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是,印度正在使用脑力而非廉价的劳动力或自然资源使其逐步迈进技术发达国家的行列。世界上很多高科技公司,从英特尔到Google,都来到印度寻找创新型人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是Infosys公司,它是印度公开列出的第一个资产达到10亿美元的IT公司。

但是,这场革命并不仅限于IT产业。印度的作物学家正满怀热情地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来改造农作物,以便帮助政府养活穷人:一些勇敢的分子生物学家正在开创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失明,而另一些分子生物学家发现了生产几便士疫苗的可能性。整个国家都在安装电线,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移动电话网络几乎覆盖了全印度,互联网甚至联到了偏远的村庄。

再向天空看一看,印度独一无二的空间计划不仅打破了国际制裁,而且其在印度发展中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地位显现出来。同时,印度正在大胆地建造增殖核反应堆。

而贫困和基础设施落后依然是印度两大引人注目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印度人必须改变他们思考科技的方式,将不得不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中“冒险”,同时必须解决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以及部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的问题。

对印度而言,悄悄发生变化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8年前。国际媒体上的一些报道称,印度正在从富裕的国家“偷”工作:移居到东南亚的印度人正在抢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阶层的饭碗,而不是一般的产业工作。今天我们知道,这股抢工作的细流早已成为洪水。印度现在是许多银行的背后办事处,成为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单调乏味的编程工作的磁石,从英国航空公司到微软的客户服务处。

现  状

事实上,印度发生的变化的意义要比这些报道深远得多。在刚过去的5年里,100多家IT和科技公司在印度建立了研发实验室。这些公司并不是要找做苦工的人,而是要找怀有可以剧烈改变世界之想法的创新者。他们的目标直指印度各大学和精英技术学院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或者是从国外重返祖国的研究者。知识革命已经开始了。

IT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1999年,IT业对印度GDP的贡献是1.3%;去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IT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利的。印度的制药业欣欣向荣,正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生物技术产业也在腾飞。科学不仅仅是智力工作,它必定与经济和社会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一观念。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希望,印度能够跨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对于驻印度的《新科学家》记者来说,这个国家的许多特色都凸现出来。首先,是它的规模和差异。作为一个有着10亿多人口的国家,印度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反差:它的经济在世界上排第11位,然而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最贫穷人口却生活在印度;它是第6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但是近亿的印度人没有稳定的电能供应;它有250多所大学,去年接纳了320多万理科学生,然而39%的印度成年人是文盲。

这些巨大的反差在市郊确实很明显,从清奈到德里,从孟买到班加罗尔,都是如此。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紧挨着贫困区的是一幢幢耀眼夺目的玻璃幕墙大楼矗立着,知识白领在里面思考着问题。这些现代化的景象距拥有铅版印刷术的印度——干旱和洪水、贫穷的农民和贫民窟里的平民交替折磨的地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IT 产业造就了印度许多年轻的知识白领

高技术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渔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移动电话给即将出口的捕获物定价;电动人力车车主带着移动电话,以便顾客们能随叫随到;技术公司正将因特网延伸到最偏远的地方;乡村里出现了小的、可更新的发电机;政府正在用本国开发的空间技术来改善遥远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技能。

尽管印度政府为此作了努力,但有些努力经常因各种原因时断时续,因此成就进展缓慢。“现在,文盲仅以每年1.3%的速度在减少”,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主席R · A · 马西尔克(R. A. Mashelkar)说,“按照这个速度,印度需要20年才能达到95%的脱盲率。”他希望新技术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印度的批评家们曾质疑政府,当成百上千万的人仍为食物和饮用水而苦苦挣扎时,政府为什么还要在探月火箭和大型望远镜上花费巨资?回答是没有科学,就永远不会打败贫困。“如果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工业和经济上的进步;如果没有科学上的进步,就不可能有技术上的进步。”印度总理科学顾问C · 拉奥(C. Rao)说。

中产阶级数量增加

知识革命正在使印度中产阶级的数量上升。据估计,其数目在1.3亿到2.86亿之间。穷人和生活舒适的人在购买力上的鸿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以汽车为例,销售量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率上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几种车型,几乎全是国产的。今天,顶级的进口汽车已真正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知识革命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诞生了非常富有的掌握了高技术的年轻新一代——雅皮士(年轻的城市或郊区居民,他们拥有待遇优厚的专业工作和富裕的物质生活——译者注),他们正在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价值。

印度新近的繁荣和令人振奋的状况能否持续将极大地取决于在未来几年里政府如何治理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英语的广泛使用不能保证其成功,国家需要解决几个主要问题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拿基础设施来说,中国向水、公路和铁路项目注入了数十亿资金,而印度仍在观望。同样,公司普遍抱怨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使生意非常难做。

印度Infosys 公司外貌

印度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隔阂。科学思想产生了技术,然后从技术到财富,这一观念在印度并不被广泛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1991年前流行的观点。经济自由化前,印度公司间的竞争很平淡,因此他们没有压力,也没有提出什么新思想,而学术界也没有把他们的新思想传递给产业界。

印度对待专利的态度是他们思想意识的产物。它没有申请专利的传统,只是近来才有一些机构和学术界呼吁公司认真对待专利,大多数申请专利的领域仍来自外国公司。有人仍在怀疑印度公司公开窃取别人的想法。位于海德拉巴(印度南部一城市)的)Magene生命科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吉塔 · 莎玛(G. Shama)说:“我们还没能完全抹掉这种印象。”印度现在已经采纳了这些写在纸上的国际准则,仍有人担心这些准则能否被严格执行。“这些条文里隐含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孟买麦金利公司的生物技术分析家桑卡 · 克里斯南(S. Krishnan)说。

将研究带到更商业化的思考方式上并不是学术界必须勇敢面对的唯一问题。另一个是文化问题,一些科学家认为。很多研究机构有不愿冒险的风气。提出大胆的理论并加以检验的研究者如果失败了就会受到批评,这对印度非常需要的研究项目因上述原因使研究者处境非常尴尬。

还有一种普遍的观点,那就是现今的大学体制需要彻底改革。印度一年只授予5000个理学博士学位,然而需要量已达2.5万个。这里有资金问题,也有政治干预,一些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问题严重。印度政府已决定选择30所大学,给予额外的资金,加以指导和管理使之创立一系列英才教育机构。

但是如果不选择研究自然科学,这些改革将毫无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学习IT和管理,因为那是赚钱的专业。“IT和外购专业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对自然科学有负面的影响。”拉奥说。马西尔克希望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公司的增加,对新鲜血液的需求会增加,薪水也将提高,那么将有更多的学生选择研究自然科学。

追赶中国

如果印度利用了它近来获得的财富,这些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有迹象显示,印度的自然科学实力在全球的排名正在提前。它的顶尖的、高引用率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上升,这是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起步的。政府每年在科学研究上只投资了60亿美元。按人口计算,它拥有的科学家数量少于中国和韩国。印度最大的竞争对手一直就是它北方的伟大的邻居。当印度的IT和服务业帮助GDP以每年6%增长时,中国极大的制造业基地正拉动GDP以每年9%增长。即使印度具备拥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长处,中国仍能够占领它的一些市场,相当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能够在宏观政策上进行调控,而印度政府只能指导国内的经济发展。

不过,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繁荣经济带给印度的回报是巨大的。世界投资银行的高曼 · 萨克斯(Goldman Sachs)预计,如果印度一切正常的话,那么到2050年它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印度现在还不是知识超级大国,但它已站在了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