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部软件中心〉
一、“信息高速公路”产生的技术基础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高速公路”是90年代初期,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信息网络概念。
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指的并不是交通公路,而提的是传输社会信息使用的高速度、大容量的公共通信网络。该网络具有如下的特点:
——是网络能达到的各信息源与通信对象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公众网络;
——是能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的信息网络;
——是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和分配使用的网络;
为满足上述,该网络又必是高度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可靠性的信息网络。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提出在21世纪建设这样一个网络,应该说这并不是异想天开。
本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在非数值处理领域应用的深入,信息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加快。80年代末,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使计算机应用从专业技术人员手中解放出来,面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数据库的建设、网络技术(局域及广域网)的发展,又使信息处理和应用迈上了新的台阶。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处理技术,突破了原有的数据处理模式。
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如虎添翼。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大大地改变了电信网的面貌。光源及光通信介质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光纤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重要的传输手段,成为信息传输的“超高速公路”。不少发达国家已把光缆铺到公路旁,住宅前。
信息社会需要不断革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如果说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及软件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脑”,那么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大容量光纤、通信卫星及其它现代通信装备交织而成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
但是,目前的每一种通信网都是为某种专门的业务而设计的,它们的传输速率和特性各不相同,网间通信只能通过信道(gateway)来完成。这种许多专用网络来提供不同电信业务的形成,无论对于用户还是对于运行管理部门来说都存在许多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提出了用单一的网络形式——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取代的设想。目前一些国家已相继开通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称窄带ISDN)。该网络不仅以迅速、准确、经济、可靠的方式提供目前各种通信网中的现行业务,而且将通信和数据处理结合起来,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业务,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它尚不能支持宽带的电视图像的传输。
随着ISDN技术的发展,目前正向着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宽带综合业务网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支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近年来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处理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及各种专用的或公众业务的开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奠定了应用基础;各种形式的信息网络建设,特别是采用现代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建立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试验和开通,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网络技术基础。
近年来宽带ISDN(即BISDN)的提出、ATM(异步转移模式)研究发展及宽带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试验,为人们实现“信息高速公路”展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由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绝不是偶然的了。
二、“信息高速公路”实施的复杂性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的复杂性。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本身,是要建立一种集多种信息形式、多种传输速率为一体的高速信息公用传递网络。建设中需要解决网络体制结构、信息规范化、设备接口、网络管理及维护操作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完成设备的研制、软件编程等许多方面的工作。技术工作量大,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为复杂的是:
——“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通信协议的研究及设备开发问题。
——“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后,新老网络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兼容问题。由于新老网络将并存相当一个时期,这样就必须解决既有网络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问题,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标准界面及协议的转换。
——“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自动化管理问题。
——“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信息的共享组织及操作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
因此,从技术的角度讲,“信息高速公路”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无论对美国或是其他经济技术不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只不过对后者来说步履更艰难罢了。
其二是工程实施组织方面的复杂性。“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社会上各个行业的配合和支持,单靠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部门、单位都无法完成。美国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单在电子行业就投入240万人,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3倍、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9倍。
三、及早规划“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刻不容缓
在“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推动下,各国跟踪这一国际信息化发展的动向,纷纷制订自己的对策。
我国对“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反响也相当强烈,今年一季度,由我国有关部门组织国内的通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专门讨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作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专家们站在国际社会信息化和国际市场的高度指出,及早规划、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刻不容缓。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国际市场必将统一,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将日益频繁。如不及早规划,跟踪这一国际新动向,则势必会落后,并为以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造成麻烦。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21世纪的竞争核心是信息的竞争。外国商人投资决策,国内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是重要的条件,因此,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我国的“高速信息公路”,对于巩固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成果,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我国跟踪“信息高速公路”的对策
(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我国的电话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率相当低,尚有2亿人口的文盲,不懂计算机的人则更为普遍,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也不可同日而比,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但近十几年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电信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邮电通信能力的增长速度从1988年开始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至今一直保持着加速增长的势头。进入“八五”以来,电信建设进一步加快,1991,1992两年净增局用交换机683万门,长途电路12.18万条。业务量分别增长40.4%和49.5%。
随着“八五”规划中22条光缆干线,20条数字微波干线和20个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成,今明两年,我国将初步建成联通全国省会以上城市的大容量面数字干线传输网。“九五”期间将继续扩大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基本建成以光纤为骨干的全国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
在光纤数字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1993年9月,又完成了全国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CHINAPAC)的第一期扩容工程。该网覆盖包括大陆所有省会在内的267个城市,拥有2万个端口,每个端口的速率可达64 kb/s,节点机间的中继电路可根据业务需要调用,现已安排了100多条。目前该网已与第一批18个国内信息系统集团用户签约,开始提供数据通信服务,并已与世界上的37个分组交换网实现了国际互联。
通达21个省、市的全国高速数字数据网骨干网(DDN)第一期工程将于今年投入运行。该网主要用于为各种信息系统提供不同速率的永久或半永久性专线数字电路。第一期工程具有2 mb/s的高速电路776条,其他数字电路2600条,此外我国移动通信发展也很快,在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和部分中部省份,蜂窝或电话用户已达70万户并正在实现全国联网。我国现有无线寻址用户700万左右,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寻呼机最多的国家之一。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投资建设,国家公用电信网无论在规模容量上,还是在技术层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缩短了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也为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始于80年代初。目前约有信息机构8千家,政府信息机构约2千家,从业人员约50~70万人。全国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达20亿人民币。在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中,软件开发与服务业市场已经形成并逐步走上了有管理机制的轨道。信息提供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科技情报信息已与国外科技情报中心联网,可通过终端操作、检索查询相关的科技情报信息。民航售票信息网已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可迅速查询客票及航班情况,银行储蓄存款可以在网络的支持下运行,改变了固定地点存款、固定地点取款的“二固定”方式。在公众信息服务方面,电话网中的天气预报、报时服务、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查询等已广泛应用。面向更广泛内容的168声讯查询服务台预计在1995可达400个,到2000年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基本上全部建立总数将突破1000个并实现全国联网,电话终端用户可达百万户。
我国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也相当迅速。“七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邮电、经济、金融、财税、公安、气象、铁道、电力、民航、科技情报、航天测控及军事指挥系统相继建成。同时还有一些部委的信息系统也不同程度地边建设边发挥了作用。
虽然我国的信息网络及信息技术和服务都有飞速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我国内各大型信息系统所依托的信息网是部门专用通信网或国家公众电话通信网,绝大部分采用固定或半固定的连接方式在低速率下工作;
2. 各信息系统设计有自己的专用信息传输格式(公共数据网除外),各系统基本是独立使用;
3. 信息服务业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种类少,公众信息服务处于低水平服务阶段,尚未大规模展开。
(二)我国跟踪“信息高速公路”的对策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国家经济信息网”的任务,这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民经济信息、缩短与发达国家间差距的重要决策。
我国的经济信息网由信息资源网和信息通信网组成,信息资源网是各相关的经济信息提供部门和使用部门建立的各种信息库和信息应用系统,信息通信网是在国家公用电信网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网络通信平台使各种信息资源和各应用系统实现联网运行。
作为国家经济信息网的骨干工程,包括全国公用通信网的干线光缆化、程控化、控制管理自动化及以此为基础的公用数据网、高速数字数据网及ISDN网的建设。在资源网的建设方面则主要包括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展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
“金桥”工程是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络,实现中央各主要部委之间、各省市地区之间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骨干国有大中型企业间的网络化。
“金关”工程是指建设外贸信息专用网络,将外贸相关部门的有关业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做到及时掌握传汇、退税、许可证管理及综合信息的统计工作,积极推广电子数据互换(EDI)业务。实行“无纸贸易”。
“金卡”工程是推行全民信用卡,这将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金融、财税、商业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除此而外,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要求,还将陆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进入国家经济信息网。
建立国家经济信息网络任务的提出,不仅符合21世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抓住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突出了重点,相信这一任务的实施完成,必将大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