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下,一位年轻健壮的美国士兵在中东的沙漠中行军。他身穿隔热服,背负超过100磅的装备,汗流浃背。而此时户外的温度是华氏108度,潮湿让人难以承受。人类受到高温影响最敏感的器官是大脑,于是他的判断力开始受损,但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恶劣程度。随着他身体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他昏倒了。当他离世的时候,他的体内温度超过了华氏106度。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一位老年女性独自坐在她芝加哥的公寓里,这是高温来袭的第2天。家里有空调,但她固定收入有限,没钱支付空调电费,或者是因为空调坏了,她没钱修理。无论怎样,她想在这热浪中再次入睡,但她的体温却在升高。为了把温度降下来,她的身体本能地加强了心脏的活动,从而把更多的血液传送到皮肤。但她心脏的压力实在太大,诱发了心跳骤停,生命戛然而止。
以上的情节即使以前没有发生过,现在也肯定会发生。由于气候变化造成了世界变暖,根据保守的估计,这些场景在未来几十年里会变得屡见不鲜。
就像《纽约》杂志最近一期的封面报道“不宜居住的地球”,这并不是要吓唬读者。该报道引起了一番轰动,吸引了超过200万读者,文中写道:“地球飞向哪里才能避免人类的进攻行动。”在这个未来世界,很多地方的人类都无法适应不断上升的气温。大卫·华莱士-韦尔斯(David Wallace-Wells)写道:“哥斯达黎加的丛林里,湿度通常最高可达到90%,当气温超过华氏105度,在室外活动会致命。而且结果来得特别快:几小时内,人体会因从里到外烤熟致死。纽约市的高温会超过今天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之一的巴林岛,而巴林岛的气温‘甚至对于熟睡的人们也会诱发高热症。’”
这些情况得到了科学的支持。夏威夷大学的地理学教授卡米诺·莫拉(Camilo Mora)告诉CNN:“对于热浪,我们的选择只介于糟糕和可怕两者之间。”莫拉是最近一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发现致命的高温天气会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现在,约30%的世界人口中,1年至少有20天是直接暴露在所谓的“致命热”的天气条件下。如果我们不减少化石燃料的排放,到2100年,受影响人口的比例要飙升到74%。换句话说,到21世纪末,地球上有近3/4的人口每年超过3星期暴露在高温下,死亡的风险非常高。
这是最糟糕的。即使是研究中提及的最佳的设想:全球温室气体锐减,也显示到2100年有48%的人定期暴露在致命的高温下。原因是:即使是气温的微量增加也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比如,6月份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印度在1960到2009年间,温度上升不到1华氏度,但高温造成的死亡概率增加了近150%。
毫无疑问,气温在不断上升、方式多样。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霍华德·弗鲁姆金(Howard Frumkin)认为:“我们已经面临着一个新的常态。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都显示,我们正面临更多的极端高温,而且平均气温也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更多短期的酷热天气。这是两个不同的趋势,而且它们朝着非正常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变化,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预测“到21世纪末,气候变化会在每年夏天造成成千上万因高温导致的早产儿死亡。”2015年,《科学美国人》指出,9/10的最致命热浪出现在2000年以后,加在一起,已经有128 885人因此丧生。
换句话说,要理解全球变暖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不需要来到一些想象的悲惨世界。极度酷热不是世界末日的景象,而是现有的致命现象,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糟。问题在于,我们是否采取行动并逐渐适应,从而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高温会从两方面对人体产生伤害。一种是直接的中暑。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执行主任乔治·本杰明(Georges Benjamin)解释:“通过出汗来降低身体体温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到了一定程度,你的身体就像其他的物体,开始加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你开始脱水、皮肤发干,各个器官开始失去功能,比如你的肾脏、肝脏和大脑。这听起来很恶心,但实际上,你的身体已经开始烹饪。”
“热死”也会因为某个预先存在的条件而出现,也就是由于高温诱发的致命结果。运动与环境医学研究所的马修·克莱默(Matthew Cramer)解释道:“热应激引发心血管紧张。对这些人来说,并不一定是身体已经热熟了,但他们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会导致他们死亡。”这比中暑造成的死亡要普遍,但很难量化,因为死亡证明需要引用非常明确的死因:比如“心脏骤停”,而不是“热引起的心脏骤停”。
在两种情境下,身体通过出汗达到的自然降温的能力已到极限或由于疾病、外伤及药物而受损。很多人出汗量减小,比如那些身体大面积受到严重烧伤的病人。研究高温对烧伤病人影响的克莱默表示,在非洲,每年有5万人被严重烧伤。世界卫生组织将烧伤列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而大多数的烧伤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抵抗疾病或服用药物的身体也会对热调节产生对抗。使用利尿剂会让人脱水;抗胆碱能类和抗精神病类药物会减少出汗并抑制身体的散热。通过对2003年造成1.5万人死亡的法国的热浪天气进行的分析,发现如果人们事先了解高温对他们服用的药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那么有很多死亡情况可以避免。对于各种疾病,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做了33年研究的环境流行病学家的迈克·麦吉辛(Mike McGheehin)说:“对呼吸或循环系统的损害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其他包括肥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和肾功能疾病等。”
2017年夏天,身体承受高温煎熬的机会很多。有些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高温纪录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爱达荷州和亚利桑那州都被打破。上个月,伊朗几乎创造了有记载以来世界最高的温度纪录。五月的热浪袭击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包括《纽约时报》所称的“可能是亚洲有史以来最高的温度”:华氏129.2度。全球范围内,从1880年人类开始记录全球平均气温以来,人们预计:2017年是继2016年以后的第2个最热的年头。
这些发展趋势令公共健康专家对人们在高温到来时的应对方式表示担忧。本杰明说:“显然,这是我们从公共健康角度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不是明天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今天就需要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佐治亚理工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项目专家布莱恩·斯通(Brian Stone)教授认为,尤其在城市里,这是公共健康问题。他说:“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显示,大城市的变暖比例是全球的两倍。”他描述了大家熟知的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密集区域比周边的农村地区更热,主要是因为植物被吸热的水泥所取代。全球变暖恶化着这一现象,斯通说:“我们真的很担心城市升温的速度。”
根据斯通的分析数据,升温最快的城市是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其次是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不过他倒是不担心凤凰城这样的城市,那里已经有应对恶劣高温的基础设施;他反倒担心芝加哥、水牛城和其他一些美国北部的城市,这些城市以前根本不需要考虑应对高温天气。这也是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造成了759人丧生的原因。根据《芝加哥论坛报》的消息,芝加哥对此“猝不及防”,城市原有电力设施“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人们对热浪带来的危害缺乏足够的意识。”
换句话说,斯通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过高的死亡率并不总是源于极端温度,也源于非正常温度。当人们没有做好准备就面对非期待温度的情况下,死亡率有可能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没有经历过极端高温天气的城市官员现在就需要改善应急响应系统。本杰明说:“他们需要开始从下列角度考虑问题,‘两年前我们只有4天炎热的天气,去年我们有8天炎热的天气。’公共健康体系应该能够应对长期的热浪,应该建立多个应急降温中心,建成独居人群的识别系统,确定他们的位置。”根据最近的研究,如果缺乏预防性行动,纽约市到2080年因高温死亡的人数将增加5倍。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采取准备行动。斯通最近为路易斯维尔完成的一项热适应研究中,不仅包括城市应急管理规划,还包括城市预防过热的措施(比如提高能源效率、安装环保屋顶等)。但就目前而言,他说,还很难看到一个城市有真正支持高温管理的政策。“我们确实看到洪水应对计划,纽约市有,新奥尔良也有,但热适应规划却是一个新兴想法,无论在美国还是全球,要说服一位市长去采取措施让城市降温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凭直觉的事。”
好在人类还能适应高温,无论是从生理上(通过适应气候)还是生活上(例如使用空调)。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说法,现状还会延续,人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人类的各种适应会减少高温造成的死亡率。
然而事实存在一定的限制。弗鲁姆金说:“超过一定程度的热量人类就无法适应。而且从生活上说,总是有一些人用不了空调。麦吉辛指出,那些人可能是穷人、老年人以及少数人口。他说:“这是非常典型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到我们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
空调也有限制,尤其是发生停电的城市。斯通说:“停电是不可避免的。”未来热浪来袭之时,有的大城市就会停电。他说:“停电的频率在逐年增加。无论是因为热浪造成的停电还是在热浪期间发生的停电其实都没有关系。热浪来临期间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我们为电网增加更多的设备和变压器时,也可能造成更多的停电。”
用弗鲁姆金的话说,这是个“无情的讽刺”,世界越来越热,我们需要更多的空调,从而又要消耗更多的电力;如果电力来自化石燃料,则会造成更严重的全球变暖,反过来会增加空调使用的需求。他说,解决办法是“脱碳电网”。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正致力于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来支持国家的电网。
尽管如此,人们还做出了很多其他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一些城市并不需要政府的帮助来采取热适应的行动。斯通说:“城市可以自己管理热岛效应,那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核心。”不过这需要令人信服的民选领导人明白:极端高温是大威胁,就像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而它又不像海堤那样有很明确的处理方式。麦吉辛认为,挑战就在此。“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高温在这个国家往往被人们忽略。”它是安静的杀手,或许因此才会更加致命。
资料来源 Wired
责任编辑 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