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是谈判达成的首批国际环境协议之一,同年,为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的全球环境基金(GEF)启动。然而,25年过去了,生物种群和多样性在陆地和海洋仍在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期资金不足,缺乏全球合作的动力,以及未能控制栖息地的变化、资源过度开发、物种入侵以及其他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迪纳斯坦(Dinnerstein)等人最近呼吁制定一项全球协议,作为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补充,以达成在2050年前保护半数陆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在此,我们将探讨如何实施这一协议,以及如何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问题。
与其他任何公共事业一样,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搭便车问题的困扰,政府有动力提供低于最优水平的资金,是希望其他人也能为此买单。当这种支付的好处归于其他国家时,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为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工作而提供的全球资金严重不足,这些拥有最多生物多样性的国家和地区无法防止栖息地的丧失和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利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如果仅凭这些国家自己的力量,将不足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现有的国际制度和融资机制,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已起到了促进保护工作的作用,但未能提供足够的资金到最需要的地方。其结果是:全球性的保护工作远未能达到所要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协议
世界各国政府已就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达成了共识,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保护目标至少要覆盖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栖息地,以及10%的沿海地区和海洋地区。然而普遍认为,目前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对于拯救全球生物多样性来说,规模和力度远远不够。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呼吁扩大陆地保护范围至50%的目标,这可能会导致每年成本增至800亿美元。如果新的生物多样性协议同时还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10%沿海和海洋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为50%,每年可能还需要额外的190亿美元资金。这意味着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账单将达1000亿美元。相比目前,国际社会每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花费仅为40亿~100亿美元。
巴黎协定的灵活性架构非常适合于生物多样性协议,在巴黎协定中,各国一致达成了一项全球性目标,但各国都承诺了为实现这一目标各自的目标。《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内谈判达成的,所有195个签署国在几个关键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50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让富裕国家帮助贫穷国家减少排放。该协议允许各个国家承诺达成自己国家的目标、减排政策和减排时间表,并接受5年一次的审查。此外,富裕国家已承诺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并承诺在2025年之前每年继续筹集1000亿美元。
与巴黎协定相类似的是,一项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将解决不确定但可能不可逆转和至关重要的全球生态系统利益的损失。作为CBD的管理机构,缔约方会议(COP)将发起这样一项全球性协议的谈判。与巴黎协定一样,关键目标应该是达成一个全球目标,并由各国自愿承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各自国家的目标、政策和时间表。广泛的目标和时间框架可在现有爱知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扩展一个或多个目标,如所提议的到2050年保护至少5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地区和海洋栖息地。然而,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来说,建立一个总体目标仅仅是第一步。与巴黎协定一样,所有国家都要接受5年一次的审查,宣布各自的国家目标、政策和时间表,以实现总体目标。对于较富裕的国家,这些目标和时间表还应包括在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承诺,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其他国际机构或双边承诺,协助发展中国家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超越国家层面的生物多样性承诺
各个国家共同制定的一项巴黎式协议将把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到更安全的水平。然而,各国政府不太可能提供足够的资金使全球保护能够达到安全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巴黎协议再一次在这个问题上展示了其指导意义。目前的国家承诺如果得以兑现,将在2050年之前大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但除非这些承诺能进一步修改以达成更有雄心的目标,否则总的减排量将无法达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尽管为遵守巴黎协定,一些企业自愿宣布了一些承诺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战略,但私营部门并未正式参与该协议,企业也未能为其气候融资做出贡献。最近的一项提议主张,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应该增加一种正式机制,允许企业、城市和其他非国家主体正式加入该协议。
我们应期待任何依赖于政府目标和资金的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新的全球协议都能产生类似的结果。因此,要克服关键的资金缺口,扩大拯救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爱知目标,不仅需要一个巴黎式的协议,而且还需要私营部门的直接参与。城市、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非国家主体也可以发挥作用,正如巴黎协定所提议的那样。
一些主要行业的企业――如海产品业、林业、农业和保险业――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都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应该能够正式加入全球协议。作为全面的参与者,这些公司将宣布他们自己的公司目标、政策和时间表,接受5年一次的审查,以实现到2050年至少保护一半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栖息地的总体目标。此外,企业参与者应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由
承诺缓解气候变化的公司可能不会从他们的行动中获得经济利益,相反,避免全球变暖是一项长远的好处,而且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享。相比之下,某些行业,如海产品、林业、农业和保险业,却可以直接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中受益。例如,保护海洋鱼类可以使海洋产业的年利润增加达500多亿美元。同样,保护沿海湿地,减少洪水灾害损失,每年可以为保险行业减少520亿美元的保险赔偿支出(见图表)。
在政府主导的生物多样性全球协议的制定和实施上,将公司企业一并纳入进来,可有助于协调和激励支持更大规模和更有效的保护。农业部门的介入尤其重要,如果他们同意加入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可有效遏制威胁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例如,通过激励农业部门保护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积极性,对野生传粉昆虫种群数量进行有效管理,每年增加全球粮食产量的价值可达2350亿到5770亿美元。国家和公司之间独特的伙伴关系也可能创造新的营销机会,例如对产品进行认证和合法化,以及实施标签方案等,以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好处,并创造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
一些自然资源部门的领先企业和行业已在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例如,13家海产品公司控制着全球海洋捕捞的16%以及40%的最大最有价值的股票,其中10家公司都已承诺加入海洋海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计划,以实现对海产品资源和海洋的可持续管理。同样,2006年时,代表全球森林产品行业的国际森林与纸业协会也在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增加回收利用,控制非法采伐,以及实施可持续森林管理(SFM)认证。2000年至2015年期间,森林产品行业的整个SFM认证区域从6200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12%)增加到了31000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54%)。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协定
制定生物多样性全球协议的第一步是:由各国政府组成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缔约方会议(COP)就这样的协议开展谈判。缔约方会议(COP)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建立全球保护目标和总体融资目标,前者如到2050年至少保护一半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栖息地,后者如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该协议还应包括一种机制,让企业领导人正式承诺他们的组织遵守该协议的全球保护目标和融资目标,然后,可以邀请个别公司和工业组织接受或同意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通过加入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公司和协会可与政府展开合作,为濒危栖息地建立明确、可量化的保护目标,并确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融资目标和时间表。
例如,如果他们加入了该协议,那么海产品、林业、农业和保险业的主要企业和协会也应该参与制定海洋、陆地和沿海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与全球总体保护目标和时间表一致。这些目标可以包括与每个行业相关的具体目标,如海产品公司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的目标、林业行业增加森林保护面积的目标、保险公司保护沿海湿地栖息地的目标等(见表)。此外,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的一部分,各个公司都应该为实现整个行业目标而承诺自己的业务目标、政策和时间表。
参与的公司还可以与政府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由于世界上现存的大部分生物多样性栖息地都位于热带地区,因此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护这些栖息地,也能令自然资源公司产生直接经济利益。例如,海产品、林业和保险业只要将从生物多产性保护中获得收入和利润的一小部分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就可每年筹集到250亿到5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见图表)。
企业的这些贡献意味着,这些行业将与政府分担会议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估计每年所需1000亿美元的资金。如果有其他主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业和企业的加入,如食品和饮料行业以及其他农业部门同意加入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并为其融资目标出一份力,融资承诺的力度将更大。例如,农业部门从每年因协议中野生授粉服务管理计划中估计约2350亿美元到6350亿美元的获益中拨出10%,就可获得相当于每年约200亿到6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野生授粉服务管理计划包括保护、创建和恢复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等内容。
一项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协议将使政府、工业界和其他非国家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方式一起参与进来。此外,当前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25年里缺乏国际承诺和资金所导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将克服这些缺点。为确保全球生物多样性达到安全水平,需要那些能够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企业也加入到这样的行动中去,以避免生物多样性继续不可逆转地丧失下去。
资料来源 Science
责任编辑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