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463年的伦敦离成为雾都还差了好几百年,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那些在庄园里踩着鹅卵石地面前行的尖尖鞋头长又长,与刚刚结束中世纪的英伦小矮人的身材极不和谐地交相辉映,展现着一种衣冠楚楚的花哨,独树一帜的不列颠可笑。

在泰晤士河上发现的波兰那,有着踝带和性感如“刺枪”的尖头

看呐,那锐利又玲珑的线条,填充上醇厚古朴的手工质地,令人联想出与周庄古镇融为一体的法拉利。

瞧啊,那胜过耗子尾,堪比萝卜须的精致鞋头,虽不过超出脚趾10多公分,却仿佛长过了哈姆雷特对生存还是毁灭的考虑!

但也就是在这1463年,英明神武的爱德华四世国王开始对这些被称为“克拉科(crakows)”或“波兰那(poulaines)”的超前鞋款感到厌烦,直接后果便是他旗下的法院通过了一项穿戴禁令,宣布此鞋不可再穿。

成功人士专用,展示身份利器

根据《看图说鞋史》(Shoes: An Illustrated History)的作者丽贝卡·肖克罗斯(Rebecca Shawcross)的说法,此鞋或许是欧洲中世纪时尚界里最迷人的潮流,最早可能于1340年左右出现在波兰(故有波兰那之名)的克拉科夫(Krakow,故有克拉科一名)。

肖克罗斯是英格兰北安普敦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鞋类资源大统领。这座博物馆号称拥有着全球最多的鞋类收藏——12000双,但可惜波兰那只有一双。

从13世纪开始,欧洲一直深爱长头鞋(long-toed footwear);但在波兰那之前,还没出现过这么长的鞋头。实际上波兰那的普及率没那么高:在15世纪的欧洲,一般是贵族和女士(不多)穿这类鞋款。

对于中世纪欧洲的上流社会而言,波兰那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身份象征。

肖克罗斯说道:

“如果你是一个有地位的人,拥有足够的财富,并且想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告诉大家你就是那个啥都有的天之骄子,那么将全部的感动放在脚趾处的鞋头会是个相当有格调的选择。”

细长的鞋头经制鞋匠之手,努力向远方延伸,将贵族气魄伸展到极限——它的长度愈是夸张,穿鞋者的劳动能力就愈是受限,社会阶层自然愈高,休闲与奢华的气息自然愈浓厚,鞋子售价也就愈贵。

为了保持波兰那尖端的挺立姿态,中世纪的鞋匠们会往里头塞满柔软的有机材料(通常是苔藓、茸毛或羊毛)。肖克罗斯解释道:“没有被塞东西的空心鞋头很松软,上流人士可不愿意穿上绵软无力的波兰那。大多数人,尤其是男性贵族,都希望它坚挺有力。”

伦敦博物馆的高级策展人杰姬·凯利(Jackie Keily)表示,这些填充材料还有助于防止潮湿所带来的卷曲。伦敦博物馆很多品相出彩的波兰那,其中一只由考古团队从某个海滨区域发掘并修复得到,鞋头结构宜人,缀有精致的叶子图案,别具一格。

波兰那的尖端长度各不相同,有些带有复杂的装饰

性感与极简主义

根据肖克罗斯的介绍,一些波兰那(有现存收藏)中配置了鲸鱼骨材质的扶强材(stiffener)——高端紧身胸衣往往会用到这种扶强配置。波兰那带着一种性感的气息:脚踝部分会进行裁剪,颇为挑逗地露出些许足部迷恋。

凯利说道:“年轻人是喜欢炫耀自己腿脚的,鞋口越低,越能把腿型拉长。”

他接着表示,留存至今的大多数波兰那都用皮革制成,而中世纪的欧洲人会更多地使用织物。

例如,社会的上层人士们往往喜欢绣花织物、天鹅绒和丝绸。这样材质的波兰那可能会以手绘或蚀刻的方式做出精细图案来。

不过,尽管富丽堂皇的它们出现在许多中世纪的画作里,但脆弱的身躯没能帮其像少数皮革质地的幸存者那般活到现在。伦敦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些最著有名的波兰那,都是在泰晤士河的泥里找到的。

带装饰纹理的波兰那

根据肖克罗斯的观点,波兰那尖头鞋之所以艳压群芳,是因为中世纪的时尚理念乃极简主义,倡导简洁的线条和简朴的构造。(凯利认为波兰那盛行的时期是历史罕见的欧洲男人在时尚领域的某些方面胜过女人的时期。)

极简主义的盛行或许与当时黑死病杀死了欧洲30%~60%的人口有关,要知道很多家庭都在瘟疫中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痛,留下的幸存者是凄怆悲歌的一代——多数人没什么心力去关注漂亮衣着是个很容易推测的情况。

而波兰那在黑死病结束后不久即出现了。带着极简风被放上鞋架的它有一种在全社会的哀默氛围里抚慰人心的作用。不过凯利也指出,大灾难之后的流行元素未必非要极简,二战后五六十年代冒出来的夸张、醒目的设计,也是生灵涂炭后一种可能出现的文化新风。

波兰那,尖又长,男子气概可丈量

按照如今的标准,波兰那算是一种持久的时尚潮流。但在肖克罗斯眼里,中世纪的一些风气通常都可以持续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广泛分布的媒体,文化在城镇和国家之间传播是缓慢迟滞又旷日持久的。

到了18世纪,发生于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风气依然需数年时间才能慢慢地逐级传下,到达农村地区。

15世纪画作手稿里的波兰那

最后,英国国王觉得有必要干预时尚,部分原因在于鞋尖越来越长,长得令人荡漾……

肖克罗斯说道:“人们认为鞋尖越长,穿戴者就越富有男子气概。但有些人并不热衷于此种含义。”议会将穿波兰那等同于猥亵公众,并打算限制这一风尚。

1463年的着装令如此规定:“任何人——包括骑士(knights)、先生(esquires)和绅士(gentlemen)——都不得穿任何盖不住生殖器和臀部的礼服、夹克或大衣,也不能穿鞋尖长于超过2英寸(5厘米)的鞋子或靴子。裁缝不得制造此类服装。”

到1475年,波兰那就销声匿迹了。

国王亨利八世统治期间,欧洲制鞋业选择了又宽又硬的鞋头。

1950年代,尖头男式鞋以winklepicker这一惹眼的新名字在英国风靡一时。尽管远不如波兰那般极致夸张,但效仿前辈,使用棉纸或薄纸塞满鞋头从而塑造出坚挺长尖的时尚后辈,依然把中世纪高富帅们的气质栩栩如生地复刻了出来。

随后的几十年里,波兰那风潮连绵起伏——幸运的是,英国议会尚未颁布相关限令。

资料来源:

Why Were Medieval Europeans So Obsessed With Long, Pointy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