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于《科学》杂志发表新作,介绍了一种能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新药ZZL-7。对实验动物注射ZZL-7后,2小时内即可看到显著的抗抑郁疗效。此项工作由周其冈、朱东亚、厉廷有三位教授联合主导。

图片1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过去几十年间,学界将其主要归咎于“大脑内5-羟色胺水平过低”,从而产生悲伤、空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疲惫等多种症状。

5-羟色胺简称5-HT,最早发现于血清,故又名血清素。

基于血清素过低理论,大多数制药团队开发的抗抑郁药都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即通过阻断血清素转运蛋白(SERT),提高大脑内血清素水平,从而减轻抑郁。我们通常称这类抑制剂为SSRI类药物。

然而,SSRI往往需要数周才能发挥效用还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例如增加自杀风险。

鉴于此,南医大团队的新药设计另辟蹊径,通过破坏血清素转运蛋白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快速抗抑郁

目前常规SSRI类药所阻断的都是突触后组织的SERT。这种阻断确可提高血清素水平,激活血清素受体,发挥抗抑郁效果;但它同时也会激活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区域的血清素自身受体负反馈机制导致其他多个脑区的血清素浓度减少反向诱导抑郁

因此需要等到中缝背核的血清素自身受体脱敏,方可实现抗抑郁。这也是常规抗抑郁药起效慢的原因所在。

南医大团队发现中缝背核区域的SERT和nNOS高度共定位(而突触后组织基本不存在这种共定位)。

共定位的后果是,中缝背核的SERT与nNOS会因慢性应激压力而发生更多偶联。

更多偶联使得SERT转运血清素的能力下降。

结果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突触后组织的血清素减少,最终诱发抑郁。

周其冈等人推测,如果解开SERT和nNOS的偶联,中缝背核的血清素含量就会减少,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血清素则变多,结果就是抑郁的快速改善。

于是,他们开发了ZZL-7。

注射至小鼠体内后,ZZL-7会在中缝背核区域施展魔法,使那些能产生血清素的神经元改变放电模式,从而破坏SERT和nNos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中的血清素水平升高——换言之,抗抑郁机制启动。

由于血清素含量增加几乎是在注射完成后立即开始的,因此抗抑郁效果会在2个小时内显现。

南医大团队还指出,将SERT和nNos作为抗抑郁的疗法,也可避免其他疗法常有的副作用。

资料来源:

New drug elicits an antidepressant effect in mice in just two hour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