,远距离传送声音信号失真极其微小。基于阿诺德研发的三极真空管增音器,AT&T公司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创造了一次轰动。在博览会上,AT&T公司首次演示了横跨美洲大陆的电话服务。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AT&T公司完全拥有横贯美国大陆的电话市场——这一优势帮助公司重新建立起它的垄断地位,把许多小型电话公司网络到了自己的保护伞下。出于对研究与开发价值的笃信,AT&T公司于1925年建立了贝尔电话实验室,将其作为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贝尔实验室的第一个总部坐落在纽约市西街463号的一幢12层楼房内,不久那里就拥有近2000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贝尔实验室的第一任总裁法兰克 · B · 朱厄特(Frank B. Jewett),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命领导美国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从1939年到1947年担任美国科学院院长。
作为一个工业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最初在致力于电话业务改进的同时,朱厄特和阿诺德明智地支持其结果未必在短期内见效的研究项目。他们对基础研究的执著很快在1927年得到了大面积的回报。
在观察电子快速穿越真空管并从镍晶体反射回来的过程中,物理学家克林顿 · J · 戴维森(Clinton J. Davisson)验证了这些行为好似波浪的亚原子粒子束。物质可能具有波的特性——这一由路易斯 · 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的假设。戴维森对电子波的偶然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德布罗意的理论——并为他赢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贝尔实验室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从1920年代开始酝酿的对物质的量子描述很快在贝尔实验室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中找到了实际用途,并成为理解电流在诸如硅和锗这样的半导体中传导的关键。半导体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雷达计划。在这项计划中,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担当了主要的研发角色。这一崭露头角的固体量子理论对于物理学家约翰 · 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 · H · 布拉顿(Walter H. Brattain)和威廉 · B · 肖克利(William B. Shockley)在战后发明晶体管是至关重要的——当时他们都在贝尔实验室设于新泽西州墨里山郊外的新园区工作。
当时距晶体管大批量生产,并打造或开创巨大产业——包括无线电、电视、微电子技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新发明仍有很远的距离,晶体管能够在上述领域的应用需要10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包括硅的提纯、晶体的生长,以及把被称为搀杂剂的化学制剂扩散到半导体等过程。这些研发工作大部分是在西部电气公司分别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阿灵顿和里丁的两家工厂里完成的。在那儿,工程师们开发出大规模生产晶体管所需的精密制造工艺和技术。今天在半导体制造中普遍采用的“洁净室”就是在阿灵顿诞生并完善起来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史学者斯图亚特 · W · 莱斯利(Stuart W. Leslie)指出:“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新泽西州墨里山赢得过多次诺贝尔奖并吸引大量媒体的关注,但产品却是从阿灵顿和里丁交付的。那儿的工程师、模具工和装配工人解决了如何把获奖成果转变成可靠、稳定、廉价产品的重大问题。”1950年代,随着晶体管的发明,许多技术革新从贝尔实验室里不断涌现。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因此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硅技术孕育出集成电路,也孕育出太阳能电池,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为好几代人造卫星解决了电能问题。电气工程师约翰 · R · 皮尔斯(John R. Pierce)完善了战时的行波雷达定位管,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微波源,从而使卫星通讯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一技术在通讯卫星——为远程转发信号而设计的卫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物理学家阿诺 · A · 彭齐亚斯(Arno A. Penzias)和罗伯特 · W · 威尔逊(Robert W. Wilson)在通讯卫星回收巨型触角天线的计划中,意外发现了宇宙诞生时留下的暗淡余辉:来自大爆炸的残存微波。他们的发现引发了一场宇宙学革命,并让他们踏上了从贝尔实验室到斯德哥尔摩的旅程(1978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2 年, AT&T 发射了第一颗通讯卫星——Telstar I 号
但是,诚如克里斯托弗 · 罗兹(Christopher Rhoads)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所指出的那样:AT&T公司的宏伟研发计划在帮助其巩固垄断地位并极大地改进用户电话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公司的解体。从晶体管这一当今处于所有数字化产品——从DVD播放机到卫星异频雷达收发机——关键地位的发明来看,AT&T公司起先只花了微不足道的25000美元申请了发明专利权,到1956年同意把该专利投入不受专利权限制的公共领域,从而避免了一次解体。
当时AT&T公司的领导层认识到,晶体管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应该独自享用。因此,在1950年代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有来自其他公司出席的专题讨论会上推广他们的半导体技术。与会者包括后来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创了集成电路的杰克 · 基尔比(Jack Kilby),以及来自东京的索尼公司(索尼公司很早就成功地将晶体管技术转化为几十年长盛不衰的消费型电子产品)。如果把晶体管的发明比作是点燃信息时代的星星之火,那么这些专题讨论会可以说是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在那时,贝尔实验室的管理者通常把公司看作是一家私营公用事业机构,想通过技术创新来对国家、乃至国民福利做出贡献。照此看来,AT&T公司大力推进半导体技术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在公司处于大量赢利且不感到任何竞争威胁的时期。
但是,在晶体管专利上的这种“慷慨大方”最终也成了AT&T公司衰亡的关键原因之一。因为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其经营比较灵活,受法律的约束也相对较小,他们抓住机会力图削弱AT&T公司在美国通讯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影响。罗兹写道:“AT&T在1984年被迫解体后,它被降低长途电话价格的技术慢慢地摧毁;就近期而言,则被无线电话和国际互联网所摧毁。”
在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对许多项目进行研发的同时,有一种阻力深深地根植于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AT&T公司前年代史编者谢尔登 · 霍克海瑟(Sheldon Hochheiser)指出:“服务理念在面对竞争压力时所缺乏的韧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某种工程思想的企业文化。”他补充说,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经理们倾向于花时间对各种革新价值进行验证的体系,就像工程师对定义进行正确阐释那样。”
这样一来,AT&T公司的工程师们对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固性的强调往往甚于对先进技术的快速引进。常常是经过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孕育,新的特色——如直拨长途电话和按键拨号电话——才终于一朝分娩。而由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在1947年最早作出详细描述的蜂窝电话系统,则从未被作为贝尔系统的一部分获得广泛的商业运行。
AT&T公司在技术上的保守,其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由后来担任总裁的贝尔实验室研究部主任默文 · J · 凯利(Mervin J. Kelly)于1930年代构思的电子交换技术的“疲软”推出。凯利指导肖克利为贝尔系统的许多电话交换机内的机电式继电器找到了替代物。
嘈杂、笨重的继电器通过开通、关闭电路来建立任何两台电话机之间的物理连接。与此相反,固态开关没有运动机件,因此更小巧、快速和可靠。虽然基于固态部件的电子开关在1959年之前就已经开发出来,但AT&T公司直到1976年才把第一代数字开关应用到贝尔系统上。即便到了AT&T公司在电话服务领域的垄断陡然终结的1980年代,电子交换技术还仍在逐步推广之中。而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和斯普林特(Sprint)公司引进数字开关的动作则要快得多,这也许对AT&T公司的衰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气公司开发了最终成为电子交换机内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大部分技术,但AT&T公司并没有继续下去。而仙童半导体公司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着眼于军事和航空航天客户的小型化电子产品,取而代之成了领头羊。由此看来,AT&T公司的工程师们可能坚持为贝尔系统制造高性能分立元件而对公司的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公司解体时,贝尔实验室总裁伊恩 · 罗斯(Ian Ross)承认,在贝尔系统中并无进行小型化(产品)研发的动力。
另一个导致技术惯性的因素是已经投入贝尔系统中的数10亿美元资金。任何有责任感的公司经理都宁愿在引进更新、更好的装置之前收回投资,尤其是不存在实际竞争对手的时候。正如历史学家霍克海瑟指出的那样:“竞争的缺乏给了贝尔系统的经理们放长眼量的自由。”
这种放长眼量的能力让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受益匪浅,他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办事,而不用考虑是什么在今后的几年里支撑着AT&T公司的盈亏底线。莫里斯 · 塔南鲍姆(Morris Tanenbaum)回忆说:“在贝尔实验室的唯一压力,就是拿出好的足以发表或授予专利的作品。”他于1954年研制出第一个硅晶体管并在1970年代被提升为贝尔实验室的上层管理人员。
位于墨里山的贝尔实验室园区拥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和葱翠的环境,曾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加盟。由于给予充分的研究自由,他们以一系列非凡的技术首创予以回报,这样的回报一直延续到1984年AT&T公司解体,甚至延续到之后。
以研究人员林严雄和莫顿 · 帕尼什(Morton Panish)为例。在1970年,他们最早研制出能在室温下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这一在CD和DVD播放机、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和光纤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几乎在同时,威拉德 · 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 · 史密斯(George Smith)发明了电荷耦合装置(CCD),CCD现已成为数字成像技术的核心。与此同时,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还开发了UNIX操作系统和C编程语言等软件。这些计算机工程方面的重要发展为其他公司(如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国际水准的科学研究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物理学家朱棣文(Steven Chu)于1978年来到贝尔实验室,并受命“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他说他感到自己很有运气,“除了我们最喜爱的研究以外,我们没有义务做其他任何事情。”朱棣文开发出一种用激光冷却原子的方法回报了公司对他的信任。这一让朱棣文分享了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探究原子和分子的量子行为。
1995 年9 月20 日, AT&T 宣布改组为三家独立的公司
自1984年AT&T公司解体以来,贝尔实验室最优秀科学家中有许多人已经离去。接踵而至的是1996年朗讯科技公司的抽资,以及伪造数据丑闻曝光之后(该公司继承了贝尔实验室的大部分),加速了大批拔尖人才的离去。随着朗讯公司研发经费的逐年下降,贝尔实验室在短期内很难再现往日的风光。在2003年,贝尔实验室的研发经费为14.9亿美元(比2002年的23.1亿美元有所下降),而全世界有56家公司的费用超过这个数字。
回顾过去,指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投入巨资用于长期研究对某些公司似乎不切实际。尽管AT&T公司给社会增添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价值,但作为它那受控垄断地位的一个条件,AT&T公司无法将它那些与电话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新技术商品化。
一个生机勃勃、面向未来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研发机制,便于留出资金用于未来技术的研发。让政府承担这一义务可能是一个太不完美的选择,也难以做出明智的抉择。而应用于项目筛选的同行审议程序,也许能把公共基金投向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它通常偏向于有名望的科学家,而常常忽视像朱棣文(出名前)这样大胆且又富有冒险精神的有前途的研究人员。
AT&T公司(贝尔实验室、西部电气公司)曾有效地把人们日常开支中的很小一部分钱——从美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转移到长远研究开发项目上,这些项目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做出了重大的改进。今天我们正在挥霍他们在那些极具生产性年代里创造出来的技术,那我们能做点什么来填补呢?
附录:AT&T公司大事记
1876:亚历山大 · 格雷厄姆 · 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为此他获得两项专利,并与两位资助人一起创办了后来成为AT&T的公司。
1878:经贝尔电话公司许可,第一台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开通。几年之内,电话交换机在美国的每个大城市开通。这些特许经营权连同公司一起最终成为人们熟知的贝尔系统。
1882:美国贝尔电话公司获得西部电气公司的多数股权/权益,从而确保了电话设备的供应商。
1885: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作为当时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子公司成立,授权建立并运行最初的长途电话网络。到年底,AT&T完成在纽约与费城之间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初始容量为一路通话能力。
1892:AT&T实现它的初始目标,开通了一条连接纽约与芝加哥的线路。该电路一次只能处理一路通话,前5分钟通话价格为9美元。
1894:亚历山大 · 格雷厄姆 · 贝尔的第二项专利期满,电话行业开始竞争。在10年之内,全国各地有超过6000家公司从事电话业务。
1899: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 · 普平(Michael Pupin)和AT&T的乔治 · 坎贝尔(George Campbell)发展了加感线圈理论。加感线圈可以降低电话信号在传输中减弱的速度,使建设更长途的电话线路成为可能。
1899:在一次公司重组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获得了母公司——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资产,并成为贝尔系统的母体。
1907:西奥多 · 维尔(Theodore Vail)开始他作为AT&T总裁的第二任期(他在1885~1887年期间曾任总裁)。他发展了此后70年AT&T和贝尔系统的管理理念、策略和组织体系。
1913:AT&T以金斯伯里约定(Kingsbury Commitment)文件解决了第一个联邦反托拉斯诉讼案,确立AT&T为政府认可的垄断者地位。作为回报,AT&T同意放弃它在西部联合电报公司获得的控股权益,并允许无竞争力的独立电话公司与AT&T的长途电话网连接。
1922:AT&T在纽约开办第一个商业性无线电台WEAF,并于1926年放弃无线电广播,但保留用于向全国各地电台传送节目的连网设施。
1927:AT&T开始横跨大西洋的电话服务,最初是在美国和伦敦之间。最初的容量是每次一路通话,前三分钟收费75美元。
1927:AT&T在美国首次演示电视广播,通过电缆将商务部长赫伯特 · 胡佛(Herbert Hoover)的实况图像传送到纽约。
1934:AT&T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电话服务,最初的容量是每次一路通话,前三分钟收费39美元。
1937: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克林顿 · 戴维森(Clinton Davisson)因证实电子波的特性而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AT&T7名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1941:网络中第一条非试验性安装的同轴电缆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威斯康星州斯蒂文斯市之间投入使用。这种同轴电缆是AT&T于1929年发明的最早的宽带传输介质。
1946:AT&T开始提供移动电话服务。由于受天线服务区域的限制,整个市区只有12~20路电话可以同时通话。
1947:AT&T开始发展蜂窝电话这一概念,但当时实现这一概念的技术尚不存在。
1947:AT&T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科学家约翰 · 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 · 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和威廉 · 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固态放大器——晶体管,从而为现代电子学打下了基础。3位科学家因此而分享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AT&T开始在连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的设施上提供网络电视服务。该项服务于1951年延伸到西海岸。网络电视服务可以将节目传送到全国各地的下属台站。
1956:AT&T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结束了于1949年提出的针对AT&T的反托拉斯诉讼。AT&T把自己的经营活动约束在全国性电话系统以及联邦政府专用项目的范围内。
1956:AT&T开通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TAT-1电话电缆服务。最初的容量为每次同时通话36路,通话前三分钟收费12美元。自跨大西洋电话服务于1927年开通以来,声音都是通过无线电跨越大西洋的。但电缆提供的信号质量要高得多,避免了大气层干扰且提供更大的容量和安全性。
1958:AT&T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调制解调器。
1963:AT&T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林堡与卡内基之间首次推出按键式电话服务,取代了人们所熟悉的电话拨号盘。
1964:AT&T开通第一条跨越太平洋的TPC-1海底电话电缆,从日本铺设到夏威夷,然后与两条连接夏威夷和美国本土的电缆相连接。
1965:AT&T在新泽西州的苏卡苏那电话局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式电话交换机(专用计算机)。
1968:AT&T提出了911为全国性紧急求助电话号码。
1970:AT&T在曼哈顿与伦敦之间首次推出用户拨号的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1971: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始是为独立硬件而设计的,其后便成为因特网的支持性语言。
1975~1976:AT&T在芝加哥安装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长途接线器,标志着网络计算机化的开始。这一交换装置能处理更大的通话容量(起初为每小时25万路),与被它取代的机电式转换器相比,适应性更强,速度更快。
1977:AT&T在新泽西州的贝德明斯特开通了第一个网络操作中心,实现了从单一位置对整个长途电话网络的实时监控。
1977:AT&T在芝加哥的一个商用通讯系统上安装了第一条光纤电缆。
1982:AT&T和司法部就临时条款达成协议,解决了于1974年立案的针对AT&T的反托拉斯诉讼。AT&T同意放弃市内电话服务。作为回报,司法部同意撤销1956年协议判决书对AT&T经营范围的限制。该协议曾被法院接受成为人们所知的最终判决修正案,简称MFJ。
1983:AT&T与不久将被出售的美国Ameritech公司,一起在芝加哥开通了美国第一个商业性蜂窝电话系统。
1984:1月1日贝尔系统终止,取而代之的是7家区域性贝尔营业公司和一家保留了长途电话、制造和研发业务的新的AT&T。
1984:由于非敏感成本开始从话费向地方公司管理的访问收费转移,AT&T将长途电话费降低了6.4%。此后6年中累计降价达40%。
1988:AT&T铺设并开通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TAT-8海底光纤电话电缆,其容量相当于40000路,10倍于铜质电缆的容量(今天的电缆容量已超过100万路)。
1991:AT&T收购计算机制造商NCR公司,试图实现其在未来计算机与通信整合中的协力优势。
1993:AT&T宣布了一份与美国最大蜂窝电话服务商——麦考蜂窝通信公司的合并协议,新公司命名为AT&T无线公司,并于1994年完成这次交易。
1999:基于1996电信法案的背景,AT&T宣布了一个“AT&T纽约市内电话一费制”综合性计划。这是自贝尔系统解体以来,AT&T再次进入地方电话消费业务领域。
1999:AT&T收购美国第二大电缆公司TCI,使其成为AT&T宽带公司。次年,AT&T宽带公司收购MediaOne电缆公司,从而成为美国最大的电缆公司。
2000:AT&T宣布将重新组建成一个公司家族——AT&T(包括AT&T企业服务公司和AT&T消费者服务公司),AT&T无线公司和AT&T宽带公司。AT&T无线公司于2001年7月抽资脱离,AT&T宽带公司于2002年11月完成与康卡斯特公司的合并。
2000:AT&T网络数据通信业务量首次超过语音通信量。
2002:AT&T推出了一个新的全国性智能光纤网络:在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能快速恢复服务。
2003:AT&T推出第一个端对端自动化解决方案——AT&T语音通,把会话语音技术和中心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该项服务使用户与能理解其语言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对话成为可能。
2004:AT&T向用户推出互联网语音传输协议(VoIP)服务,这是一项取代传统语音服务的突破。AT&T已经用VoIP系统为数以百计的企业提供了服务。
2004:AT&T推出AT&T互联网保护系统,这是一项能预防网络蠕虫和病毒对企业和政府网络造成感染及带来灾难之前加以阻止的革命性服务。AT&T这项极富创造力的技术,使公司或企业为保护其网络免遭侵袭而无须配置防火墙。
2005:AT&T和SBC宣布:SBC将在一场160亿美元的交易中收购AT&T,并创建该行业的首家通信和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