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世界正在逐渐变暖,人类的活动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未来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还会热到何等程度,科学家知道这将取决于包括空气、水、地表和生物在内的气候系统对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反应的敏感性。

  在过去的25年里,专家们对气候敏感性这一问题的认识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他们的意见是:气候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日光被火山尘埃的遮挡都会使气温上升。专家们同时也坦言: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尽管致使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充其量仅仅是气温的微微上升。

  问题在于,气候的敏感性是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到的,但是我们迟早会完善考量气候敏感性的气候评价模式。然而,每一个气候模式都有其自己的敏感性,尽管在模拟真实气候系统方面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其结果是,大气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引用的数据是模糊的。例如专家预测的本世纪内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世界范围内的平均气温将升高摄氏1.5度~4.5度。但上述预测是以1979年建立的气候模式为基础的,尽管气候评价模式逐年在改进,但每次重要的气候评估基本都援用这一模式。

  目前,科学家开始对可能的气候敏感性的范围施加控制。现有气候模式的敏感性被控制在摄氏1.5度~4.5度的标准温度变化范围内(过去的温度变化范围上限比现在的要高得多)。现在科学家在尝试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在运用某个模式的同时变动一系列模式参数(例如云雾的变幻),结果给出的气候敏感性温度变化范围为摄氏2.4~5.4度,出现几率最大的温度变化是摄氏3.2度。

  模式毕竟是模式。科学实验的结果与自然状况究竟吻合到何等程度?气候学家曾对在遥远的过去促使气候变化的诸多因素(例如温室气体)是如何发生自然变动的,以及当时的气候系统是如何反应的进行了探究,其结果是,古气候学对气候敏感性的估计值总是在标准变化范围内,最优的估计温度变化值是摄氏3度左右。

  气候敏感性的下限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即不会低于摄氏1.5度。但是气候敏感性的上限仍然是不确定的。根据对上一个世纪所观察到的气候变化情况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的和有人类活动引起的促使气候变化的因素的估计,超过摄氏4.5度的气候敏感性出现的概率达到30%,温度变化范围为摄氏9度。最新的关于对各种气候模式参数的研究认定:气候敏感性甚至高达摄氏11度,只是未能确定这种极度状态出现的几率。还有一些科学家指出:气候模式不能重现地质时期的极度温暖状况。因此他们提出:现有的气候模式中还未能显示出对气候系统具有危险性的因素。

  为此,气候研究人员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云雾和空气中的悬浮物质,因为这些是气候评价模式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提高气候评价模式的精确程度,科学家们还必须加大计算的力度。他们必须获得更多的更准确的关于过去气候变化以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的数据。同时人们应该认识到:除非在全球范围内停止燃烧矿物燃料,否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倍提高将是不可避免的。

 

10.1

 2003年席卷欧洲的热浪导致1万多人死亡,棺材曾一度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