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木柴用于取暖和煮饭是对第三世界成百万人民的挑战。尽管一些国家在试图造林,但是,砍伐森林仍是第三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每天,在整个印度和亚洲的其他地区以及非洲、拉丁美洲,妇女们在乡村里到处搜索足够的柴火以供煮饭及家庭取暖之用。
但是,因为缺乏植物,她们必须较早地出发且跑出很远去寻找柴火,在发展中国家中,它是燃料的主要来源,能占到90%。
在西方世界,只要按一下电源开关,能源立即就来了,而在西非洲的象牙海岸,根据一个致力于全球问题的组织——世界生态观察(Worldwatch)的统计,妇女们一星期内有三天,每天得花上4 ~ 6小时到乡村去寻找燃料。
在海地,几乎不值得去捡柴火,因为在1950 ~ 1980年间,海地有如笏之多的森林遭到砍伐以提供木材和燃料。根据泛美开发基金会调查,目前树林覆盖率仅占土地总面积的8%。
世界银行一份关于柴火短缺的报道是那样触目惊心,说在喜马拉雅山的尼泊尔王国,孩子们一星期要有三天不去上学,因为他们必须去捡柴火。
但是砍伐森林问题对于这三个国家还不是最特别的。
联合国食品和农业机构估计,自1950年以后世界森林已有一半消失。该机构宣称拉丁美洲热带雨林已失去37%,中美洲为66%,东南亚洲为38%,中非洲为52%。
“文化遗迹”——一个社会科学家的组织,对于森林以这样快速度被砍伐预言说:假如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00年,世界上仅有二片雨林能够保存下来:一片在巴西西部,另一片在非洲中部。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到本世纪末将很难有那一块未受干扰的森林留下来,这看法是很正确的。
在最近几年内,世界银行对于人工造林倍加努力,现在全世界有48个正在进行的人工造林及与森林有关的工程。
但是,来自银行的消息说投资的偿还,利率按20%计算。环境学家和世界机构责怪许多国家造林步子缓慢是因为缺乏促进因素而并非资金不足。学枚、大坝、桥、道路在造林方面似乎有吸引力且比花费大量时间的植树有较快的效益。
认真对待砍伐森林问题
迈阿密(Miami)大学生物系的主任乔伊 · 萨维奇(Joy Savage)博士是国立科学院科学 ~ 自然研究协会的主席,该组织从事经济发展对中美洲雨林影响的研究,对于人工造林,他说:“我们时间上落后了,这是一个非常悲观的观点。”
同时,有孤立的甚至惹人注目的例子——在中国、南朝鲜、印度——那儿社会复杂情况造成大片地面森林遭到砍伐,通常,和生长快的树木一起,一些比速生树木商业上有价值的树木也被砍下。
对非洲马拉维2700个乡村家庭的调查,由马拉维政府跟粮食农业/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一项工作指出在这些家庭中有39%自发地植树,这是因为树木稀少及柴火价格的上升。
一个世界银行官员指出,马拉维的经验与其说是条例还不如说是例外。在他看来,毁森问题必须着眼在二种不同气候带范围内。
1. 热带雨林或丛林如亚马逊、中美、非洲的西和中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样茂盛的地区。几年之前发生的恐慌——按目前速度世界上到2000年实际上将失去它的森林——到现在看来没有必要过于惊慌。
但是,在同时,世界银行的发言人没有忽视这个问题。对于森林的砍伐,他说:“是一个严重的情况”,而且“仍然以一种令人吃惊的速度进行下去。”
提供给总统的全球2000年的报道,是为卡特政府准备的一个专门的环境报告,称砍伐森林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报告说,按目前的速度,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将减少到40%。
2. 热带以外的森林区。这些地区包括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如萨赫勒、霍恩(Horn)的非洲干燥地区。世界银行的官员称这些非热带森林区的柴火现象异常严重。他补充说,“在某些地区,它已到达危机状态。”
这些问题对于远离乡村的城市贫困者特别尖锐,因为他们可怜的收入中有30%得花在燃料上。
并不是所有的树木砍下来都作为柴火。贫穷的国家,希望与外国做交易,输出热带硬木到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报告说1950 ~ 1980年之间热带硬木的输出几乎增长了15倍。
当伐木公司把一片森林伐下来后,新的开拓者迁入,且加速了毁林过程。这些地区中有很多处,清除了树林,留出了空旷地,以便为牛群提供新的牧场。北美洲人对牛排的嗜好使得好多地区的森林变为牧场以满足对牛肉制的快餐食品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但是,这些地区不久发生了过度放牧的问题,使得草原遭到破坏。接着就要求砍伐更多的森林以提供较多的牧场。
彼得 · 拉文(Peter Raven)密苏里植物园的园长,公认的热带雨林生物学的世界权威,说人口发展使得砍伐森林问题更具有威胁性。
全国研究中心委员会主席拉文博士,他在热带生物研究方面最有发言权,他指出随着世界人口每三十九年增加一倍,现在对土地的压力是绝无仅有的。
在世界热带雨林区,人口过多是最明显的特征,那儿居住着世界人口的52%。到2000年,这个数字预期会增加到60%。目前,二十四亿人口中,约有1/3属于绝对贫困,就居住在这些热带地区。
拉文博士说,人口是毁林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他说:“如果在一个地区生活了非常多的人,森林就难以恢复。”
人口的增长常常使得政府在原先的雨林区开辟新的定居点。联合国开发基金会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情报官员内列多 · 阿格华拉(Narinder Aggarwala),最近到了印度尼西亚。他列举了西苏门答腊里姆彭布洋(Bimbo Bujang)的情况。
他说,里姆彭布洋在15年以前是荒凉的地方。“热带硬木林覆盖了这个赤道地区。仅仅生息着老虎、野猪、科勃斯(Kubus)一种原始的部落人,靠水果及用弓、箭猎食野兽为生。”
今天,那儿已居住有5万人。这是印度尼西亚政府建立的一系列定居点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始的最大的移民计划之一。由于大规模人口分散计划的结果,使得成百万的印尼人移居到他们群岛中的外部边缘岛屿。
在最初,农业获得丰收之后,在里姆彭布洋的西苏门答腊的定居点生产率在下降。城市环境保护专家阿格华拉先生说,恶化是由于侵蚀、冲洗和砍伐森林——“所有这些可归因于在至今没有人居住地区人类大规模、有组织的侵扰。”
沙漠的扩展
当森林减少时,沙漠在发展。砍伐森林、过量放牧、过量耕种意味着像沙漠一样的条件在非洲、中东、伊朗、阿富汗和印度的西北部扩展。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不仅向南扩展,也向北延伸。侵入的沙漠威胁着靠着地中海的北非人民,那儿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粮仓。
环境学家认为沙漠化是大规模的人为过程,解决它需要人们的调节。致力于跟非洲苏丹 - 萨赫勒地区沙漠化作斗争的一个联合国官员说:“你不能要求人们停止放牧。他们为了生存,他们需要这样做。要么你必须给他们另外的经济活动,那种活动对土地压力是比较小的。”
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花生是传统的出口物资。留下的花生壳转化为木炭可作为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方法。非洲国家鼓励种植这种耐干旱的植物如塞内加尔阿拉伯胶,它不仅能生产阿拉伯树胶——一种供出口商品,而且能提供饲料和木材,还增加了土壤中氮的含量。
有趣的事情也见于另一种耐旱作物:花花白(jojoba)它能生产出非常好的油足以跟巨头鲸的油相比。它也能作为药品,用在洗发剂和头发的护理剂及蜡纸上,尽管该作物商业上有价值,但还没有供出口。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鼓励人们应用更多高效的烧木柴的炉子,它不会对村民有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或是因为钱在试验方案结束后不久已用完,或者是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里,煮饭的习惯还很顽固。
但是,至少在中国和南朝鲜——二个国家具有完全不同的政治体系——约翰尼 · 爱泼里西特(Johnry Appleseeds)正在愉快地工作以便当树刚砍下后就能来造林。两个国家在人工造林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事例。
按照环境组织欧斯斯更(Eorthscan)的调查,中国在30年内森林面积可增加一倍,自然造林率为每年150万公顷(370万英亩)。
中国成功的事例
七十万中国农民用二个季节在中国西北建起了一个930英里长,40英尺宽的防护林带来保护作物、土地、牲畜免受干热风之害,这是当今世界上巨大的造林计划之一。但是尽管已取得显著的成绩,砍伐森林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严重问题。
依靠农民,南朝鲜已经在一年内植树4万公顷(10万英亩),按人计算为中国的3/4。
在别处,已充分认识到砍伐森林所产生的一系列危害。森林的作用像海绵,在干旱时期能保持水分,而在洪水时期能吸收水分。砍伐森林,河流径流量会明显增加。由光秃山坡上冲下的沉积物会集中到水库和河流内,造成淤积,泛滥及邻近地区发洪水。
根据“文化遗迹”的雷斯特 · 安德隆(Lester Anderlon)估计,印度泛滥平原正在扩展。由于尼泊尔山坡上的森林破坏导致了山坡以下的平原径流增加。在1979年,由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森林遭到破坏,印度蒙受了200万英镑的财产损失,恒河河谷也有成百人死亡。
最近出版的《毁林:人类的代价》—书,指出有责任来拯救第三世界的文化遗迹。
第三世界的大多数人民已开始看到他们自己的命运与茂密森林之间的联系,人们已经行动来保护或重新种植森林,他说:“大量的毁林将继续下去,仅有的危险将发生在林区。”
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中国家包括,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198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