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进程中,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中青年科技人才凭借丰富的创新精神和活力,成为人才队伍的关键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关键”性,不少活动、项目、资金、奖励等正激励这类群体更好发挥他们的才干,但他们同样作为社会拼搏的个体,总有面对“自我”的时刻。
在Meet TR35 Summit 2024 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发布仪式的“巅峰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拉马克瑞斯纳 · 西拉姆(Seeram Ramakrishna),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张成奇,以及首尔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教授高承焕,结合自身一生经历,为青年科学家提供发展建议。
好奇驱动一切
拉马克瑞斯纳 · 西拉姆
对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什么会选择35岁作为评选“科技创新35人”的年龄界限,西拉姆教授有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35岁是我们智力的巅峰,从35岁开始,智力会慢慢往下,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拓宽视野,“如果可能的话,要往更广袤的宇宙、更多的‘网络’去合作,这样就能够结识更多支持你的人,你也支持他们,借此实现更高级别的合作,互相成就”。
而能够驱使我们去拓宽视野的,正是好奇心。
拥有好奇心可以让人在心理上变得更年轻,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西拉姆教授认为,我们在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这种转变中,应尽量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
“如果你对自己研究的东西很有兴趣的话,你会一直保持孩童般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直年轻,所以对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合作者,作为年轻人要多去了解。”
越是融合不同的知识、跟不同的人合作,以及倾听他们的经验体会,我们就越能实现成长,这正是人最有价值的地方。
“作为好奇心很重的一位年轻人,当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成熟的、非常棒的个体,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心态。我相信,这些个体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用“四个度”成就自己
朱美芳
学术需要交流,科技需要合作。朱美芳院士表示,做科研不仅需要我们有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她结合自己的体会,用“四个度”表达了对青年人才的诚恳建议。
要有高度。这是体现国际视野、全球视野的重要基础,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近日引用吉大校歌时所言:“人比山高,脚比路长。”
要有广度。站得高以后就会发现,现在的研究都是跨领域的,不管我们学的是人工智能,是信息,还是机械,都可能需要更广的知识领域,即使青年人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广度,未来还是需要不断地学习。
要有深度。尽管我们现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可能跨学科跨得很多,也很好,但是在某一个专门的领域,我们还是需要特别有原创性,要做得特别深,“这个深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有气度。青年人才现在是年轻,但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领域的带头人,要带一个学科,带一个领域,带一个团队。“我们需要非常广阔的胸怀来带领团队。”
培养创意,保持开放心态
高承焕
高承焕教授认为,要培养年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创意,也就是创造的能力。
但创意其实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短期之内没有办法立即拥有,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在培养创意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从其他人那里汲取想法,这样才能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100年之前,天才可以学所有的事情,但是现在,一个研究者没有办法完全靠自己学所有的内容,而且这种方式也不高效。所以最好就是找到合适的专家共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也会有更高的效率。”
高承焕教授表示,我们应该对各种批评、各种意见都持开放的态度,同时要不断地去实践,尝试新想法,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有创意。这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助益良多。
做好规划,超越自我
张成奇
“昨天我了解到,这次有3000多人申请TR35,但最后只有35人能拿到。我要说的是,即使我们这一生都拿不到TR35,我们也可以成为人才。”
张成奇说:“我读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说当时的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和以前相比有很多优势。‘你们要有点野心,你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句话启发鼓励了我一辈子。你们做领头人时也应鼓励你们下面的人要有这种雄心壮志。”
张成奇教授还提到,过去十几年他经常在大学里作“桥牌与人生”的报告,以桥牌游戏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会打桥牌的人都知道,你能不能成功,未必基于你这手牌,也不基于你的天时、地利、人和”。在那个报告中,他首先强调了一个问题:如何超越自我?
在他看来,有5分功力的人能得到6分的成绩就是很棒的,但是如果有9分的功力却只拿到了8分的成绩,那未必有5分功力拿到6分成绩的人好,“因为我们每个人改变不了自己的出生,改变不了自己的智商,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情商,我们能做的就是怎么规划自己。能把自己手里的‘普通牌’打好,我认为你就是人才”。
具体要怎么做呢?张成奇教授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第一,扬长避短。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拿短处和别人比,也不要说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
第二,目标明确。想努力一年就超越别人,大概只有精英才能做得到,普通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做一件事情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的积累,有了这个基础,可能在这个领域就会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小专家。
第三,适度冒险。冒险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有冒险经历的,但是也不能过度冒险,要适度。
第四,屡败屡战。要持之以恒,坚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不换方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坚持做这个工作做了40年才有机会担任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大会主席,当然,这也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如果我只努力三五年就换赛道,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
第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说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明天的事情后天做,关键还是要行动起来。
如果能做到这几条,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超越自我,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才。“我不可能拿到TR35,因为我已经超过35岁了,但是这不影响我还在不断地超越自我。”
2024年发布202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