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妻子口是心非的丈夫,向选民信口开河的政客,在社交媒体上信口雌黄的博主,利用第三方机构发布虚假信息的骗子。人类的生活充斥各种谎言,如果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谎言,我们大概可以着眼这几个方面:

大众的说谎率有多高?说谎行为的个体差异大不大?

交流的媒介类型会影响说谎频率吗,打字是不是比面谈更容易产生谎言?

交流双方的关系会影响说谎意愿吗,对陌生人说谎是不是比对亲人说谎更没心理负担?

有学者专门调研过说谎行为,并得到了一些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发现。

图片1

撒谎只是寻常事

大多数关于说谎的研究都要求参与者报告自己在过去一天或一周内的说谎行为。(至于这些人是否就说谎问题说了谎,您自己掂量吧……)

关于说谎频率的经典研究出自心理学家贝拉·德保罗(Bella DePaulo)在1990年代中期开展的工作。德保罗团队重点关注面对面互动中的说谎行为,他们招募了一组学生参与者和另一组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周边社区的志愿者,通过实验发现,社区成员平均每天说谎一次,而学生平均每天说谎两次。

此结果成为诚信研究领域的一项基准发现,也令许多学者做出这样的假设:撒谎只是寻常事。

当然,平均值结果无法描述个体情况。有的人撒谎成性,有的人童叟无欺,个体差异可能非常大。

2010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传播学专家金·塞罗塔(Kim Serota)和同事发表一项颇有影响的研究。他们的工作显示:

参与调查的1000个美国人中,59.9%声称在过去24小时内没说过任何谎话;那些承认自己撒谎的人,大多数表示自己很少撒谎。总共报告了1646个谎言,其中一半来自5.3%的参与者。

塞罗塔等人发现的情况后来也出现在其他研究中:一小撮人把一大半谎言给说走了。

我给你的爱写在电邮前

传播方式会影响说谎频率吗?如果不是面对面互动,而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电话等媒介进行有一定时空距离的交流,说谎倾向会增强吗?

研究表明媒介并不重要。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家玛德琳·史密斯(Madeline Smith)和同事于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

当参与者被要求查看其最近30条短信时,23%的人表示没有包含谎言,剩下的人绝大多数表示短信内容存在不超过10%的谎言。

俄勒冈大学传播学教授大卫·马科维茨(David Markowitz)比较了不同媒介场景下的说谎率。通过对205名参与者的深入调查,马科维茨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说1.08个谎言,不过,正如前人的工作所呈现的,一部分高频说谎者输出了很大比例的谎言。

此外,从整体上看,谎言内容占据沟通内容总量的比例非常低,而且沟通媒介的不同对说谎频率的影响不大。按说谎频率从低到高给媒介排序:电子邮件7.8%<短信8.2%<社交媒体8.6%<面对面9.6%<电话11.8%<视频聊天12.3%。

图片2

250名参与者报告了他们一周时间内每一次持续至少10分钟的社交互动。上图展示了谎言内容占据互动内容总量的百分比

电子邮件里的谎言竟然是最少的,这有些令人意外。关于此,有两方面因素可能发挥了作用。

一方面,内容的可记录性似乎有抑制说谎的作用——人们明确知道自己的话以文本形式被记录下来,因此会产生“谎言可能被人发现”的担忧。另一方面,很多谎言都在一时冲动中产生,所以如果沟通有延迟(例如电邮沟通),谎言减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小谎不怯生,大谎不避亲

除了媒介因素,交流对象会否影响我们说谎的倾向呢?很多人可能觉得,人会更倾向于对陌生人而非亲友说谎。事实不尽然。

德保罗发现,相较于对家人,我们的确会对陌生人说更多“日常谎言”(everyday lies)。所谓的日常谎言都比较无关痛痒,例如“你炒的宫保鸡丁味道太棒了”,又例如“我对你没能应聘成功深感遗憾”。

根据德保罗的说法,参与其调查的志愿者更不愿意对亲近之人说谎,他们在与配偶和孩子的社交互动中——每10次互动,产出不到一次的谎言。但当话题涉及像婚外情这样能对当事人造成很大创伤的事件时,人们会更多地欺骗亲近者。

德保罗等人的研究显示,在来自社区的参与者中,有53%的“严重谎言”是对亲密伙伴说的,而在学生群体中,这个比例升至72.7%。这倒也不奇怪,人们往往更重视亲密关系的维系而非坦诚。

资料来源:

How often do you lie? Deception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how the recipient and the medium affect telling the truth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