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哺育了人类,自然灾害又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全世界仅在过去的20年中从保险业方面统计的自然灾害损失已高达上千亿美元,造成300多万人死亡,受灾影响的人口有8亿多人。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一般年份直接经济损失约上百亿元,间接损失不计其数。您一定不会忘记1991年举国上下的救灾募捐活动,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仅是一台台盛大的募捐晚会、全社会齐动员的感人场面,还有那天地一色的汪洋和流离失所的人群……。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和破坏到人类的发展,望着肆掠一切的洪水,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人类对此就束手无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1992年4月25日,叩响了我国现代减灾活动的倡导和发起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人、著名气象学家王昂生教授的家门。

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王教授肯定地答复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使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其损失这一美好愿望逐步变成现实。”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发生去年的水灾,而且造成那样重大的损失呢?”王昂生教授似乎看出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说道:“要问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国际减灾活动的发展吧。”

抵御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各国科学家为此提出过许多设想与建议。美国科学院院长、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 · 普雷斯博士对全球减轻灾害探索多年,从不同角度考察这一课题。1984年7月,他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指出:对自然灾害产生原因的认识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汇集、传播和应用这些知识的协同努力,可以取得重大的积极效果。他建议应当认真探讨一个减轻灾害损失的国际计划。他的这一设想和建议,得到了各多国家的支持赞同。1987年底,在摩洛哥和日本倡议下,几十个国家联合向42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减灾议案,12月11日被大会通过并形成169号决议,明确规定:1090年~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此期间,在联&国主持下,国际社会将对促进减轻自然灾害方面的国际合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其目的是:通过各国的一致行动,以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的停顿。其后的几年中,联合国先后成立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到1990年底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级减灾委员会,并由这些国家的首脑或政府要员担任本国减灾委员会的主任,广泛展开减灾工作。与此同时,国际科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世界科学院及各国科学界纷纷投入力量开展研究工作。从弗兰克 · 普雷斯博士提出国际减灾设想到现在的短短几年中,减灾事业已得到蓬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迫切愿望。

稍事停顿一下,王教授向我们介绍说:“我国政府对减轻自然灾害一直是很重视的。众所周知,解放前的干旱、洪水、地震等灾害曾使数百万人丧生,自然灾害一直是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沉重枷锁。解放后,党和国家花了极大力量综合治理了黄河、淮河和海河等,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40多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减轻自然灾害,花费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建立了从中央到基层的纵向防灾系统,如水利、气象、海洋、地震、地质、建设、民政和有关部委,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路科技大军,为大大减轻我国自然灾害做出了卓有实效的成就。

但是,到今天为止,人类尚不足以阻止一场重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种种原因,40多年来我国也还是发生了一些大灾,有数十万人丧生。第一次给我印象深刻的大灾是1963年8月的河北大洪水。当时我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坐火车回老家四川,沿路上的大水和灾民对我们学习气象的年青人刺激很深。另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是1975年8月发生在河南的特大暴雨,60小时1600毫米降雨,造成两座上亿方的大水库崩裂,十几座中小水库随之冲垮,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被洪水吞没,经济损失上百亿,这对我一生是第二个大冲击。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预报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问题。比如当雨下到200、400、600、800、1000毫米时为何不开闸放水?为何不向下游报管。打不开闸时为何没有派人炸开一部分?只能等着水库崩裂造成巨大损失吗?我的想法是建议尽快成立一个由各部门组成的中央防洪小组,综合处理预报、观测、报警等问题,以便上报中央,迅速做出反应。1975年10月13日晚,我把这些想法写倌上报中央,希望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的近十年来,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我更加注意世界动向并逐步形成我的系统建议。1987年5月的东北森林火灾,20多天的大火,烧在森林,也烧在我们心上,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减灾研究的中国科学家,我再也无法平静,汇总十多年的想法,第三次致信中央领导人。当时我正在欧洲讲学,信是请驻法国大使馆信使带回国的,这封信比联合国42/169号决议早半年提出了问题。它阐明的观点是科学的迅速发展已使减轻自然灾害损失逐步成为现实,现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时候了。中心任务是集中各方力量,建立国家减灾中心。这封信得到了一些社会名人的支持,周光召院长、曾庆存学部委员打电话表示支持:我于1987年底提前回国,决心致力于此事。1989年4月,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亲任主任,由32个部委的负责人组成,成为我国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政府机构。40年来我国若干纵向减灾机构,如水利、地震、气象、海洋等部门预报灾情和预防灾害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民政等部门在救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40年来我国减轻自然灾害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绩,但毕竟还发生了一些严重灾害。追究其原因,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减轻重大自然灾害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处的庞大系统工程,只有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高效严密的组织和有专门负责全国减灾的实体,才有可能达到现代减灾的目的。而我国现有的纵向分部门的灾害管理体制,已不足以适应严峻的灾害现实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成立一个国家减灾机构,这就是由我们提出来并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同意和有关部委赞同的国家减灾中心。一俟该中心建成和国家减灾系统运行,该中心与各部委、各地方密切配合协作,集灾情预报、灾害信息通讯、灾情估评、灾害救援对策等于一身,为国家领导人尽早作出减灾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减灾中心将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卫星、计算机、预警飞机、现代通讯设备等等把有关部门、各省市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科学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使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我国的大地上将出现更加国泰民安的盛景。回想这十五、六年,从开始提出建议,到现在逐步实施,其中有多少波折,多少困难,失望和等待啊!但人民急迫需要的事业,必定终将成为现实。我将继续为此理想而奋斗,使人类早日摆脱自然灾害困扰。”

接着王教授又应我们请求谈了他本人在大气物理科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情况:“我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通过十多年的大量观测资料,对220个冰雹云进行详尽研究,提出了冰雹云生长的五阶段论和五类冰雹云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与科学家与我联系,得到国际上的肯定。第二是:在美国合作期间所做的关于冰晶增长规律的研究,我在实验室里苦干一年多,做了4000多次实验,对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

虽然许多著名学者都在这方面做过不少的工作,但我的研究改变了世界上沿用了25年之久的柯帕雅西模式。而被称为王(昂生)-福(库塔)模式,成为一项重要成果,得到世界各地的邀请,到过十多个单位讲学,受到普遍地欢迎。第三个是:在意大利合作完成的人造冰雹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具有独到的见解,一些国际名家前来与我们合作,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播放了我们的成果,使我成为多次国际会议这一分支学科的会议主席。S0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会议上共计发表200多篇论文、报告,合作完成六本专著,担任了国际云物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第三世界科学院是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荣获者萨拉姆教授发起建立的,得到了第三世界各国科学界广泛支持。萨拉姆教授是巴基斯坦人,几十年的奋斗深知科学技术对第三世界的特殊重要性。他亲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依托他为主任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广泛联络各国科学家,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培训年青科学家,为第三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这些工作也得到联合国一些组织和意大利政府的经济支持。我有幸多次去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几次与萨拉姆院长交换意见,他深切地表达了对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民的友好诚挚之情。现在,我和一些中国科学家仍在那儿兼职,每两年去合作三个月,以推进第三世界科学的发展。”

采访快结束了,我随手翻开一本影集才知道王昂生教授曾捐款4000美金在他的家乡成都七中设立了王昂生奖学金。环视王教授简朴的卧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中年科学家能以国家人民之需要为己任,毅然放下自己熟悉的专业,转向社会更需要的事业中,只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才有这样的胆识与责任感。

[本刊特约记者范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