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一开始是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渐渐的是忘记过去的点点滴滴,后来连家都变得陌生……

从懵懂小儿到蹒跚老者,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记录着我们成长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然而, 认知障碍就像一块“无形”的橡皮擦,将我们脑海中珍视的记忆无情擦去,破坏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力,扰乱我们的各种社交体验,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每年的9月21号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认知障碍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或“失智症”。

阿尔茨海默病被发现迄今已经超过百年,人类百年斗争经验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疾病,撕开它熟悉又陌生的面纱,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寻求破解的利器,让这块橡皮擦远离我们的脑海,归还我们珍视的记忆。

10.2

10.3

是“老年痴呆”,又不全是“老年痴呆”

平时很多患者会把“老年痴呆”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病,但老年痴呆,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认知障碍,其实是个大家族,是一群症状的组合,泛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症候群。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社交技巧、工作技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可受妨碍。就像是一种慢性的脑部退化、“脑衰竭”。

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占比约59%,还有数十种其他类型的疾病构成了40%左右的老年认知障碍。比如卒中后,不仅有肢体活动障碍,也可能影响记忆和情绪;额颞叶痴呆,起病可能表现为性格脾气的改变;路易体痴呆,可有明显的幻觉;还有一些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比如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可能经常跌倒,记忆力也变差了,时不时还有小便失禁等情况。此外,阿尔茨海默病还会跟其他类型痴呆叠加纠缠在一起。

所以要把这些破坏分子一一识别,也并非易事。而阿尔茨海默病则是其中最大块的“橡皮擦”。

阿尔茨海默病的前世今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65岁以上起病。它会慢慢侵袭我们的大脑,把正常饱满的大脑逐渐变成“风干的核桃”,实质体积逐渐变小,沟壑变深,不断退化。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思考能力下降,自理能力也将受到影响。随着疾病发展,还会出现狂躁易怒攻击等精神行为异常。

1906年,奥古斯特 · 德特(Auguste Deter)这位有着典型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去世了。德国精神病学家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本病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解剖了她已经萎缩的大脑,发现其中有微小的淀粉样斑块,还有奇怪的神经纤维缠结,可将她的疾病与其他的痴呆症区分开来。当时阿尔茨海默教授就认为,这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个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和tau蛋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特标志物。这些“垃圾蛋白”最终导致我们神经元的功能异常甚至死亡,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

但尽管已过百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搞清楚,它有着比较复杂的病理机制,所以我们需要在多靶点上来寻求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综合性手段。

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危险信号”

10.4

人类大脑海马体神经元的荧光显微图像

在疾病的早期,不一定会有明显痴呆症状,甚至连“健忘”这种标志性的症状都不是必然发生。因此及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先兆信号十分必要。我们把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危险信号总结如下。

第一,记忆力日渐衰退,并影响日常的生活能力。比如说有些阿姨以前烧菜非常好吃,但最近家人发现她做菜没有以前好吃了,要么忘记放盐了,要么炒菜多放了两三次盐。有时候做完饭还会忘记关煤气。

第二,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比如不知道洗衣机或者其他一些家用电器怎么用了。严重时,还会出现穿衣服次序错误等情况。

第三,语言表达出现困难。比如忘记一些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比如他会描述水壶是用来烧水的,但是叫不出“水壶“的名称。你和他沟通的时候,会发现他讲话有点前言不搭后语,难以理解。

第四,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混淆,即时间、空间定向力障碍。你问他:今天是几月几号以及星期几,他搞不清楚;现在在哪个地方、哪个省份、哪个城市,他也没法说清。

第五,判断力日渐衰退。有些病人在三伏天穿着棉袄过来看病;有些病人天冷的时候自己不知道添加衣物,还穿着夏天比较单薄的衣物。

第六,理解能力和合理安排事物能力下降。原来可能是个非常健谈的人,现在话变少了,跟周围人交谈时,有时接不了茬,跟不上交谈对象的思路。另外,平时家里的水电煤账单以前他都能按时去缴付,现在时不时会出现催缴账单的情况。

第七,会把常用的东西放在不合适的地方。比如说把碗筷放到厕所里,把熨斗放进洗衣机里,刚洗好的衣服又不知道塞到哪里去了。

第八,情绪方面的改变。比如情绪快涨快落,为了一点小事,可能就会大发雷霆。可你还在生气的时候,他好像已经什么事都没有了,又可以很平静地和你交谈。通常就是喜怒无常,也容易激发家里的一些矛盾。

第九,性格出现转变。有些患者生病前是一个非常温和、好沟通的人,后来逐渐变得多疑淡漠,时而焦虑,时而情绪低落,遇事可能粗暴对待。

第十,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平时爱好广泛,喜欢钓鱼、种花、聚会等,现在都变得没有主动性了,不愿继续以前的爱好。终日消磨时间,无所事事。

如果出现这十种信号。就需要尽快到医院专科门诊进行评估,以明确是否存在认知障碍,是否需要及早治疗。

10.5

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化区分的临床表现要点

都是“记性不好”,有何不同

“年龄上去了,老糊涂了,记性差也是正常现象”,这是我们平常会听到的对记忆减退的一种解释。不可否认,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也会有记忆力的减退,是自然衰退的表现,但这跟阿尔茨默病还是有区别的。

比较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在正常衰老情况下,忘记的事提醒他一下,他就可以回忆起来了。“提醒”管用就是一个区别点。在我们的社区调查中发现很多九十几岁的正常衰老群体还可以自己买菜管账,生活基本自理,交流时仍能侃侃而谈,一般也不会有行为和人格的改变。

但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醒”可不一定管用。按指示做一些步骤来完成一个任务也会比较困难,还会有交流能力的下降。在疾病的一定阶段会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激越。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到最后完全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家属或护理人员照料。这些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化区分的临床表现要点。

此外大家也可参考认知障碍筛检量表(AD-8),这是在家就可完成的认知筛查。提示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回答“是”,就建议进一步就诊。

迎战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患病率就越高,基本上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当中,每三个人可能就有一个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的常见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我们也不需要再谈阿尔茨海默病而色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现在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都在门诊开设了专病门诊——记忆力减退和认知障碍门诊。

在专病门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患者情况安排神经心理测评,比如记忆力、计算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以及绘图功能等小测验,从而得到一个认知功能的量化评价。同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维生素测定、痴呆相关的基因筛查、海马磁共振等,现在也可以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手段来评价大脑中淀粉样斑块和tau 蛋白的情况。鉴别认知障碍的类型,明确病情的严重性,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特效药”还有多远?

攻克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药到病除”是每个病患和医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新药研发是个相当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最终是为了能以“时间”换“时间”。

10.6

看病小贴士,去哪些科室看病(左),要做哪些检查(右)

尽管现有市面上的治疗方式仍无法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及早识别和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现有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患者和家属仍坚定走向我们记忆门诊的理由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经典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作用于脑肠轴的药物,抗氧化剂、脑血管扩张剂、脑代谢激活剂等辅助用药,以及控制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尽管这些药物并不能抑制神经细胞的损失,但可帮助健康的神经细胞尽可能正常工作,即使神经细胞继续损失。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仍属于“对症治疗”。好消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策略已从“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疾病修饰治疗(DMT)。DMT是一种旨在减缓或停止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对症治疗,更期望在同样的病程周期里减少患者处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时间,减轻患者、家属及周围护理人员的负担。

鉴于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制的地位,众多药厂前赴后继以此为靶点进行单克隆抗体新药研发。这类药物有些能防止β淀粉样蛋白聚集成斑块,有些也能清除已经形成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其发挥疗效的方式是模仿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入侵物或疫苗做出反应时自然产生的抗体,帮助身体把斑块从大脑中清除。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更能从DMT治疗中获益。

此外,目前仍有多种新治疗方案在临床试验与研究中。比如,tau 聚合抑制剂和 tau 疫苗,通过阻止 tau 缠结来避免重要的脑细胞运输系统崩溃;再比如控制阿尔茨海默病“大脑发炎”的药物,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保护大脑免受有害蛋白质的伤害。

基于早期诊断的疾病修饰治疗及药物新靶点研发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2024年靶向淀粉样蛋白的代表药物仑卡奈单抗也在国内获批上市,治疗的新篇章已悄然展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10.7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示意图

10.8

益脑食物

“非药物治疗”也有春天

不用药也能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入研究,非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小、患者及家属易接受等优点形成了一种新的干预思路。

首先是 “吃”,也是一种“食补”,大脑更需要来自食物的能量。我们推荐地中海饮食、得舒(DASH)饮食、健脑(MIND)饮食等,我们认为它们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认知障碍患者躯体功能和营养状况。“地中海饮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和谷类食物,且烹饪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DASH饮食旨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推荐高钾、高镁、高钙和低钠的食物选择。提倡多摄入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等,限制摄入饱和脂肪与糖分。MIND饮食是将前两者结合起来,建议多吃绿叶蔬菜、坚果、豆类、全谷类、鱼类和禽类食品,用橄榄油烹饪食品,并限制食用红肉、黄油、奶酪、油炸食品以及快餐等食品。此外,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多挑选“益脑食物”。

其次,现在很火的“认知训练”也已被证实是缓解病程进展的有效手段。记忆力训练:如背诵家庭地址、电话号码、诗词,讲故事,回忆往事等。注意力训练:拼图、填色、棋牌等游戏。定向力训练:辨别家庭成员与陌生人照片、时间辨别游戏、给动物找家游戏等。语言交流训练:根据不同语言功能设置训练内容,鼓励多讲,不要怕说错。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训练:如厕训练、开关电视、穿衣洗浴、银行取钱等。计算能力训练:账目计算、做算术题、背乘法表等。如今,人工智能领域的多模态大模型不断发展,展现了许多新的“能力”,可将以上各种认知训练内容整合,并提供训练框架,快速创建个性化的训练游戏,更好地进行交互和训练任务。

非药物治疗内容很多,还包括规范的生活方式,适当的心理按摩,积极适量的健康运动等。每一种措施都像是一块拼图,最终拼凑出大脑的健康蓝图。

结语

我们都会老去,我们都不想“记不清来时的路,恍惚了去的方向”。

疾病可能偷走我们的记忆,却不能始终捆绑住我们前进的脚步。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可怕,但它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评估诊断,不断涌现的新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我们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治愈的目标。

寒冬虽冷,曙光已至,在这个记忆的无尽黑洞里,一道光芒缓缓射入。相信我们终将赶走这“脑海中的橡皮擦”,留下属于每个人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