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于19841019日至23日在重庆召开。参加大会的全国各地代表有195人。现将其中一部分论文分别摘编简介如下。

——编者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战略对策有十条:1. 继续普及推广省柴灶和太阳灶。2. 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办小水电。3. 大力推广沼气池和小沼电。4. 把营建薪柴林放在造林首要地位。5. 鼓励农民集资办小煤矿,6. 把乡镇建材行业朝建筑行业转移。7. 努力尽快提乡镇第三产业的比重。8. 把城市的低能耗传统工业向镇、乡、村扩散,推动城乡联合。9. 大力发展以人、畜力为原动力的微型而高效的支农和加工机械。10. 大办与上述有关的各项技术的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有关专业户的经营和科技活动。

目前我国的节能情况和今后的节能任务及其建议

魏元锐

我国节能工作起步较晚,国家从1979年起,才比较系统地抓了这项工作。从1980年开始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家“六五”计划。从1979年到1988年,全国已少用和节约1.25亿吨标准煤,1983年,亿元工业产值能耗降到7万吨,年平均节能率达到4.9%。

吨钢综合能耗,由1980年的2.04吨降到1983年的1.85吨,下降9.4%,1983年比1980年钢产量增加264多万吨,总能耗反而减少176万吨,实现了增产不增能。

节能技术改造取得进展,形成了一定的节能能力。到1983年底,已形成节能能力IWO万吨标准煤。“六五”期间,平均节约一吨标准煤投资327元左右,折原煤单位投资不到233元,比开发投资325元要省,而且节能项目建设周期比开发一般要缩短二、三年,经济效益好。

加强了节能基础工作,能源管理水平有了改进和提高。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节能月”活动,发动群众抓落实,评先进,查漏洞,订措施,促进了企业的节能工作。到1983年底,已有6省市和6个省属市的民用电表装表率达90%以上。

初步制定了节能法规,开展了节能培训工作。

当前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适应;2. 从1979年到1983年我国的累计节能量,其中,企业降低产品能耗的直接节能约占30%,调整经济结构间接节能占70%。据预测,“七五”期间“结构改革”的年节能量比重大约只有30%,今后节能将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3. 目前的能源价格、分配政策、奖惩办法等,都不适应节能工作的深入。

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产值翻两番,一半靠节能”,任务艰巨,但事在人为,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可能的。

今后节能任务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1. 节能率高。2. 节能难度大。3. 节能幅度大。

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在于:1. 从我国能源使用和浪费现状来看,尚有节能潜力可挖。2. 我国设想的一些主要产品单耗的下降幅度,有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可以达到的。3. 现在我国国内有些先进企业的产品单耗,已经达到或接近2000年设想的水平。

再论我国能源价格结构的合理调整

钮少逸 周大昌

当前我国能源价格结构大致可分为两个价格体系,一是国家能源价格体系,是由国家各级政府审定的各种能源价格及其管理体系所组成。二是能源自由议价体系,这是最近几年在国家允许下的民间能源价格。

当前我国能源价格结构中打三种价格水平。一是原煤、原油、燃料油等的价格水平,基本处于结构的低价位置上。二是汽油和电的价格水平,基本处于结构的高价位置(只指上海地区)。这是由于国内的原煤、原油价格过低所致(如果把国内的汽油和电价直接与国际价相比,按贸易价折算,仍然低于国际价格)。三是煤油、柴油等价格水平,基本处于结构的中间位置,高于原煤、原油而低于汽油和电价(与国际价格直接比,一般只有国际价格的一半左右)。

对低价作用应当加以再认识。在建国初期,对原煤、原油等实行低价政策,对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低价政策造成了一些企业吃大锅饭等不合理现象;还使国内与国际比价长期保持一个相差几倍之大的不合理比差,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

对高价作用也应当再认识。建国初期消费的油品主要靠进口,为了限制油品消费,实行高价是必要的。现在油品全部来自国产原油的加工,继续压低原油价格以保持原、成品油之间的不合理比价,只能使炼油工业把几倍之差的价格差变成高利润。

不合理比价还有害于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

进行能源价格结构改革的目标是:要有利于能源开发工业的加速发展;要有利于能源节约;在对外开放中,要防止肥水外流;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进行能源价格结构改革的范围应当包括:各种能源商品内部比价首先要合理;各种能源商品与各种原材料、设备、器材等商品之间的比价也要合理;国内比价和国际比价之间也要基本合理。

关于调价方案,共可有四种设想,其中第三种设想较为可取。那就是,将低价向中间水平以上的高中价格靠拢。其好处是:涉及面小,易于调整;能源内部比价合理,有利于能源消费合理化,有利于利润分配的合理化;与原材料、设备器材等比价合理后,有利于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与国际比价接近后,有利于企业提高在国际价格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国家收入有较大增加,有利于我国财政收支进一步好转。

能源价格结构的调整,要分两步:第一步先把步子摆正,争得基本合理,使其与各方面适应一段时间后;第二步再作进一步适当调整。

能源价格结构调整对各方面的冲击完全可以控制在工业生产系统内部而不冲击居民生活。能源价格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在上海实行能源“优化高价”政策的初步探讨

钮少逸、姚锡棠、周大昌

能源和交通运输问题是上海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提出在上海实行能源优化高价政策,就是试图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工业产值翻两番,在能源方面最低需要量有2500万吨重油当量。在实物数量上,按现在的能源结构匡算,一次能源的总输入量当在8000万吨左右。

上海的城市吞吐能力,早已进入饱和状态。1983年的吞吐量达1.3亿吨以上,大大超过了吞吐设备的能力。城市吞吐能力的不足,已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煤炭石油在上海铁路的到发量中,约占25%。煤炭石油运输量的成倍增长,是上海城市运输紧张的主要原因。

降低产品单耗和优化一次能源的输入品种,是解决上海能源需要及其运输问题方面一条花钱不多的途径。

设想的上海能源优化的途径是:1. 用重油来代替一部分煤炭;2. 要考虑核电,并从网外直接输入电量;3. 要重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作用,从现在起,上海市就应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有效地开展这方面工作。

据估算,通过优化,可减少运量1865万吨。

在上海对能源实行“高价”政策的必要性是:1. 随着原材料价格、设备价格的上升,能源开发成本不断提高。2. 在上海提高能源价格,特别是提高原油和重油的价格,促使上海工业向耗能少的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对提高上海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必要的。上海经济今后要大幅度增长,在国内能源满足不了的情况下,也只能以国外能源来补给。

170美元一吨重油,按终端成本计算,为595元人民币;或按贸易结算价计算,折合480元人民币,这都比较合理。

经估算,重油实行“高价”对冶金工业冲击震动较大,达30%左右,对化工工业达7.9 ~ 10%,对医药工业达8.2-10.4%,其他一般工业都在2 ~ 5%左右。

原来发电工业、制气工业的重油是按65元计算,现按高价计算,其一次能源成本将比原价计算超过4 ~ 5倍。居民生活用煤、煤气或煤油,实行高价,将比原来增加4.5-5.8倍。运输部门的情况也将比原来增加4.2 ~ 5.3倍。所以发电、制气、居民用燃料、运输等都有一个要不要实行高价、实现高价后要不要转嫁的问题。

所以,如果实行能源高价政策,必须区别对象,并辅之以其他的具体政策规定。例如工厂企业不得将高价所增加的能源成本层层转嫁。对不同的用能对象,分别采用正常的价格、半高的价格或完全高价计算。对民用能源,政府可把高价放入用一定形式仍发还给居民。

城镇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蒙逊、陈忠余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污泥、废水、废渣等各种有机废物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城市建设,恶化环境,为害人民。

经研究,城镇的有机废物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通过厌氧消化(发酵)技术,不但能把其中的有机物转变成为甲烷,而且也能减轻污染,近十多年来,厌氧消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充分证明,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产能并节能的有机废物处理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城镇有机废物制取沼气,净化环境的潜力很大,据试验研究,秸秆、青草每投加一公斤TS(总固体量)可产沼气0.26 ~ 0.39立方米;家畜、家禽粪便每投加一公斤TS可产沼气0.11 ~ 0.59立方米。据报道,法国生活垃圾堆放20年,每吨垃圾可产含50 ~ 60%甲烷的沼气100 ~ 300立方米。我国武汉大学也获得每投加1公斤挥发性固体产沼气0.1 ~ 0.2立方米,即每吨生活垃圾可产沼气12.86立方米的结果。成都市每吨生活垃圾,中温发酵邱天,可产沼气12.18立方米。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城镇的有机废物,绝大多数能经过厌氧消化技术而转换成沼气。

有资料表明,我国全国的酒精、制糖、皮革、造纸、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六个行业,通过废水排放的BOD(生物需氧量),每年约155万吨,可产沼气15.5亿立方米,相当于标准煤124万吨,用于发电可发电21.5亿度。

据1982 ~ 1983年调查、测试和推算,成都市全年城镇有机废弃物排放实物量为23,276.4万吨,折合成化学耗氧量(COD)14.2万吨,挥发性固体(VS)14.8万吨,全年可产沼气17436.2万立方米,相当标煤14万吨。

厌氧消化法具有四个优点:1. 能耗低;2. 可开发沼气能;3. 剩余污泥量小;4. 占地面积小,节省基建投资费用。

关于厌氧消化工艺的发展:从事厌氧消化工艺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经过几十年反复实践与探索,逐步认识到,要提高设备的消化效率,设法使装置内增加并保持尽可能多的厌氧菌生物量(特别是产甲烷细菌)并使之与基质充分接触,非常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摸索出污泥要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凝聚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培泥技术。在装置上也进行了回流污泥、滤池工艺及泥、液、气三相分离设施等反应装置的试验。消化池也由无回流的消化池发展到带回流设施的接触消化池,再发展到厌氧生物滤池。近年来,上流或厌氧污泥床的出现,又使消化工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消化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应用较多并已取得运行实效的几种工艺是常规消化工艺、厌氧接触工艺、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和上流或厌氧污泥床工艺。

世界能源发展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钱今昔

能源部门结构和能源区域供需平衡都是世界能源问题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的一部分。研究世界一次能源供需平衡和结构变化,可有助于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向。

1960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仅为82.92亿吨石油当量,1980年达69.17亿吨石油当量,为20年前的213%。能源消费的增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延扩,也使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供需关系日臻紧张,世界和各地区经济分布过于畸形集中,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尖锐。

世界一次能源结构的变化,以消费结构为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易于采集的薪柴为主,使能源布局显得分散、琴星。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后蒸汽机普遍使用,煤在结构中所占百分比上升,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占24%,二十世纪初占60%,被称为世界能源中的煤炭时期。这是人类社会能源结构的第一次大转变。

二十世纪以来,内燃机推广,石油逐渐取代煤的地位,1965年石油首次占结构中的首位,七十年代逐步上升为约占50^,被称为世界能源的石油时期,这是人类社会能源结构的第二次大转变。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因经历两次国际石油供应短缺和油价冲击,各国进行了节油措施,致力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第三次能源结构的大转变时期,一般说来,这一转变可能经历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将过渡到以液化煤、气化煤和核裂变为主。第二阶段将过渡到以核聚变和以再生能源为主。

目前,液化煤将逐渐取代石油,保持了过去石油的单位热值高、运输方便、较少污染、适于内燃机等优点,还能使现代化工农业的布局基地有所扩大。随着经济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其价格问题是能逐渐解决的。

核电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其原因是:(1)能量密度高、燃料运量少、发电综合成本低、污染少。(2)发展核电后,可使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更多地用于化学工业和民生日用工业。(3)核电站整个运行期间,都无须频频运人大量燃料。同时它所产生的电流又可通过高压或超高压输电线,交流或直流送到消费区。其空间布局方便而灵活。

必须看到,人类社会能源结构的第三次大转变的第二阶段,很可能过渡到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聚变能为主。

太阳能的利用,现正以多种方式进行中。当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正在研究太阳能的积聚、使用和储送问题,太阳能对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

风能是可以就地利用的,干净的能源,分布广泛,潜力很大。目前,世界各国小型风力机已臻完善,还在向大型发展。丹麦和美国都已建成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能电站,投资约360美元/千瓦。1984年初,美国已在开始安装功率为7300千瓦的风电机。

地热能已开始大规模商业使用。美国在1982年建成的地热能电站,装机容量达90余万千瓦。地热发电的成本低于水电,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值得注意。

新能源的发展,推广和普及,必将大大减轻人类对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的依赖;必将有助于对生产力布局的改善,对现有高度集中拥挤于大城市的生活模式也将起缓解作用;必将对信息社会的建立起推进作用;必将减缓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必将减轻常规能源的开采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所以,新能源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

(以上均为周大昌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