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羟基苯甲酸酯,一个熟悉中带着着陌生的化学词,你可能依稀记得高中化学里出现过类似名称,继而想起曾念念不忘的“酯化反应”——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没错,对羟基苯甲酸酯就是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反应产物!

当然,这里的醇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等,酯化产物也就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你会在各种商品的成分列表上看到这些同酸异醇的兄弟,例如酱油、饮料、洗发水,因为它们是高水平的杀菌防腐剂

但正如“本产品不添加防腐剂”的宣传标语所表现的,对羟基苯甲酸酯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不怎么和谐。

广告词里的“不添加”确有根据吗?对羟基苯甲酸酯究竟是个啥?对人体有何影响?这些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次要成分,真的对我们有害吗?

什么是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作为防腐剂,被少量(低于1%)添加至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通过防止有害细菌和真菌生长,来改善产品保质期和安全性。它们可与其他防腐剂结合使用,以防御多种微生物。

对羟基苯甲酸酯会通过皮肤或进食被人体吸收,但通常能很快排出体外(主要以尿液形式)。

图片5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分子结构示意

一些细胞培养物和动物研究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但尚不清楚它与人体间有何关联(甚至不确定是否存在关联)。

举个例子,在很多动物研究中,科学家给予的羟基苯甲酸酯用量往往比化妆品里的高很多,选择的喂给或注射方式也异于普通人接触羟基苯甲酸酯的方式。

有一种说法是,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雌激素”作用(意指它们可以模仿或影响人体内的雌激素)。事实上,这种作用相比于男女都会产生的天然雌激素,可以说微不足道。而且它们的雌激素活性也低于植物雌激素。

因此,尽管有研究引发关注,但总体而言,正常剂量的对羟基苯甲酸酯使用风险很低。澳大利亚工业化学品引入管理署(AICIS)曾表示:

现有数据并未表明与暴露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相关的任何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活性,但尚未确知其中有无造成不良后果的通路。

美国FDA也给出了类似结论:

研究表明,与人体天然产生的雌激素相比,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雌激素活性低得多。对羟基苯甲酸酯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并未显示出有害性,因为它们仅以极低水平存在。

别盲目追捧纯天然

某种物质天然与否,并不能说明其安全性。

蛇毒是天然的,铀、铅和汞亦然。但没有人会购买含有这些“天然”成分的生活用品。

而许多我们离不开的东西,像阿司匹林、尼龙和硅胶,都是合成的。

图片6

一种成分是否天然并不能说明其安全性

别抛开剂量谈毒性

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恐慌可追溯至一项发表于2004年、常被人误读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发现,人体乳腺肿瘤中存在对羟基苯甲酸酯。该发现本身并无多大意义,因为肿瘤内存在对羟基苯甲酸酯并不意味着对羟基苯甲酸酯引发了肿瘤

事实上,这些研究人员只观察了乳腺癌组织(并未将其与健康组织做比较),而且在空白样本(根本没有组织)中也发现了对羟基苯甲酸酯。因此,我们很难从中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任何东西达到特定水平后都会有毒性。我们应当追问的,并非某物是否致癌,而是它在怎样的接触水平下会致癌。

前文提到的FDA、AICIS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机构的科学共识是,正常剂量的对羟基苯甲酸酯对健康的危害极低

“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是种营销

很多时候,在媒体上鼓吹“对羟基苯甲酸酯干扰内分泌”言论的人,都怀有利益目的。对于他们来说,“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工具,能帮他们营销自己“天然”、“纯净”的产品。

既然大众相信了防腐剂的危害,愿意为无防腐剂产品花费更多钱财,那我们就挣这份“天然”的钱呗。

当然需要指出,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并不意味着不含防腐剂,也不意味着产品更安全。

如果某产品不添加羟基苯甲酸酯,就需要引入其他防腐剂,这种替换的效果可能不会好,产品失效(甚至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或因此上升。

一些使用了“纯净”版化妆品的用户报告称,他们在产品内发现了霉菌。

拒绝羟基苯甲酸酯与否,当然是个人选择,他人无权干涉。但每个对天然产品跃跃欲试的消费者都应当了解:一款没有羟基苯甲酸酯的产品,可能保质期更短,可能带来某些你不曾想到的健康隐患。

资料来源:

What is a paraben and why are so many products advertised as ‘paraben-fre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