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成功的经验,其中之一是坚持中国道路,其内涵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求实创新的精神品格,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引,和谐共生的发展方针等。中国道路的背后充满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鲜活中国故事,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探求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动力源泉和制度安排,展望中华文明将继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怎样的贡献。对照100年前近代中国的一些屈辱经历和100年后当今中国的成就,我们发现,科普是中国道路中比较鲜明而又独特的基本元素,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的基础性作用。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并深刻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必将在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手。

唤醒民众,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科普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和基础性工作,具有唤醒意识、启迪思想,开启民智、培育理念,提升素质、增进文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基本功能。

回想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在寻找救国道路中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回顾建党百年以来的科普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各个时期,党发挥科普的力量,凝聚党心民意,坚持把科学交给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土地革命斗争、民族解放斗争中,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道理摆事实,唤醒民众,提高素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开展科普工作,大力推广先进的工农业科学技术,提升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展开真理认识大讨论,与迷信伪科学作斗争,克服了各种教条僵化思想的束缚;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党中央把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翼,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所有这些做法在国际上是史无前例的,充分体现了科普的中国特色和道路特征。

普及科技知识,把科学交给人民

16世纪以来,欧洲文艺复兴促使理性回归和人文主义的兴起,这是近代科学产生的文化基础和启蒙开端。17至18世纪,近代科学开始传入中国上层,遭到鄙弃,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而被当作宫中玩物,在中国一直没有被大力推广,更遑论普及。直至1840年后,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导致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0世纪初,共产党人的先驱,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开启了时代启蒙,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科普,号召大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建党百年的科普实践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秉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百年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红井故事”,助力“革故鼎新、破旧除害”;坚持“防伪破迷、反对邪教”,唱响科学精神主旋律,担负价值引领新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学交给人民,用科学技术力量造福人民,大量具体的故事映射出中国道路的人民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力量本质。

提升科学素质,推动全民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不断创新理论,以先进文化、科技武装民众,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2023年),稳居世界第二;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2023年);大学入学率超过57.8%(2021年);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文盲比例降低到2.67%(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并致力于推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正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一百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然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百年里却创造了世界文明史的奇迹——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有什么密钥呢?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呢?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人民苦难深重、顽强反抗的历史条件之中。自此以后,犹如有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贯穿每一个时期,共产党人通过科学技术普及造福人民的一个又一个鲜活故事背后所反映的人民情怀和科学精神可能就是答案,就是共产党人的神奇密码。

坚持科技向善,建设科技强国

科普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公众的科技认知,推广使用先进科技工具,普及科技创新成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要达到25%。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要,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指示,真正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深刻领会两翼理论、两翼战略的宗旨目的和实施的关键举措,把理论转化为政策、转化为战略;要在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切实把科普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现实看,如果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要求两者同等重要是做不到的,但至少在决策部署上,关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同样关注科普工作。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二,推动实施大科普战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发展观、科技观、历史观相统一。在科技与人、科技与社会、科技与自然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

第三,坚持科技向善和科技以人为本。最近,科技发展呈加速态势,科技对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为了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挥科普唤醒民众意识的重要价值,约束风险,确保科技伦理有效引导科技向善,推动开展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

弘扬科学精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道路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集成,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出近代西方科技文明的特征,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种形态具有海纳百川又不失个性的鲜明特质,是一种求同尊异、整体和谐的新文明体系。她能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必将推动世界文明的新进程,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剧演进。我们应该大力开展科普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使其成为世界文明的建设因素,以发扬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特质;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使之成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要素,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我们应该推动科普国际化,发挥科普的教育、宣传、传播、说服等作用,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文作者郑念研究员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人民智库特邀研究员,国家灾害防御协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编辑、出版论著(专、合)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学素养、反伪破迷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