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面讲,肖文德都是个新闻人物。5年前他承接了由国家计委正式立项的“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二氧化硫废气回收净化新技术的工程化”,该项目国家计委投资1000万元,另外由企业出资3100万元,总经费达到4100万元。如此高额项目的担纲者肖文德只有30岁,他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项记录。

5年之后的1999年9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联合主持了对这一项目的鉴定验收会。由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定,该项目开发了一种新的氨法脱硫技术,提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火电力烟气脱硫的新方法,投资省、运行费低、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教益及一定的经济效益。《科技日报》为这一重大科技进展配发了长篇通讯,称这一项目的圆满成功表明,困扰我国电力行业多年的脱硫难题终获重大突破。这一大项目的主角正是肖文德,这一年他不到34岁,几个月后,我在肖文德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采访了这位同时也是上海科技启明星的科技功臣。

肖文德的外观似比他的实际年龄多出几岁,《科技日报》的报道说他已两鬓见霜,此话不虚。

和肖文德的交谈虽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他在国家最需要的环境资源领域为国分忧、为民造福。5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与国内同行的协作,开始成功地实施将令人头痛的污染源——二氧化硫资 源化的工作,他们开发的新技术奠定了火电力发展化肥产业的基础。

这一工程最能彻底的显示出化学工程在当今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比较更注重“比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原子”。重视比特无疑是对的,但对未来几十年的中国而言,原子的重要性是决不能等闲视之的。

肖文德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博士,他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中国最好的化工学府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完成的, 导师是袁渭康教授(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扎实的化工背景知识、多年的科学训练使他能用化学工程专家独具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关注工业生产过程。

80年代以来,中国因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困扰着决策者,例如因二氧化硫导致的酸雨带来的损失每年达1100亿元。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的烟气污染。众所周知,煤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占75%,能耗量达12亿吨,一直是我国环境整治的主要对象。人人痛恨的污染罪魁二氧化硫在化学家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作为农业化肥使用大国的中国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硫磺、磷铵等,相当于年进口二氧化硫1000万吨。一方面二氧化硫在大量排放,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另一方面国家每年要花费巨额外汇去引进,这种现状极大地刺激了包括肖文德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化学工程专家。

从90年代初开始,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肖文德就把自己的奋斗方向锁定在二氧化硫资源化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肖文德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比较了国际上最新的脱硫技术工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化学、电力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步方案,然后选择合作攻关单位真刀真枪地进行工程改造试验。初战告捷是对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厂烟气二氧化硫的非定态转化,结果显示,二氧化硫的回收率和整个工艺流程的成本、运行费都优于进口设备。

这一小步成功使肖文德等人把眼光放到了更大的目标上。当时我国的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刚刚起步,国家主管部门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极为重视,采取了花钱引进和自主攻关并举的方针。然而好几套引进装置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脱硫装置投资大,运行维护费高,电厂要么投不起,要么用不起,而当时我国还不拥有自己的火电厂烟气脱硫成套工程技术。

挑战已成不容回避的现实,这也是对中国化工界的挑战。中国化工界不乏志士能人,但更多的人知道回应这种挑战不是解答一份高难度的试卷,也不是在实验室里做出样品,而是要在直刺云天、喷吐浓烟的烟囱旁,在热浪翻滚的大型厂房里拿出硬碰硬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还要与已引进的洋设备一比高低;加之这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化工、电力、环保诸多部门,仅仅协调此间关系就让人望而却步。年方30的肖文德起来揭榜了。他应战的方式很独特:怀揣几张介绍信,只身赴京请战,时间是1995年初。

在北京不认识任何人的肖文德投石问路找到了电力部安全环保处、国家教委科技司、国家计委科技司、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从接待办事员一直到主管部门的处长,他都耐心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实现二氧化硫资源化的技术方案。就这样,他一趟趟地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终于处长、司长们点头了,认同了他。不久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了华东理工大学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氧化硫废气回收净化新技术的工程化",国家为此直接拨款1000万元。肖文德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向国家主管部门证明我们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其他一概没有去想。事后很多人都称不可思议,前些年许多部门为了十几万元经费都使出浑身解数搞公关,而在京城一无关系的肖文德凭着对国家环保事业的热忱和深厚的科研实力拿到了1000 万元的国家重大项目。肖文德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他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有几次从北京返沪的火车票是买站票,往往要车过徐州后才有座位;为了省钱,那时他在北京经常住防空洞里的招待所,十几元一夜。

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肖文德任主要负责人的这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开发出了新的氨法脱硫技术(NADS),这一尚在试验研究阶段的技术已经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据两个合作企业一一四川银山化工和内江发电厂提供的报告,前者采用NADS技术,不仅节省了700万元投资,增加了硫酸产量,还回收了过去排人江河的液体亚硫酸铵,每年可带来额外收益200万元;内江电厂与银山化工相隔25公里,电厂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得到的亚硫铵产品送到银山化工,转化为磷铵化肥和硫酸。银山化工得到了二氧化硫,相当于得到了硫酸;内江电厂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污上缴费,由此这两家企业都因这一项目而得到了实惠。

据测算,若将NADS技术扩展到内江电厂的一台20万千瓦机组,每年可产生利润400万元以上,减少排污费600万元,两者加相,相当于增收节支1000万元以上。

肖文德说,这一项目能得到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内化工界一些老前辈的智慧和汗水,仅华东理工大学前后就有三代人为此奋斗了几十年,肖文德说自己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开创新业绩的。

肖文德说接下来的事更多,其中一个大挑战就是在国内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现在不是行政命令企业怎么做的时代,你必须一个个企业,上门做给他们看,让他们得到实惠,这样企业才会起劲。肖文德认为尽管这很累人,但前景非常诱人。一个化学工程技术人员,看到宝贵的资源在作为污染源浪费,污染环境,这种心痛的感觉正是催人奋进的责任感。

肖文德对化学工程专业的钟爱到了旁人看来几近痴迷的程度,我们的这次见面交谈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化学工程有关。他认为:化学工程是未来最有前景、最具潜能的学科,因为当代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除此之外,他对哲学、政治也有不凡见解,我很惊异他这么忙的人居然对《毛泽东选集》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浓厚兴趣;此外他还看过不少名人传记。在刚刚过去的1999年里,肖文德得到了国家教委特聘的“长江学者”的称号,这是对杰出人才的奖励,肖文德显然无愧于这一殊荣。

[江世亮采写于2000龙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