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苏尔斯顿是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他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也是开放数据的倡导者。

 

约翰·苏尔斯顿

John Sulston

 

  人们普遍认为,“基因组数据应在没有商业参与的情况下全民共享”这一原则主要归功于生物学家约翰·苏尔斯顿(JohnSulston)。苏尔斯顿于2018年3月6日去世。
 
  2002年,苏尔斯顿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首次阐明了线虫(秀丽隐杆线虫)从胚胎发育到成年过程中的细胞发育谱系树。不过,苏尔斯顿更为人熟知的成就是他带领英国团队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3的测序,以及成功确保所有基因组数据都得以在科学界完整公开,并且不为商业利益纠葛。他认为,将利益视为主要动机的做法在科学中没有容身之地。
 
  苏尔斯顿生于1942年3月27日,他的父亲是一位英国牧师,母亲是一名教师。他的父母非常热心于公共事业,对此他一直谨记于心。
 
  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主攻寡核苷酸的合成――寡核苷酸是DNA和RNA等核酸的基本成分。他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攻读博士后的机会,师从美国加州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生命起源的有机化学家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1966年,苏尔斯顿进入该研究所,研究核酸的复制。在那里,苏尔斯顿遇到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1969年,苏尔斯顿加入一个由遗传学家西德尼·布伦纳(SydneyBrenner)领导的小组。为了寻找一种可用来探索基因、发育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生物,布伦纳选择了秀丽隐杆线虫。这种微小蠕虫的成虫只有959个细胞,但拥有肠道、神经系统、性腺以及移动、进食和繁殖等一系列行为。而且,这种动物还是透明的。苏尔斯顿用他最喜欢的仪器――诺马斯基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观察活蠕虫幼虫的细胞核。后来,他又观察了更具挑战性的胚胎的细胞核,并记录了形成成虫的细胞分裂的恒量序列。
 
  苏尔斯顿发现,某些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被消灭了。之后,他开始与美国博士后罗伯特?霍维茨(RobertHorvitz)一起探索这一过程的遗传学依据。一回到麻省理工学院,霍维茨就发现了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后来,这些基因中发生的突变被证明有助于理解癌症细胞不受控制倍增的现象。苏尔斯顿、霍维茨和布伦纳凭借他们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的发现,分享了20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1983年起,苏尔斯顿开始绘制蠕虫基因组的1亿个碱基对的图谱,并对其进行排序。他的实验室与罗伯特·沃特斯顿(RobertWaterston,当时任职于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既互相协作又友好竞争。1989年,他们的合作令时任人类基因组项目的负责人吉姆·沃森(Jim Watson)备受鼓舞,决定为他们的先导测序计划提供资助。蠕虫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人类基因组进行自动化、高通量测序并非不可能。1992年,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邀请苏尔斯顿作为其新的测序机构桑格中心(现桑格研究院)的领导人。
 
  桑格中心在苏尔斯顿的领导下建立了数据公开和开放获取的原则,苏尔斯顿在这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8年,赛雷拉基因组公司的一项私人倡议宣布,从商业利益出发,他们计划首先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为了捍卫开放数据的原则,苏尔斯顿和时任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挺身而出,一起说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维康信托基金会并承诺完成该项目。2004年10月21日,关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其精确度高达99.99%。
 
  正如苏尔斯顿预测的那样,完整人类基因组数据的共享推动了全世界的学术和商业研究。这项工作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苏尔斯顿在实验室为基因组图谱绘制项目准备了蠕虫克隆库,并对早期的测序机器进行解密,以便对电子数据进行直接分析。但他一直很看重拥有与自己不同技能的合作者,并与由7人组成的董事会共同管理桑格中心。当他邀请乔治娜·费里(GeorginaFerry)与他合著一本关于人类基因组之战的书时,他坚持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发表之后,苏尔斯顿投身于写作和演讲,以实际行动支持开放获取,建立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他的热情、谦逊和善于表达为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