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以来的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科学革命和科学精神的滋养。作为近代中国科学的发祥地和现代中国科学风云际会地,上海既是当今科技创新的热土,也是科学普及和科技传播的沃土。这里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1915年),中文文献中首次创用“科学精神”一词 也始见于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1916年);无论是在救亡图存、助中华崛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在重振旗鼓的改革开放年代,一大批科学家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无愧前人的科学奇迹,凝结成了具有鲜明时代、地域特征的科学精神。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自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在中国科技、科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同等重要”论断以来,科技界、科普界的面貌为之一变。
从上海来看,2019年上半年,上海率先在科技三大奖之外单设科学普及奖;2023年起,上海又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级职称序列中为科技传播方向专设通道,已有几十位在科普创作和科技传播方面取得出色成绩的科技工作者获得科技传播方向的高级技术职称。
2022年9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从加强全社会科普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加强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为进一步深化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指导思想做出具体安排。国家最高层对科学普及作用给予的定位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让科普这个“老课题”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在此大背景下,向来有着“科普重镇”称誉的上海再次做成了一件“领风气之先”的科普大事。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创办了“海上科普讲坛”。于2022年6月由樊春海院士提出并运行至今的“海上科普讲坛”实际上是集全上海科学界、科普界之力,共同打造的一个集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平台。
“海上科普讲坛”面向中学、大学及以上群体和社会大众,邀请相关领域科学家,围绕百姓关心的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智能科技等科技、社会热点问题,以“主题演讲+观众互动问答”等形式,为社会公众搭建起与科学家交流的桥梁。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团长钱锋 院士和执行团长樊春海院士的倾力推动下,已有300多位来自基础科学前沿、临床医疗、工程科技、科学传播领域的科学家登上这一讲坛,他们带来的百余场兼具前沿、新颖、权威、生动、趣味性的科普报告,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在上海乃至全国带起了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科普“旋风”。讲坛的点击率和阅读量已破千万,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参与活动的科学家人数、持续时间、社会关注度屡屡打破纪录的科普传播平台。
我曾在多种场合讲过这样一段话:今天的中国处在科技发展最好的时期,今天的中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今天的中国是对科技创新需求最强烈的国家。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话:今天的中国也处在顺应这个伟大时代要求,大力推进高质量科普的最好时期。
在2022年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我曾讲过小时候经历的一个故事。我读小学的时候,广播里天天播报“原子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些当时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后来我学了化学,进入化学研究之门,知道这些伟大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回想起来自己心中播下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就是得益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作用。
2024年,我有机会继续参演科普微电影《无处不在的氟——有机师姐Ⅱ》,还参与拍摄《化学总动员》系列科普动画片,以动画技术展示化学的魅力。作为一个化学家,参与科普的插曲使我对科普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质量科普的价值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2024年的上海科技节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我也就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的相互关系打了个比方:“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拓展人类认知的火车头,科技传播就是汇聚人才和资源的火车身,是不可或缺的支撑点。也正是科技传播让社会大众投身科技事业,让科技创新的火车头越跑越快。”
这套“海上科普讲坛”丛书也可以印证以上的比喻。这个讲坛的报告人基本上都是在科创一线的科学家,他们把最新的科技进展做了尽可能科普化的表达,又在科普编辑团队的专业支持下,将科普报告加工成可读性更强、传播更广的科普作品,这是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协力酿就之作。
希望双方持续努力,将“海上科普讲坛”上发出的科学声音持续、高质量地传播出去,取得更好、更持久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也希望经由“海上科普讲坛”吹响的“科普集结号”能远播四方。
-本文作者丁奎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海上科普讲坛”丛书编委会主任;此文摘自丁奎岭院士为《万物生辉——未来时空的科技前沿》一书所作序-
“海上科普讲坛”丛书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樊春海表示:“系列的第一本万物生辉,不仅是对当前科技前沿的一次深度剖析,更是对未来科技图景的一次大胆展望,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我们不仅需要顶尖的科研成果,还需要将这些成果广泛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