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学术造假时,我们常谈论伪造、剽窃以及论文工厂,但一般不会想到“审稿造假”。实际上,同行评审工作中也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十多年前,曾发生多例震惊同行的“我审我自己稿”事件——投稿者利用系统漏洞,诱导编辑将自己待审阅的文章发送至由自己或自己同事实际操控的邮箱中。现在很难有类似空子可钻了,但没了这类空子,会出现其他新空子。同行评审的空子越大,撤稿论文的数量越多。
《科学》杂志团队基于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的信息得出结论:由于同行评审信誉受损,学术界2021年的撤稿量飙升至2620份,是2020年(898份)的近3倍。
哪些问题损害了同行评审工作?根据《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杂志的最新文章,某些审稿人会在工作中弄虚作假甚至以权谋私,而且此风气似有蔓延之势,蚕食着科学文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文章作者玛利亚 · 安赫莱斯 · 奥维耶多-加西亚(Maria ángeles Oviedo-García)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研究员。她在观察与论文一起见刊的同行评审意见时发现,很多意见的措辞显得含糊、雷同。
最后,奥维耶多-加西亚确定了2021年以后,见于37家期刊、属于多个学科领域的总计263份可疑评论,其中有一位审稿人竟在56份评审意见中使用了重复的表达。
奥维耶多-加西亚与多位研究学术诚信的专家都怀疑,这些可疑的审稿人使用模板快速撰写评审意见,还有些审稿人更过分,竟要求作者引用他们的论文(部分作者照做了)。
奥维耶多-加西亚分析的多数评审意见都载于MDPI的期刊。MDPI是全球最大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它向投稿者收取不菲的版面费并承诺迅速发文;此外,它也为审稿人提供未来版面费抵免的服务,这实际上鼓励着审稿人快写多评。另一方面,MDPI的期刊有个特色:很多论文旁附有审稿人的评论(如果审稿人同意,还会公开其姓名)。也正因如此,奥维耶多-加西亚才得以大量观察同行评审意见。
面对观察者们的质疑,MDPI表示,他们已开展相关调查。首要目标是奥维耶多-加西亚在一篇博文里首次提到的84篇论文。截至目前,他们发现32篇论文需要重新审查,37篇符合规范。MDPI还表示,他们联系了评审这些论文的10位审稿人及其所在机构,以便“直接传达我们的担忧……未来与这些审稿人的任何合作都将受到密切监督”。
前文提到的那位在56份评审意见中使用重复表达的审稿人,是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机械工程师穆斯塔法 · 马哈茂德 · 尤斯里 · 扎格鲁尔(Moustafa Mahmoud Yousry Zaghloul)。他不认为自己的评论缺乏实质性内容。他指出,MDPI要求他遵循结构化的格式,从而让评论更具条理性、一致性,因此“部分评论中可能会出现所谓标准化的表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稿工作不投入、不细致”。目前MDPI尚未撤回扎格鲁尔审阅的论文。
实际上,奥维耶多-加西亚并非第一个瞄准审稿人的学术“真”探。2022年,数据科学家亚当 · 戴(Adam Day)撰文指出,知名的独立学术出版公司Sage Publishing出版的67 000篇论文中,约有1%的论文评审意见包含重复段落。戴是以Sage员工的身份开展此项研究的。他将重复文本视为可能存在虚假同行评审的信号,并表示可能有更多存在问题的评审意见未被发现。
开放档案库HAL在2023年收录了一份关于MDPI论文的研究结果:论文评审意见出现重复段落的频率为0.1%。该研究作者之一、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信息科学家纪尧姆 · 卡巴纳克(Guillaume Cabanac)表示:在科学领域,这种现象的发生率应该为0%,0.1%是令人不放心的数字,就像每天有一架飞机坠毁那样让人无法接受。
MDPI表示,他们自2022年以来就已加强了检测虚假同行评审的措施,具体包括通过软件标记审稿人写评论所用的模板,以及他们建议作者引用自己论文的情况。MDPI声称,2023年,他们拒绝了3万份评审意见,原因是“质量欠佳和/或不符合MDPI的审稿人指南”。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社会人类学家克尔斯滕 · 贝尔(Kirsten Bell)表示,应该认真对待对虚假同行评审的担忧,但也要客观看待。许多作者抱怨:不少所谓合格的意见是敷衍甚至是离题的;更离谱的是,有作者质疑审稿人是否真读了文章……劣质的同行评审与虚假的同行评审有何不同呢?
贝尔和同事撰文指出:全面提升同行评审的质量,需要解决系统性问题,例如审稿人短缺的现状,全行业对发论文这件事的狂热,以及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收钱多、审稿快”的商业模式。
资料来源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