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__文化_教育与科技联动_万劲波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共有的关于创新的观念和制度的设置。具体而言,创新文化是崇尚、激励、保障科技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理念、制度、环境和氛围,是在创新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叉、互补和融合的文化。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文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创新文化的缺失必定导致国家和地区文明的衰落。

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兴衰自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但一般认为,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是技术发展的源泉,教育则提供不竭的智力资源。三者内在的文化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作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创新文化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的建设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家(世界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此外,美国还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吸引世界尖端科技人才的机制。德国政府已将培育本国创新文化作为国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韩国在其《韩国科技发展规划-2025年构想》中提出,不成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信念阻碍创新科技的发展,因此需要提供一个“对创新友好”的环境,创造知识,促进创新,通过全国性创新运动创造国家科技文化。日本政府则期望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以实现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为此,日本政府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基础科研经费的比例;组建了教育科学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研究人员任期制度,促进科研人才流动,果断提拔年轻人负责研究项目;实施大学教授、校长和国立研究所所长和科研人员的跨部门、跨领域的轮换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衔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改革教育体系,加速科技人才培养。

从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劳动力经济向资源经济的转变,现在正经历着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经济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主要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去生产物质消耗很低而质量和功能很高的产品和服务,并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实现高效率的生产和管理,从而使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智能的需求则大幅度地增加。如美国经济正从传统的工业经济、产品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功能经济、服务经济和智能经济过渡,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产值已占到GDP的3/4以上,其他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也在2/3以上。

综观当今世界,科技和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发展永恒的主题。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资源的发展、积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形成了知识产业,而且导致国际经济分工重组,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新的资源分配格局:以生产、分配和消费知识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国家,以依靠装配劳动为主的劳动力经济国家和以生产石油、矿产等为主的资源经济国家。但是,自然资源经济受到资源储量、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劳动力资源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将不可能长期保持低成本优势,而且它们的附加值都很低。引进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却不能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以外贸依存度为例,中国高达70%(2004年,以粗放型引进外资和数量扩张性引进外国技术为特征),而在发达国家,日本最高时曾经是40%左右,一般都20%、30%。因此,长期依靠资本和资源实现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转向创新,才能实现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是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教育是增强全民创新意识的关键,但对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公民素质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终身化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经济、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同,存在着联动性和差异性。构建统一协调、分工有序的创新文化发生机制已成为创新社会建设的关键,是保障创新文化整体演进的持续动力。

重视科教与创新社会建设,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本是美国经济科技高速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中国的创新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自主性知识产权、竞争乏力等困境更深层次地表现为创新思想频度很低、原创性科技发明较少。因此,徐冠华部长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的专题报告中指出“:一个社会越是希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越是希望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走向成功,就越应该关注如何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