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美两国关系紧张,但双方还是就科研合作的未来道路达成了一致。

13

为何美国边境对于中国科研人员而言依然是“恐怖之地”?

2024年12月13日,中国和美国续签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新科技合作协定,规定了两国政府将如何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上开展合作。与之前的协定相比,该协定涉及的合作范围更窄,仅仅涵盖两国政府部门和机构在基础科学项目上的合作,排除了对国家安全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关键和新兴技术”(譬如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技术)方面的合作。和之前的协定不一样,新协定没有包括任何有关两国大学和私营企业之间合作的信息。

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对这份协定表示欢迎,认为它能让科学家自信地从事项目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政策研究者段异兵说:“见到这份协定得以续签,我松了口气。”他希望该协定能够如其设计初衷那样,促进两国在基础研究上的合作。

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位科学技术及国际事务专家卡罗琳 · 瓦格纳(Caroline Wagner)说:“他们似乎剔除了原有协定的所有内容,从头开始拟定协定。”她说,美国已经认识到,和大约45年前签署协定时相比,如今的中美关系更加对等。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以中国为研究重心的创新研究员张越表示,该协定“展示了在地缘政治竞争这一背景下维持科学合作(即便有所限制)的务实方式”。

与时俱进的协定

最初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缔结于1979年,旨在缓和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该协定通常每五年续签一次,但由于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2024年8月27日协定到期时并未续签。尽管两国认识到需要达成新的条款,但在该协定到期之前双方未能敲定细节。相反,他们延长了旧协定,并继续谈判。

研究者和其他专家警告说,如果没有协定——虽然该协定只是个象征,并不提供任何资金——两国之间的研究合作和项目可能陷入挣扎的境地。

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说,在2024年12月12日的一个简报会上,美国政府认识到,如果未能达成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进展将会受阻。该官员称,新协定“与时俱进,有着内在的防护措施”。

美国国务院现在会审查所有研究项目,以确保这些项目在获得批准前不会引发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白宫领导下的其他美国机构也会对这些提案进行审查。

除了明确规定那些涉及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合作不予考虑,新协定没有进一步限定哪些科学领域可以合作。但美国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表示,允许合作的科研项目可能包括气候、海洋学、地质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收集流感和空气质量数据方面的工作。

新协定包括一些要求中美两国分享数据、保持透明度的条款。它还制定了一个解决争端的机制,以处理合作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假如某一方没有履行承诺,一条终止条款允许两国终止协定。

鉴于中国国力的上升,美国对旧科技合作协定有了很多担忧。段异兵认为,在中美两国的多次磋商中,中国一直是“被动的一方”。

不确定的未来

由于新协定签署的时间在美国两任总统交替之际,尚不清楚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唐纳德 ·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是否会支持这份协定。

接受《自然》(Nature)杂志采访的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这份协定已经代表了双方的妥协,他们预计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会宣称这份协定无效并推翻它。另外,段异兵指出,该协定上一次续签是在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不过,他补充说,“我们还是得观察他会怎么做”。

美国外交政策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客座研究员丹尼斯 · 西蒙(Denis Simon)说,新协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协商解决争端的途径”。

瓦格纳补充说,大学和私营企业已经被协定排除在外,它们需要来自两国政府的进一步指引,以明确哪些类型的合作是允许的。

西蒙说:“总体而言,我们仍然有一份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个好消息。虽然为了反映美国方面的关切,它已经被修订过,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资料来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