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算概括地小结一下,科学计量学在科学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当然至少先得简要地考察一下整个科学学的任务和主要特点。

科学学的基本任务;乃是为科学沿着集约化方向的变革,奠定科学的基础。在今后数十年中,这个任务必须解决。因为恰如科学诸参数的时间动态特性所表明的那样,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将从粗放发展为州的阶段转变为集约发展为主的阶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科学学须得借助于定量方法。

科学学的定量分支学科有三个。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是科学学研究对象中诸参数的定量规律,以及(其他经验科学学分支学科中的)各种测量结果。科学的数学模型则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所揭示的规律性,借助数学关系(即模型)来描述测量结果。决策理论(如运筹学、博弈论等)则是利用上述计量成果和数学关系,寻求研究对象的一定参数值,以便使该对象在由具体研究目标所给定的方向上最优化。

科学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活动。它具有与其他诸学科研究对象不同的种种特点。我们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们分析了对这些基于科学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现象的非高斯性概念的特点,从而,对应当怎样来研究科学的问题,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本质上说来,分析科学学的研究对象要比分析自然科学现象具有更大的多因素性。事实上,与我们正在打交道的科学指标系统,在一些基础性研究中,皆是被看作与科学的隐变量系统有关联的。对用主要因素分类法进行科学学研究的客体来说,科学的隐变量系统正在部分地显现出来。在这里,各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则要比自然科学中要薄弱得多。因此,现在迫切感到,揭示出为确定科学学研究客体性质所极重要的一组隐变量或隐因素,是必要的。多维分析的数学工具,原则上可以使人们能够分解出一组或几组规定着科学学研究对象性质的主因素。一般地说,不同的科学因素、不同的科学隐变量,乃是“隶属于”不同的科学学分支学科的。因此,如若欲对科学作多因素性的描述,那就意味着要作综合性的科学学研究,也就意味着科学学各分支学科的综合。

与自然科学相比,为了揭示出各种科学指标与诸科学隐变量之间的联系(“一切都相互联系着”,但联系颇弱),科学学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们付出更大而又更协同的努力。

就科学指标系统和隐变量系统之间的联系看,基础研究本质上也具有综合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如果不能使这类基础研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那么,要对科学作出多少富有成果的定量分析,都是不可能的。

对科学学问题作综合性的研究,应该和科学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显然,科学学研究机构应该将相互交叉的两个网络结合起来,即把分支学科和问题相互结合起来。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同时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即他能够把他在相对稳定的分支学科领域里的研究工作与问题相对变动的分支领域里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后者乃是为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创生的新领域,问题自身解决之日,即是该新领域被开解之时。

第二,和自然科学相比,科学学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大的主观性。这就是说,要客观地区分所观察到的事实和观察者自身的影响,其难度极大。这要求人们在研究科学的时候,必须化大气力去发展那些能给出可重复结果的客观分析法。换言之,在建立一整套为科学的多因素性所要求的科学指标系统时,必须特别注意发展可重复指标的研究。科学学是科学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应依靠能提供可重复结果的“”指标。

第三,对科学进行定量研究,首先应当以公开的标度为基础,其次必须以非高斯数理统计为基础。科学活动按其本质乃是一种概率活动。因此,它的定量研究应该依靠数量统计。科学活动又是呈非高斯(分布)特性的,所以它又必须借助于非高斯统计学来进行描述。

科学活动旨在生产新的知识。因此,比起其他许多形式的人类活动来,它更富有创造性的特征。正因为如此,科学活动的非高斯特性,比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表现得更为强烈。与自然科学中的定量分析不同,对科学活动本身作定量分析,其特殊性比研究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如经济学)要显著得多。因此,对科学学来说,从人类活动的非高斯性,导出实事求是的结论,以为自身定量分析之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总而言之,科学学所面临的任务及其研究对象的特征,对科学学本身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在这些要求中,哪些与科学计量学有关,以及科学计量学作为科学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本身的任务和特点大体上又有哪些。

科学学研究的多因素性与科学计量学

如果撇开其他各种指标,孤立地采用科学计学的指标,那么其意义只能是有限的。

现在,人们把科学论文作为科学计量学诸项指标(杂志数量、出版物数量、引文数量等)的基础。因此,所谓科学计量学分析,亦就是对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科学论文是科学家的劳动成果,是科学家活动的物化产品。所以,科学计量指标按其内容来说,是具体的、客观的。科学计量学就是要测定科学客观结构的参数。

一般地说,不同的科学学分支学科,即是研究科学的各种不同的特殊结构,比如学科结构、组织结构、心理结构、社会心理结构等等。它们统一起来,便形成科学的一般结构。每一种特殊结构都有其基本的定量特性。这种定量特性表征该结构形成的品级。这样,我们才能来谈论组织结构的集中水平;才能来谈论科学家个人和科学团体之间研究课题的协调水平,等等。每一种特殊的科学结构在一定时期都有其结构形成的最佳水平。相对整个科学来说,决定这种最佳结构水平的,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对于每一种特殊结构来说,最佳结构往往表现为一对对特殊的矛盾,比如组织结构中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研究课题领域中协调与自主的矛盾,等等。

科学的一般结构,也有一个组成最佳结构的问题。所谓最佳,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科学诸特殊结构之间的相对最佳匹配,因为组织结构并不一定总是与学科结构或心理结构等相吻合一致的。因此,科学一般结构的最佳结构的形成,以及诸特殊结构之间相对最佳组合,乃是由科学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决定的。

科学的集约化,亦即科学的最优化。科学集约化发展的必要性,必然驱使人们去寻求科学特殊结构的最佳结构水平,寻求它们相互之间的最佳匹配。可见,科学学面临的任务是,系统地测定科学诸特殊结构的各种参数值,确定其结构形成的品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组合匹配值。

与此相关联,科学计量学面临的任务是,系统地测定科学活动的学科结构的各种参数值,确定其结构形成的品级。

可见,科学学相当一部分任务似乎应由科学计量学来完成,比如重复测定科学的某一门特殊结构的诸参数值等等。不过,还应考虑的是,科学的学科结构乃是科学活动的基础结构。它表明,科学活动的确是科学的,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

科学参数可重复测定的必要性与科学计量学

在科学计量学逐渐成为科学学的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情况下,科学计量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科学的定量规律性。这个任务至今犹然,只不过不再是唯—的了。如今,科学计量学已经扩展了自己的疆域,它会同其他科学学分支学科一起,共同开展各种综合课题的研究。这就必然地要求科学计量学进而去对科学学各别研究对象的参数值作可重复测定,以便弄清楚是什么使这一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对象。同时,定量规律的存在,则保证了逐一详细研究对象的可能性。人们发现,根据这些定量规律就能够引进一个统一的参数系统,而这些参数亦就是定量规律的参数。参数值的确定则是在逐一研究上述各别对象的可重复计量过程中实现的。

科学计量学在其他科学学分支学科中所作的科学活动参数计量,其意义不单单在计量本身,而主要在于取得了为下一步借助科学数学模型和决策理论等工具,进行分析研究的素材。因此,科学计量学百分之二百地是对科学活动作定量分析的基础。首先,它提供了上述所有分析赖以建立于其上的定量规律。其次,它和科学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起,提供了进一步定量分析的素材,并具体负责重复测定学科结构(即科学本身结构)的各项参数。

把科学的定量分析建立在非离斯数理统计基础的必要性与科学计量学

正是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才使得人们能够得出结论:必须从高斯统计过渡到非高斯统计。因为在科学学中,科学计量学乃是“负责”可重复计量研究的。

这一结论对整个科学学都是有意义的。今天,在科学学研究中所得到的那些定量资料都具有不稳定性和很差的可重复性,并且到底能不能被解释清楚,其原因就在于此时此地错误地采用了高斯统计。非高斯统计方法的应用,将使人们获得较为稳定、较易可重复的现象图景。对现在已有的那些定量资料,则均需对它们作一次重新审订与修正。

如同其他的社会研究一样,科学活动的研究也应当是多方案的,以便在分析可供选择方案的基础上,择取最优决策。在分析科学计量学发展前景的时候,就尤其应该采用多方案分析法。至于在回答科学计s学发展的可能方向这一问题时,本书作者成功的程度如何,读者自有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