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 · 杰伊 · 古尔德(StephenJay Gould,见图)是哈佛大学生物进化论科学家,他的研究、演讲以及大量科学散文作品给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内涵。2002年5月20日,他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享年60岁。

古尔德博士可以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也可以说是自查尔斯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以来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引发了多场争论,时而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已成定论的有关进化模式和进化过程的观点。

他最有名的理论之一是与奈尔斯 · 埃尔德雷奇(Niles Eldredge)一起提出的,认为化石记录中进化的改变是间歇发生的,而不是一个持续、缓慢的演变过程。这一理论被称为“点断平衡说”(punctuated equilibrium),是古尔德博士把一个被忘却了的古生物学观点重新带入进化论主流的工作的一部分。

在学术圈之外,古尔德博士几乎受到所有熟悉他工作的人的普遍崇拜。在《自然史》杂志他的专栏中,古尔德以一个博学的哈佛教授和一个酷爱棒球的普通人相结合的口吻写作。他是科学散文作家中的小卡尔 · 里普肯(Cal Ripken),连续为300期《自然史》(1974~2001年)撰写沉思录。他的许多专栏文章被收集进最畅销的书籍,如《雷龙的威胁》。

古尔德博士于1941年9月1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昆斯区。父亲伦纳德 · 古尔德是一名法庭速记员,母亲埃莉诺 · 古尔德是一名艺术家和企业家。在他5岁时跟父亲一起参观了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之后,古尔德博士就朝他的古生物学研究生涯迈出了第一步。

古尔德曾经写道:“总之,自从那霸王龙骨架震慑了我,我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尤其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在充满化石和扬基棒球队气氛的熏陶下,他入学纽约第二十六中学和牙买加中学。后来他就读于俄亥俄州的安蒂奥克大学,1963年获得了地质学学士学位。

1967年,古尔德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学博士学位,接着到哈佛大学任教,他想要在那儿实现他儿时的梦想。但事实上是在研究生院的时候,古尔德博士和他的一位研究生同学埃尔德雷奇博士(现为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一名古生物学家)就开始播下了最著名的“寂静与动荡”之争论的种子,人们相信这场争论是因他的推波助澜而引发的。

在研究化石记录的过程中,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在进化素材资料中找不到化石形态连续渐进的演变。相反,他们却发现突然出现新的化石形态(更确切地说,是在极其缓慢的地质时程上的突然出现),接着是在很长的时期里这些生物体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

进化生物学家总是把这样的困难归咎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备。但在1972年,他们两人提出了“点断平衡说”进化理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提法,认为演变的突然出现和演变的缺乏实际上都是真实的。根据该学说,存在物种在较长时期(有时候为数百万年)里几乎不发生演变的现象,即使有演变,变化也极小。

新的物种间歇性地出现,并且在地质时程上存在急剧的演变(在人类时程上仍显得无限缓慢),结果造成在化石记录中新形态的突然出现。这就在稳定的平衡背景上产生聚变的标点符号,故名“点断平衡”。

30年之后,科学家们仍然在争论化石记录每隔多久才呈现这种点断模式,以及怎么会产生这种模式的问题。许多人相信“点断平衡说”促进宏观进化领域的繁荣。在宏观进化领域里,科学家们往往在地质时间范围内研究大规模的进化。

早在1977年,古尔德博士的《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一书把生物学家的注意力引向了被长期忽视的生物体如何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生物是如何从起初的卵长成成年个体,以及它们是如何进化的。

芒特霍利奥克学院的进化生物学家斯坦 · 拉丘汀(Stan Rachootin)博士写道:“古尔德给生物学家提供了一种理解他们所研究的生物体的新方法。”许多人相信该书有助于促成新的进化发展研究领域,即对进化和发展的研究。

不久,古尔德博士和也在哈佛的理查德 · 刘安汀(Richard Lewontin)博士就生物体如何构成(即它们的结构)的重要性问题在一家有名的报纸上详尽阐述了被称为“拱肩”的建筑物特征。“拱肩”是指拱门上方的空间,作为有拱形结构的建筑物所必需的结果而存在。他们认为,某些生物体的特征同样也只是作为生物体发展方式即构造方式的结果而存在的。因此他们提出警告,研究人员们应避免作这样的假设:每一个特征都是为某种适应目的而存在的。

今年3月,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古尔德博士自认为是其代表作的《进化论的结构》一书。他对这本书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展示了他结合达尔文的起源思想和自己对宏观进化论的主要贡献的见解。

英国牛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 · 里得雷(Mark Ridley)博士写道:“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尽管有时他对这1433页的篇幅觉得有点“近乎病态的多语”,但里得雷博士还是觉得“它仍不失为对14个世纪以来在进化生物学领域有影响的思想和重大出版事件的不凡总结。”

古尔德博士常常遭到大事声张的高姿态批评家的抨击。有人评说他的理论(如“点断平衡说”)没有明确的界定,很难精确地解释,因此根本无法验证。

在宣告了古尔德博士已经把古生物学带回到了进化理论的贵宾席上之后,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约翰 · 梅纳德 · 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博士曾写道,有些进化生物学家“倾向于把他看作是一个思维极度混乱的人,认为他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有时候,这些批评不仅成了对他智力的指责,甚至成了对他人身的攻击。例如,有人把“点断平衡说”称作“蠢人提出的进化”。

一些研究物种内部小规模进化(即微观进化)的人排斥古尔德博士关于存在大规模进化(即宏观进化)独特特征的观点。相反,他们认为宏观进化就是在较长时期里表现出来的微观进化。古尔德博士也使得与社会生物学家——用特定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人员——的论战升温,该领域里也有许多人排斥他的观点。

作为一位使人愉悦并拯救濒危科学散文艺术形式的作家,古尔德博士经常把不相关的思想和事物扯在一起(例如,他曾以“林肯和达尔文出生于同一天”这样的语句来开始一篇散文)。作为一名弱势群体的支持者(除了支持扬基棒球队以外),他偏爱被遗忘的或名声荒废的理论和科学家。

古尔德博士还在哈佛推广进化论思想,有时候人们发现他的讲演厅拥挤到只有站着听的程度。但当他埋头在图书馆时,同事们说古尔德博士也给同行中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门研究巴哈马群岛的Cerion蜗牛。

在乔治亚大学研究Cerion蜗牛的萨利 · 沃克(Sally Walker)博士特别提到,在研究生院时,古尔德博士冒着危险和毒品推销员去采集Cerion蜗牛标本及其化石。他曾经这样说:“那家伙会沿着马路左边开车(巴哈马要求车辆靠左行),然后跳出车门,在我们根本还没来得及看到的时候找到Cerion蜗牛。”然后,这位懂多种语言的、广泛涉猎古典音乐、天文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生会突然欢快地哼起吉尔伯特(Gilbert)和沙利文(Sullivan)的曲子。

古尔德博士早在1982年时就有过一次与癌症的抗争。当时诊断为腹膜间皮瘤,他的反应是,一能够下地走路就把自己拉回到了哈佛大学的医学图书馆。

他在一篇题为《中位数不是那种信息》的著名文章中写道,他发现诊断后的半数存活期仅为八个月。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而是利用自己的统计学知识把明摆着的死刑判决转变成充满希望的实现,即已诊断有该病的人中有半数存活了八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从而给自己以继续战斗的力量。

他写道:“当我的线团放尽时,我希望平静地并且以我自己的方式面对最后的时刻。”然而,“死亡是最终的敌人,我发现在那些对火花的熄灭表示强烈愤慨的人身上没什么可指责的。”他通过试验性治疗战胜了疾病,但一种不相关的癌症却在他藏书室里自己所钟爱的书籍包围着的卧榻上夺走了他的生命。

古尔德博士获得过无数的奖励和荣誉,包括在麦克阿瑟“天才”奖颁奖的第一年就获得该奖项。他担任过美国科学促进会会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赢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奖。他是哈佛大学亚历山大阿加西学院的动物学教授和纽约大学阿斯特学院的生物学访问研究教授。

无论是雄辩、有力地捍卫新的或被遗忘的思想,还是分解他眼中的种种错误观念,古尔德博士倾注了毕生精力努力去阐明的学科之多不胜枚举。

他曾经写道:“我热爱古生物学学会那句富有哲理的箴言(包括字面上和比喻上的意思,因为锤子是我们这一行的主要工具):Frango ut patefaciam(拉丁文,意为“敲碎犹如发现”)。我敲碎就是为了发现。”

[The New York Times,2002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