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根据最新研究,一些宽吻海豚正通过呼吸向外释出微塑料纤维,其化学成分与人类吸入的微塑料成分(可能导致肺部炎症)相似。作为哺乳动物,对它们的研究发现或许有助于了解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物种已经进化到足以忍受酒精摄入,甚至有部分物种已经学会用酒精保护自己,但也有些动物因“酒驾”而死。

3. 最新考古工作显示,大约12万年前,黎凡特地区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可能共同开启了一种墓葬文化。这是此前考古记录中从未有过的发现。

海豚开始呼出微塑料

微信图片_20241109082919

宽吻海豚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种塑料微纤维,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一根头发丝都要比它大上14倍

根据2024年10月16日PLOS One杂志的一项研究报道,生活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湾和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里亚湾的宽吻海豚正通过呼吸向外释出微塑料纤维。

论文作者团队表示,它们呼出的微塑料的化学成分近似取自人类肺部的样本。(目前尚不清楚海豚是否比人类接触更多的微塑料。)

据估计,当前海洋中存在170万亿片微塑料。全球各地的人类和野生动物主要通过饮食接触微塑料,也会因呼吸接触微塑料。

对人类来说,吸入微塑料可能引起肺部炎症,导致组织损伤、黏液过多、肺炎、支气管炎、瘢痕甚至癌症等问题。鉴于海豚与人类吸入的成分相似,前者可能面临相同的肺部问题风险。

另有研究表明,塑料内含有的化学物质似乎能影响人类生殖、心血管健康和神经功能。

由于海豚是哺乳动物——同时也是寿命长达数十年的顶级捕食者——微塑料或许也会造成类似健康风险,而科学家可借其了解微塑料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沿海居民构成的健康风险。(世界上超过41%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地区。)

科学家估计,数以万亿计的塑料颗粒通过径流、废水或从空气中沉降的方式进入海洋。海浪可将这些颗粒释放至空气。事实上,波浪能所引发的气泡破裂每年向大气释放10万公吨微塑料。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要在水面上呼吸,因此容易受到影响。

人口越多的地方,通常有越多塑料,但对于漂浮空气中的微小塑料颗粒,这种联系并不总是正确的。空气里的微塑料不局限于人口密集地区,也会污染未开发地区。

根据两位论文主要作者米兰达 · 齐奥巴克(Miranda Dziobak)和莱斯利 · 哈特(Leslie Hart)的说法,她们与同事检查了生活于城市及乡村河口的野生宽吻海豚的呼吸,结果发现其中都含微塑料,但研究团队仍不清楚来自两类栖息地的塑料是否存在数量或类型上的重大差异。

微信图片_20241109082925

研究人员收集了海豚呼出的气体

团队采用了特殊的检查方法:将培养皿或定制的肺活量计(一种测量肺功能的装置)放到海豚气孔上方,以收集它们呼出的气体样本。借助显微镜挑出看起来像塑料的微小颗粒,例如表面光滑、颜色鲜艳或呈纤维状的碎片。

为确认得到的碎片当真是微塑料,齐奥巴克等人通过焊针进行测试(塑料受热会熔化),还使用了拉曼光谱。

资料来源: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s everywhere, even in the exhaled breath of dolphins – new research

动物的喝酒观察

微信图片_20241109082928

酒文化并非人类独有。因为乙醇几乎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个生态系统,大多数以含糖水果和花蜜为食的动物很可能都定期吸收这种令人陶醉的物质。许多物种已经进化到足以忍受酒精摄入同时只从酒中获取很少热量的程度;也有部分物种已经学会用酒精保护自己。不过另一些动物似乎不太能应付酒的影响。

上述说法是最新综述文章《乙醇的进化生态学》(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ethanol)总结的观点之一。新论文刊载于《生态学和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

主要作者、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安娜 · 鲍兰德(Anna Bowland)表示:我们正抛弃“酒精仅供人类使用”的观点,实际上,有一个“多样化”的饮酒物种团体,接受并适应了饮食中的乙醇——通常由发酵水果、汁液和花蜜产生。

大约1亿年前,开花植物开始生产可由酵母发酵的含糖果实和花蜜。地球上开始有乙醇存在。一般来说,这些产品的乙醇含量较低,酒精体积分数(或者说度数,英文简称ABV)约为1%~2%;而过熟棕榈果的ABV可达10%。

研究者观察到,几内亚东南部的野生黑猩猩狂饮含酒精的酒椰棕榈树叶汁液;巴拿马巴罗科罗拉多岛上的蜘蛛猴偏爱黄槟榔青,据称该水果的酒精含量为1%~2.5%。

摄取含酒食物也令一些动物沉醉。从博茨瓦纳的大象和狒狒因吃马鲁拉果而醉酒,到瑞典的麋鹿因吃下发酵苹果而让自己头卡树上,动物醉酒的故事不胜枚举。

许多动物似乎具备惊人的酒精耐受力。笔尾树鼩即便摄入大量乙醇,看起来也毫无醉酒迹象,观察者承认“还不清楚醉酒的树鼩会有何表现”。

经常食用发酵食品的动物往往能快速代谢酒精,从而避免酒精造成最坏影响。但有的动物接触乙醇次数较少,因此可能遭受严重后果。

针对雪松太平鸟的测试发现,由于吃下巴西胡椒树的过熟浆果,它们陷入醉酒状态的飞行,后因撞上栅栏或其他建筑物而死亡。

酒精对昆虫的影响或许最为显著。无法满足交配需求的雄性果蝇更多地“借酒消愁”;雌性果蝇饮酒后,其对配偶的挑剔程度降低,更多地雄性果蝇交配。此外,果蝇会在富含乙醇的食物中产卵,以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虫侵害。

最近,特拉维夫大学的埃兰 · 莱文(Eran Levin)等人发现,东方大黄蜂可能是唯一能无限量饮用酒精而不付出代价的动物——它们可摄入80%的乙醇溶液,同时免于死亡率或行为等方面的任何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

Alcohol consumption abundant in the natural world, study finds

12万年前的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参加葬礼

微信图片_20241109082932

黎凡特(Levant)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它在狭义上指代塞浦路斯以及西亚与地中海接壤的一片土地,即历史上的“大叙利亚”,包括现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领土和中幼发拉底河西南的土耳其领土。(广义上的黎凡特则包括了所有东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它是非洲和欧亚大陆间的陆桥,是“西亚、东地中海和东北非洲的十字路口”,更是中旧石器时代(距今30万至5万年前)的文化十字路口。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曾在此地区做邻居,并共度数以万年计的漫长岁月。他们迁徙、采集、狩猎,有时甚至以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方式邂逅。而根据一项发表于《人类学》(L’Anthropologie)杂志的最新研究,黎凡特地区的智人和尼人可能不仅共享土地,还共同开启了一种丧葬文化。

大约12万年前,他们开始在洞穴入口或深处埋葬死者——这是此前考古记录中从未有过的故事。

在新论文的两位作者,古人类学家埃拉 · 比恩(Ella Been)和考古学家奥姆里 · 巴兹莱(Omry Barzilai)看来,埋葬逝者的行为标志着尼人与早期智人开始建立复杂的文化,而且该创新可能不仅旨在纪念死者,还与竞争、领土和生存有关。

研究作者仔细观察分析了黎凡特各区域的32个史前墓地的遗迹,并得到一系列发现:这些墓地大约可追溯到12万年前,其中17个属于尼安德特人,15个属于智人;被埋葬的死者包括男人、女人、孩童甚至婴儿,而且他们竟然还有陪葬品——从动物骨头到贝壳——这些物品可能在逝者生前意义重大。

微信图片_20241109082935

三处智人墓葬

另一方面,两个物种的墓葬方式存在细微差别。

尼人喜欢把死者葬到洞穴深处,而且会将尸体摆出多种姿态,有时是蜷缩成胎儿状,有时则伸展或半弯曲状。此外,他们还可能做些简单标记,例如将石头放在尸体身旁,甚至是放头部下方(充当枕头?)。

早期智人的墓葬则更加统一。他们喜欢选择洞穴入口或岩石掩蔽处,而死者被葬时的姿势几乎都是紧缩胎儿状。坟墓上常涂一抹红赭石,这是一种古老颜料,可能象征被葬者的身份或地位。有些智人坟墓中还出现了贝壳,它们似乎来自遥远海岸,旨在标记亲属关系或社会地位。

如前文所述,尼人和智人的墓葬行为也许不只为向死者告别。黎凡特地区资源稀缺,生存竞争激烈,洞穴格外珍贵。随着该地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动物群扩张,不同人种间的竞争可能加剧。

巴兹莱和比恩推测,墓葬可能有第二个目的:标记领土

“洞穴是一种资产。在有两个物种争夺空间和资源的世界里,往洞穴里埋入尸体可能是一种占有此地的方式。它不仅属于死者,也属于那些定期回此地的同族。”

有趣的是,这种史前的埋葬传统未能持续。大约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黎凡特地区消失。差不多同一时间,那里的墓葬文化似乎也随着尼人消失而不复存在了。

直到大约15000年前开始的纳图夫人文化,墓葬才重新出现于黎凡特。作为半定居的狩猎采集者,纳图夫人以新的方式埋葬死者,与土地建立联系,为后来的农业社会奠定了基础。

资料来源:

Neanderthals and early humans started burying their dead at the same time — and it may be more about competition than honoring the dea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