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为什么有的社会比其他社会更有韧性,更能从崩溃中恢复?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全球16个独立考古遗址的记录,分析追踪战争、饥荒和气候变化等对各地区社会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崩溃和衰退会使社会更善于应对未来的冲击;一个社会经历衰退次数越多,最后反而会变得越有韧性。研究发现刊载在《自然》杂志上。

2. 情伤之痛,足以令人心碎,这种感觉被称为“恋爱创伤综合征”。研究人员为这类人员寻找到了减缓痛苦的办法: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电刺激比针对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刺激更能有效治疗恋爱创伤综合征,且疗效差距很明显。相关耳机已经在研发,不久即可面世。

3. 有些意外会促进科学新发现。科学家招募了一名切除部分颅骨的男性患者,用特殊材料填补其颅骨缺损,然后成功使超声波传入其大脑。研究人员监测到人脑执行各种任务时的精确神经活动,包括志愿者弹吉他、移动操纵杆的意图。这是首次通过超声波窥见人脑内部的实验。

Nature:多难兴邦,全球通用

微信图片_20240619061631

从罗马帝国到玛雅文明,人类历史有许多社会崩溃或衰退的故事。

历史学家一般通过深入研究单个社会的波折困苦来定性研究这些衰退。不过对于像菲利普·里里斯(Philip Riris)这样的科学家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更广泛的方法,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寻找人类行为的持久模式,探究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有的社会比其他社会更有韧性,更能从崩溃中恢复?

近期,里里斯等人于《自然》发表新工作:团队收集了来自全球16个独立考古遗址的记录,这些记录跨越广阔时空——从数千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到希腊,从一万多年前的秘鲁沿海到三万年前的澳洲内陆。利用强大统计模型,他们分析这些考古记录,追踪战争、饥荒和气候变化等对各地区社会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历崩溃和衰退会使社会更善于应对未来的冲击;一个社会经历衰退次数越多,最后反而会变得越有韧性。

现任职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社会环境转型建模研究所的里里斯说:“韧性随时间增强,苦难对你造成的痛苦减少了。社会往往不容易再出现大规模崩溃。”

作者团队利用考古学专用的计时方法来追踪各社会历史。大多数有机物质,无论木炭还是蚌壳,都含微量放射性碳-14,这些碳-14会在数千年内逐渐分解。通过测量考古遗址残留的碳-14,可以估算其年龄。

上述计时方法也可追踪人口变化。随着人类群体扩大,他们要燃烧更多木材、吃更多食物、留下更多垃圾……这些都可用于确定年代。当人群规模缩减,其遗址就变得越来越少。

里里斯与同事从16个社会群体中收集到超过4万个碳-14 测年信息,接着仔细观察每一个社会,寻找其突然崩溃与大幅反弹的迹象。

毫无疑问,每个社会都经历过衰退,有些只持续几代,也有一些持续了很久,例如近东地区曾于大约8200年前遭遇人口崩溃,在之后2000多年时间里都没恢复过来。

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崩溃和发展模式。畜牧或耕作的社会发展更快,但也更易出现衰退。里里斯推测,这是因为种庄稼、养牲畜的人群更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约翰·哈尔登(John Haldon,未参与工作)对许多衰退与气候变化同时发生的情况感到震惊:“这告诉我们,气候是人类最大的软肋。”

里里斯等人还尝试解释为什么面对某些困境,有的社会遭遇长期、严重的衰退,另一些社会的人口减少幅度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一个关键在于衰退的频次。你可能觉得,经历多次衰退会使社会衰败,使它们更易受到新灾难影响。但事实似乎恰相反:多次经历衰退的社会变得更有韧性,人口缩减幅度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中国中原地区、朝鲜半岛和加勒比地区的社会表现出更强恢复能力。

上述情况,与生态学家在研究森林历史时看到的模式类似:频繁受干扰的生态系统恢复力最强。

关于这种模式背后的原因,里里斯难有论断,不过他推测,一个社会能在面对衰退时学会如何生存,并将这些知识传给后人。

社会的创新——或技术、实践、行为、诀窍以及传统等——被继承沿用,后人应对灾祸时可以做得更好。”

资料来源:

What Makes a Society More Resilient? Frequent Hardship.

受情伤了?试试电击!

微信图片_20240619061641

失恋往往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有专门的临床术语来描述爱情破碎之苦——恋爱创伤综合征(LTS)。

对于那些想要修复破碎心灵的失恋者来说,脑部电击疗法或许会是灵药,可以缓解痛苦和沮丧情绪。当然,这里的电击不是治网瘾那种几十毫安的所谓电休克治疗,而是微弱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由一种特制耳机提供(据称一副价值400英镑)。

在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36名患爱情创伤综合征的志愿者佩戴了上述耳机。他们被分成3组,耳机可提供强度为2毫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组成员佩戴的耳机始终关闭。其他两组实验组成员连续5天每天接受两次治疗,每次持续20分钟,两次之间间隔20分钟;其中一组的电流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另一组则针对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LPFC)。

这两个目标区域都参与主动情绪调节。新论文作者指出,先前的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分手经历和丧亲之痛之间存在神经心理学联系,而且有特定的前额叶区域参与这些情感体验。

恋爱创伤综合征可导致苦闷、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波动、强迫思维和更高自杀风险,以及不安全感、无助感和内疚感。而根据上述新研究的实验结果,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电刺激比针对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刺激更能有效治疗恋爱创伤综合征,且疗效差距很明显。

用论文作者的话说:“两组刺激方案都显著减轻了症状。不过DLPFC方案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VLPFC方案。”

此外,实验组的志愿者在停止治疗一个月后仍感觉不错。

近年来,tDCS等技术已被引入临床研究。据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试点研究项目正测试类似耳机,观察其是否有助于治疗轻度抑郁。

资料来源:

Electrical brain stimulation can ease heartbreak, study finds

超声波脑成像或可成为脑部功能观察新手段

微信图片_20240619061645

根据《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的最新报道,科学家招募了一名切除部分颅骨的男性患者,用特殊材料填补其颅骨缺损,然后成功使超声波传入其大脑,并首次通过超声波窥见人脑内部。

那片植入颅骨的特殊材料构成了一个“声学透明”窗口,放超声波进入,后者在组织边界处反弹,一些反弹的波随后返回到与扫描仪相连的超声波探头。由此获得的数据使科学家能绘制大脑中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图像——类似于超声波扫描能可视化子宫内胎儿。监测期间,志愿者执行多种任务,例如弹吉他或玩简单的连点游戏。

作者团队监测了大脑中血容量(blood volume)随时间的变化,尤其聚焦了大脑后顶叶皮层和运动皮层区域。这两个脑区都有助于协调运动。

评估血容量变化是间接追踪脑细胞活动的一种方式,因为神经元更加活跃时,会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而这些东西都由血管输送。

论文作者之一、南加州大学神经外科医生查尔斯·刘(Charles Liu)表示:“超声成像能监测到人脑执行各种任务时的精确神经活动,患者的超声数据可显示出他的意图——弹吉他、移动操纵杆。”

微信图片_20240619061649

上图为艺术家对大脑内部血管的渲染。新技术利用超声波测量通过这些血管的血流量

功能性超声成像,即跟踪大脑血容量变化的超声,是传统大脑成像技术(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即fMRI)潜在替代方案,因为超声波对大脑活动变化更敏感,能生成的图像分辨率更高,而且该方法无需患者长时间躺在在医院的机器上。

理论上,你可以借助功能性超声成像技术对患者大脑活动开展日常追踪。目前阶段,动态脑电图是此类追踪工作的常用方法,但脑电图追踪的是电活动,而非血容量,而且它通过头部皮肤开展追踪,因此没那么精确。

人类的颅骨一直都是阻止超声波进入脑中的屏障。因此如前文所述,作者团队选中切除部分颅骨的患者来测试自己的新方法。该患者之所以切颅骨,是为了在经历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减轻脑部压力。

通常情况下,接受切除手术的TBI患者会选择植入钛网其他定制材料来填补缺失部分,但研究团队为他提供了特制的声学透明植入物。团队表示,未来此项新技术可能不仅应用于TBI患者,因为不少临床干预措施都要求切除部分颅骨。

资料来源:

Scientists inserted a window in a man's skull to read his brain with ultrasou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