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委

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是一根链条上的两个环节,两者紧密结合才构成国外技术向国内转移。目前,由于我们只有技术引进政策,没有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政策,形成这两个环节前紧后松,苦乐不均的状况。

1. 有管理技术引进的部门,而没有组织消化、吸收的机构。如国家、省、市,以至工业局,层层都有技术引进管理机构,却层层缺少组织消化、吸收的管理部门;结果,技术引进项目,引进前层层把关,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无人组织。看起来是“谁引进谁消化”,实际上,引进技术的单位是否在消化,能否自己消化,完全处于自流状态。

2. 引进技术花了钱,消化、吸收无投资。引进技术需要资金,消化、吸收的投资既无来源,更不成比例,天津市近几年来引进的13个技术项目,用于引进的费用约1634万美元,却没有给消化、吸收的投资。有18家工厂进口设备44台套,共用387.6万美元。除其中一台设备由主管部门给1.5万元测绘、翻译费用外,其他都无人给测绘、翻译的投资。

3. 消化、吸收工作无章可循,各显其能。有的对于关键技术未经认真消化就急于改进、提高,走了弯路;有的不需要下力量的即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有的对于进口设备上体现的新技术、新工艺,不顾现有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效果,盲目仿造等等。

4. 引进技术向国内转移的道路不畅通。一方面,引进技术的单位,缺少技术力量和必要手段,对引进技术消化、掌握不了;另一方面,具有技术力量和一定手段的部门、单位,急需借鉴、吸收国外技术又得不到。引进技术的单位与科研部门、制造单位,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情报交流,因此有些已经消化、掌握的引进技术也不能广泛地在其他地区或单位推广应用。

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消化、吸收政策与技术引进政策必须一致起来。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引进政策,是否应制订与其相一致的下列几项消化、吸收政策:

1. 鼓励和促进消化、吸收的政策。包括: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辟资金渠道,给科研设计部门提供消化、借鉴引进技术的机会,为已经掌握的国外技术创造推广应用的条件,消化、吸收配套的辅助技术的研究和工艺试验,要列入科研和新产品试制计划,取得成果后,一样给予奖励。

2. 保护本国技术的政策。引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我们已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引进技术后,要允许继续开展研究,通过吸收外国技术养料后,形成独特的技术。不能因引进而中止我们自己的研究。根据我国国情,要允许对引进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支持翻版、仿造和革新。

3. 避免产生副作用的限制政策。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经济结构的变化,失业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重等。这就需要制订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限制政策,避免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限制政策,也包括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重复研究的限制等。

略谈科研机构调整的几个政策性问题

辽宁省科委   李芳

一、科研机构的调整是否必要?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科研机构要不要进行调整,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性问题。科技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它的机构设置、活动方向都必须与这个宗旨相适应。辽宁省现有269个省、市(地)两级独立科研机构,其中形成一定科研能力的所最多只有60%,科技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43.2%,而助研和工程师又只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0.4嗒,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一级的仅占1.8%,缺乏课题带头人,尤其缺少学术带头人。科研单位的布局不合理,有些研究所方向任务不明确;某些研究所的隶属关系不合适等问题,都急需调整。

二、根据什么原则进行科研机构的调整?

第一,按自然区划和经济特点的需要去设置研究所。目前科研单位机构重叠,任务重复,力量分散等现象、就是因为现有科研机构大都是按行政区和行政系统设立而造成的。应该通过调整,逐步打破地区和行业的限制,贯彻按自然区划和经济特点的需要去设立研究所的原则,有步骤地克服现行科研机构设置上的一些缺陷和弊端。

第二,研究所的隶属关系要有利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要便于领导,便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有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调整中应当注意从组织原则上解决与科技发展方针要求相背离的隶属关系问题。

第三,独立科研机构的设置与增减要适应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今后的发展趋势,独立科研机构不是要不断增多,而是要逐渐地适当减少。除基础研究、综合性研究以外,搞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将逐步向生产部门靠拢,成为公司、企业、工厂的技术发展部,企、事业研究所将成为多数,独立科研机构将减少到必要的数量。

第四,科技事业发展的快慢,不在于研究所的数量,而在于研究所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对那些没有形成科研能力的所,应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认真的调整和整顿,该充实加强的就限期充实加强;该并、转、撤的就进行并、转、撤。

三、科研机构的调整应从何着手?

第一,调整一批所方向任务。对那些方向任务不够明确的所,应根据科技发展方针的要求,进行方向任务的调整,使各个所的科研任务更明确,主攻方向更加集中,纠正课题分散、任务重复的现象,促进科研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二,充实加强一批所。有些所虽然尚未形成科研能力,但实际确实需要,主管部门和地区又有认真办好的决心和积极性。对这类所应当暂予保留,限期充实加强,过期不充实加强即予撤销或并转。

第三,合并一批研究所。有些所从方向任务看很需要,但是研究任务相互重复,力量单薄。对这类所,应当采取合并的办法。

第四,将一批所转变为企、事业科研单位。主要是把那些力量弱、条件差,但与生产、社会服务联系密切,有必要存在甚至需要加强的所,转变为企、事业研究所。这样,既有利于贯彻科技发展方针,又有利于发展科技事业。

第五,撤销一批名不副实的所。对那些没有明确方向任务,科技力量太弱,条件很差,搞不了什么科研的所,从研究内容上看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或只搞技术服务,没有什么研究内容的所,应该撤销,或恢复其原来的名称。

第六,改变批所的隶属关系。科研单位的隶属关系,必须贯彻便于领导,便于科技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贯彻科技发展方针的原则。对那些有碍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结合,有碍于科技事业发展的隶属关系,应该进行调整,予以科学的改变。

发展我国机械工业的若干技术政策问题

华中工学院   张碧辉 诸兴华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机械工业任务严重不足,生产明显下降,表现出“吃不饱”的现象。而面临国内外市场需要时,又表现出“吃不了”,因而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整个工业的调整重点是机械工业。因此,制定发展机械工业正确的技术政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按照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搞好机械工业的改组和规划。我国机械工业的问题不少。如不合理的重复生产,专业化水平低,工艺落后“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多,配套能力弱,经济效果差。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搞好合理分工。其次,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界限,逐步把基础零部件、毛坯件、工艺协作件的生产,按专业化协作原则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零部件厂独立进行研究发展工作,提高工艺专业化水平,为整机厂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

二、确定机械工业从主要为基本建设服务转到主要为现有企业技术服务的方向。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从主要通过外延的大再生产途径,转到通过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途径。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机械工业的服务方向,首先需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技术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用比较先进的设备更替比较落后的设备,将使机械工业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机械工业还要从为基本建设服务转变为轻、纺、手消费品生产服务。此外,机械工业也要为出口服务,为国防现代化服务。

三、坚持科学技术先行的方针,大力加强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机械工业产品水平低,实质上是科学技术落后的反映。产品水平低的主要表现是:产品结构陈旧,产品性能落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大,基础件质量差、寿命短,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水平低,设备效率低,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先行的方针,抓好机械工业基础建设的几项工作:

1. 大力加强科研设计力量,充实研究、试验的测试手段

2. 搞好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政策。

3. 改善机械工业技术的内部结构。

4.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搞好技术转移。

四、搞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全面培训,提高整个机械工业队伍的素质适应技术改造的需要。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80%,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5.2%(工业发达国家一般占20%),产品设计人员更少,仅占说左右(发达国家一般为8 ~ 15%)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经营管理水平很低,应该抓紧调整期间的时机,加以全面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提高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这是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外经济学家认为,工人的教育水平和生产率成正比。有的还进行了测算,与文盲相比,小学程度可使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程度提高108%,大学程度提高三倍。要有切实的培训措施,除了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改革外,机械工业企业部门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好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还要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鼓励工人和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政策。

关于科技队伍调整的政策原则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   邸鸿勋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增大队伍的集体效能,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和科技队伍质量,加速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科学技术队伍,建立科学技术队伍的最佳结构。科技队伍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

1. 协调原则。科技队伍的结构要与国民经济结构的科学教育结构相协调,与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科技队伍的结构要适应经济结构的需要,要求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2. 效能原则。科技队伍调整的根本目的和主要标志,是充分发挥科技队伍的效能,以更好地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服务。这就要求,在科技人员专业的培养和配备上抓准重点,照顾全面;科技队伍的组织,力求专业配套;科技人员高、中、初级与辅助人员的配备,力求合理;各级人员要职责分明,分工协作;实行老、中、青相结合,力求队伍年轻化;调整和配备好领导班子;注意科技人员智能和心理的配合等等。

3. 互补原则。系统内各因素要比例适当,互相配套。各成员之间在诸因素上互相补充,扬长补短。

4. 相关原则。科技队伍结构的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种因素的变动,必将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队伍的最佳结构是各种因素的最佳结合。因此建科技队伍,首先要抓关键、抓要害。一般情况下,领导班子是关键,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是要害。在队伍调整中要抓主要因素,带动其他因素的调整。

5. 精干原则。科技队伍的最佳结构,是以最简比例、最小的数字,形成最大效能的结构。要充分认识各种因素的有用性,充分发掘潜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集体效能。

6. 调控原则。利用反镜作用,经常地、及时地进行调整,使科技队伍结构达到最佳,使最佳结构相对稳定,并创造条件向最高层次的最佳结构发展。

[以上四篇选摘自全国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1981年11月)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