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自从2000多年前学生端坐在苏格拉底的脚前听课以来,这样的教育模式一直就没有过多少变化。学生们仍然年复一年地聚集在学校里听课并接受教授的提问。然而,从人们在线阅读报纸直至购买音乐或规划出游的方式,互联网已经给其他行业带去了巨大变化。那么,这样的冲击是否正向高等教育走来呢?

 

从人们在线阅读报纸直至购买音乐或规划出游的方式,互联网已给其他行业带去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冲击是否正向高校走来?

 

  除了华尔街因经济衰退而减少了对高校的捐赠之外,高校基本上还是一如既往地运转着。相对于总体通胀而言,虽然教育成本已经上涨,但是学生们依然如故地踊跃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
 

教学模式是否需调整

  现在,许多人已经从理论上论证了互联网将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最近,纽约福特汉姆大学的法律教授泽弗伊尔·蒂奇奥特(Zephyr Teachout)发表了一则意见,以极为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这一可能出现的冲击。她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写道:“今年入学的学生,也许‘上学去’一词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是最后一代打点行装、书本和有一间宿舍并在课堂上聆听教授讲课的学生。大学本科教育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调整的边缘。如同报纸那样,高校将被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信息共享的新方式击成碎片。”
 
  蒂奇奥特并非是目睹报纸从印刷走向在线并预见类似情况可能出现在大学的第一人。在线报纸阅读者往往是寻找适合个人口味的新闻或故事,而不是视整张报纸为必读的内容。那么,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在线课程的重要性是否会超出学校的课程呢?如果高校与在线教育公司提供相同内容的经济学课程,结果又会怎样?地理位置是否不再成为问题?提供低成本教育的在线教学是否就胜出了呢?
 
  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也许比预想的还要早。正如华盛顿特区独立教育思想库的教育政策专家凯文·卡莉(Kevin Carey)所说的:“3年前谁会想到报业会濒临崩溃的边缘。”如今,高等院校的学费比1990年代初上涨了两倍多,甚至在金融风暴导致整个经济滑坡的今天,情况还是这样。卡莉说,“一直以来,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似乎看不到头。”
 
  卡莉认为,由于缺少竞争,高校“为竞争者设置的门槛相当低”。与此同时,许多有潜力的学生仍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打工学生、移民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及那些为寻找工作而入学的学生。”她以刚成立不久的Straighterline.com公司为例,该公司能提供代数学、商业统计学、英语写作和会计学在内的在线大学课程,课程任由学生择选,每月学费为99美元,包括每月10小时的一对一课程辅导。学习合格者可以获得与所选课程有关联的某院校的“货真价实的合格证书”。
 

在线学习灵活且价廉

  在美国高校每年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中,基础类课程占了其中的30%。这种情况看来是合乎逻辑的,因为这些课程可以作为“商品”以低价在线出售。
 
  卡莉在《华盛顿月刊》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月付99美元上大学》的文章中写道:“今天,99美元的经济学课程上了网络,明天,其他课程也将会上网。”在文章中她讲述了芝加哥一位失业妇女的故事。这位妇女在Straighterline.com网站上花了不到200美元学完了四门大学课程,而同样的课程在当地大学里就得花费2700美元。
 
  目前,一些高校也已开展在线教学的探索工作,向各自学校的注册生提供了数千种在线课程。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占全美国注册高校总数20%以上的400万学生,至少选修了一门在线课程。然而,高校并不都以低价提供在线课程。据位于林肯市的美国远程教育协会主席珍妮特·波利(Janet Poley)说,实际上,在线课程的备课和讲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由公共大学和社区学院组成的该协会发现,他们往往需要为首次在线授课的教员做准备,譬如,组织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助教等,以此减缓教学师资不足的矛盾。
 
  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随时可以上课的灵活方式,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免去雇请代看小孩的保姆费和往返学校的劳顿。“自选机构模式”也许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即学生在线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主修课以及毕业论文到学校去上。波利教授说:“我不乎校园里有没有学生。不过我想,一些喜爱运动和校园活动的学生,不至于把这些也放弃了吧。”对于有人认为在线学习不如在校学习质量高,卡莉认为那是杂志上的广告用词,都是些过时货,“现在的在线教育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短期内难以推广取代

  今年初,由SRI国际公司代表美国教育部所作的一份关于12年在线教育的调查报告认为:“在线学习的学生表现通常好于在校学习的学生”,而且不只是低年级课程设置的学生,“在线学习看来不仅对本科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而且对于在专业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和专家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奥巴马政府曾谈论过在线教育的问题,认为这是他宏大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到2020年将使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位列第一。预计这一计划于明年宣布时,包括用于开发在线课程及相关事项的所需资金,政府会有所考虑的。
 
  然而,如果类似Straighterline.com的在线教育公司相继出现的话,卡莉则认为,它们很难物色“来自乡村高级中学想报考哈佛大学的18周岁学生”。因为“排他性永远都不会过时,”精英学校总会搬出一些理由以此搪塞,
 
  蒂奇奥特回想起19世纪的情景,那时富足的美国人把他们的子女送往欧洲,以“大旅行”的方式学习欧洲的文化财富。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可以想象,那些远离公路、快捷方便的类似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资源将会成为明日“大旅行”的又一亮点。”
 
  事后,蒂奇奥特的访谈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包括她的律师父亲在内的一些人认为:“太可怕了,那将是世界的末日。”一些“技术乌托邦”的支持者则认为“这太棒了!”而蒂奇奥特认为,对于有工作激情的人来说,在线教育的体验可能是“非同寻常的”。我们只是刚刚起步,才触及了一些表面而已,“相信一所具有麻省理工学院资质的免费在线大学终将会出现。”
 
  对于蒂奇奥特的憧憬,创建openculture.com对访问者进行免费在线教育课程指导的斯坦福大学进修部主任丹·科尔曼(Dan Colman)表现的并不那么乐观。“情况是否像她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打个问号?我们是否趋同完全取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在线课程?”接着他说,“尽管在网上可以做很多事情的那一天终会到来,但我并不认为20年内就可以实现。那是很久以后的事。”
 

资料来源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