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确。根据《自然》最新文章,科学家又在患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阴茎内发现了微塑料!这也引发了怀疑:阳痿症状与微塑料之间会不会存有关联?
2. 智人是优于尼安德特人的人种吗?这种论断不断被新的证据反驳,最新证据展示了尼人群体的“利他主义”。
3.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明晰。一项新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永久性地扰乱清醒时记忆的形成和检索。这意味着,你所缺的觉,想通过恶补来实现完全弥补是不可能的。
Nature:阴茎里出现微塑料
颤抖吧,男人们。
不久前,研究人员报道了男性精液和睾丸内存在微塑料的新发现,并推测这一情况是全球男性精子数量下降的原因。而根据《自然》最新文章,科学家又在患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阴茎内发现了微塑料!这也引发了怀疑:阳痿症状与微塑料之间会不会存有关联?
过往检测表明,人体血液内含微塑料颗粒,其平均浓度为每毫升1.6微克。不少健康问题似乎都与此相关,例如心脏病。由于阴茎勃起时血流量大,因此它可能极易受微塑料污染;而当勃起结束,血流量减少,微塑料便积聚下来。
在《自然》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观察了6名接受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手术的患者,发现其中4人的阴茎内有微塑料,微塑料颗粒大小从20微米~0.5毫米不等,最多出现的塑料种类为PET和聚丙烯是——通常用于食品和饮料包装。
上述工作虽仅涉及很小数量的参与者,但结果非常令人担忧。论文通信作者兰吉斯·拉马萨米(Ranjith Ramasamy)表示:“我们需要确定微塑料是否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以及哪些类型的微塑料、微塑料含量达到何种水平会致病。”
多种类型的人体肌肉都易受到微塑料潜在损害,而阴茎周围肌肉容易受损害的风险格外高。
阴茎是个充满血管的海绵状器官,因此很脆弱。我们知道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你需要良好的激素、神经、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平滑肌组织才能勃起。我们发现阴茎平滑肌中存在微塑料。它们本不应存在的。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平滑肌功能障碍。
过去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一直下降,但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化学污染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微塑料或许也造成了相关损害。对小鼠的研究表明,精子内的微塑料科导致许多问题,包括精子数量减少和激素紊乱——但要证明其中因果关系非常困难。
资料来源:
There are probably microplastics in your penis
“唐氏儿童化石”力证尼安德特人的温情
最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富有同情心,会在同情心驱动下照料族群内的弱者,例如患唐氏综合征的儿童。作者团队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撰文称:
他们对来自西班牙瓦伦西亚省科舍蒂瓦黑洞(Cova Negra)考古遗址的古人类化石进行了深入检查。这是一块属于尼安德特人儿童的右侧颞骨碎片,保存有完整内耳解剖结构,出土于1989年。分析显示,该名儿童至少活到6岁,而他/她那严重的内耳病变很可能是唐氏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其引发的症状至少包括重度听力损失、眩晕和平衡感显著下降。(这也成了已知最早的遗传病证据。)
虽然科学家尚难确定化石属于女孩或男孩,但还是选择给化石主人取名“蒂娜”(Tina)。论文第一作者、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古人类学家梅赛德斯·康德-瓦尔韦德(Mercedes Conde-Valverde)表示:
“鉴于种种严重致残症状,蒂娜母亲独自一人照料她到6岁的可能性极小。因此,组织内必有其他成员不断帮助这位母亲,要么接替她照顾孩子,要么帮助她处理日常工作,抑或两方面都做。而就当时的生活环境而言,一个智力障碍且发育迟缓的儿童能一直成长到6岁以上,可以算活得相当久了。”
虽然化石的准确年代尚未确定,但康德-瓦尔韦德指出,尼安德特人出现在舍蒂瓦黑洞遗址的时间可追溯至27.3万至14.6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拥有比智人更健壮的体格和更突出的眉脊,生活于距今约43万年至4万年前。过往研究表明,尼人非常聪明,创造了艺术、颜料、具有象征性的物品,还采用复杂的集体狩猎方法,甚至很可能会用口语交流。
此前有证据显示尼人会照顾病人和伤者。这引发了争论:照顾弱者的行为仅仅出于对回报行为的期望,还是由同情心驱动?
康德-瓦尔韦德说道:“我们很早就知道尼人会关心照顾他们脆弱的同伴。然而,所有已知的被照顾对象都是成年个体。因此一些学者怀疑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出于利他主义。现在,舍蒂瓦黑洞遗址的化石证据证实尼安德特人族群的确存在真正的利他主义。”
新论文的另一位作者、瓦伦西亚大学史前史名誉教授瓦伦丁·维拉韦德(Valentín Villaverde)表示:“这个孩子在母乳喂养期之后的存活意味着群体照料,群体内其他成员照顾孩子的时间可能比父母的时间更长,这是群体成员高度协作的社会环境的典型特征。否则,很难解释此人为何活到至少6岁。”
资料来源:
Fossil of Neanderthal child with Down’s syndrome hints at early humans’ compassion
Nature:睡眠不足对记忆力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无论有没有科学证据,就我们切身感受来说,完全能认同:充足睡眠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科学帮助我们精确认识睡眠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有助于巩固记忆,促进身体恢复……睡眠不足已被证明会导致心脏病、肥胖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等多方面健康问题。
近期,一项新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永久性地扰乱清醒时记忆的形成和检索。
构成我们大脑“线路”的神经元很少单打独斗。相反,它们高度互联,经常以有节奏和重复的模式一起放电。这种有节奏放电的一个典型是“尖波涟漪”(sharp-wave ripple)。此前,有研究表明,大脑海马体区域的尖波涟漪对于记忆检索和巩固至关重要;但我们不是很清楚睡眠不足怎样影响这些大脑模式。
根据《自然》新论文,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团队记录下7只小鼠在几周内探索迷宫时海马体的脑活动。
这些小鼠被分为两组,一组能不受打扰地睡眠,另一组的睡眠则被定期打扰。
结果,睡眠不足组的小鼠相较睡眠充足组,其尖波涟漪活动模式更弱、更无条理。
睡眠不足小鼠随后被给予两天时间恢复,其尖波涟漪活动强度和条理性的改善,但无法再达到与睡眠正常小鼠相同的活动水平。换言之,睡眠不足永久性改变了小鼠处理特定记忆的能力。
论文通信作者卡姆兰·迪巴(Kamran Diba)表示:“睡眠不足之前所形成的记忆,经历过睡眠不足以后,就无法再像之前那样进行记忆处理。我们过往的研究也表明,此类记忆不会再以同样的方式被记住。”
此项工作进一步证实,通过学习获得的记忆后续还要不断处理、巩固,而睡眠似乎在巩固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大考前熬夜复习应该不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另一方面,作者团队希望新发现能有助于创建延缓记忆力衰退的策略。迪巴说道:“一种可能性是,如果我们找到恰当的干预措施,让记忆的重新激活和重放能力恢复如初(即未经睡眠不足时那样),我们或许就能避免记忆力下降。”
新发现或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睡眠不足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如迪巴所言,“记忆的重新激活和重放的减少确实代表认知能力下降的潜在机制”,当然,这个链条中可能还有其他环节,例如蛋白质信号和基因表达。
资料来源:
Neuroscientists Make Breakthrough Memory-and-Sleep Discover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