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

日本的工业技术可以说是借鉴于外国的,其途径不外乎是通过获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或是通过仿造。这就是日本认为有必要发展她自己工业的原因,以期不仅提高单独的技术技能,而且使日本工业以国内外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发展。正如日本近年科学技术发展趋向逐步变化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早就提出的诫言似乎已得到认真考虑。

首先,技术贸易正发生对日本有利的变化。科学技术厅的一份报告指出,与前一年(1975年——译注)的水平相比,1976年的技术引进费减少0.8%,降到7.12亿美元,而技术出口则增加42.5%,总值达1.61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逐步扩大所致。日本的收支比箄一次超过20%,达到22.6%(参看1976年10月1日日本《科学新闻》)。

5.1

正如表1所示,这些数据表明日本同国外的技术贸易发生了重大转变。表1还对世界一些工业国家十多年来的技术贸易情况作了比较。过去,日本的收支比停留在0.10 ~ 0.14左右,总的贸易平衡取得了重大改善。此小小的收支比,与美国的收支比10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与英国和法国的收支比1相比,也小得多了,并且仍小于西德的收支比0.36 ~ 0.43。这些比较说明日本的技术尚远非独立自主。

1974年,技术开始对日本的出口作出较大贡献,技术贸易收支比增加到0.16。1975年持续增长,比1973年水平增加一倍。日本进入停滞不前的西德的水平范围。这些结论是从统计数字得出的,这些统计数字则依据于日本在国际合同中所同意的总金额。如果根据每年实际贸易数字,收支比可能已超过1:1972年为1.26,1973年为1.27。事实上,近几年来日本已是一个大的技术出口国。从总的合同数字看,日本某些工业部门不是干得很糟糕的。1972年,钢铁工业为0.85,金属制品工业为0.56,精密机械工业为0.49。虽然化学工业仅达到0.40,但是与不曾公开的0.10 ~ 0.20比较,该数字乃在显著提高。这些情况表明,日本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进口国。

其次,在某些科学技术开发领域内,本国的研究计划正结出硕果。日本把在技术出口方面所出现的有利变化,主要归因于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这些国家的工业,需要容易掌握的技能和技术;而此类技能和技术,往往基于繁重的工作原则,并不基于必要的基础,也不基于要求。成为对照的是,本国的研制计划尽管对技术贸易平衡的贡献不大,然而已产生明显的结果。

这种研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污染。可以说,日本科学技术的首要目标是她本身的环境,她的工业污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在汽车排放控制方面,已取得最显著的成就。即使在美国将有关排放条例大为放宽以后,日本仍坚持她原来的低排放控制标准,刺激她的汽车工业达到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果美国不放弃首先在玛斯凯法令Musky Act)中提出的最初标准,日本可能已引进美国汽车工业已经完成的汽车排放控制设计。日本在这方面的研制工作是真正值得注意的。由于同样原因,杜绝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污染控制方法,是日本的重要成就。它们即将在日本的技术出口中得到好评。

其次是采用离子交换膜生产烧碱的电解法。目前汞法生产的产品可能较好。但是此法实质上并不好,因为它用汞作催化剂,需从产品中除去全部汞:与电解法比较,需除去汞就有损汞法的优点;而电解法则不一样,它可一步操作。从技术史角度看,作为主要的作用过程,发展应当由隔膜法推进到离子交换膜法。自日本政府颁布法令禁用汞法以来,这方面的进展业已加快。包括渗透法在内的生产烧碱的离子交换膜法,将在日本自己的发展计划中起重要作用。

日本由于人口稠密,土地狭窄,工业结构和工业改造情况特殊,与其他国家相比,为保持科学技术的进展速度,更需要严格的环境控制。需求规律反映了这种需要。引进或仿造外国设计,可能是无效的,需要就是发明创造之母。在某些方面,日本自己的技术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三,日本不仅正对充满问题的领域作出贡献,而且也正对经营、管理和诸如电子计算机技术领域作出贡献。在欧洲,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到处发展,欧洲一点也不采取措施阻止这种发展。而日本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却干得相当出色。

如上所述,日本在工业技术引进的时代似乎接近结束。

已达到的技术水平

为判断日本是否已获得充分发展的国内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前部分指出,技术贸易已转变到有利于日本。但是,这种变化是由于世界范围缺乏像时常所评论的那种值得引进的新颖设计,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发现,由于可跨越技术差距和情况相似,从日本引进工业技术是便利的。科学技术厅的年报支持这种看法:技术出口主要是面向东南亚各国,与欧洲和美国的交易,日本方面赤字巨大。此外,对日本而言,与发展中国家交易得益是在目前,一旦他们的工业化进行到一定程度,他们在劳动力和资源条件方面所占的优势对日本将是一个威胁。简单的贸易平衡数字,不能揭示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如像英国的情况,尽管总的看来,她的工业竞争能力较小,但仍达到良好的支付平衡。

技术引进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取得进展,但当然不应该或者不能施加压力以阻拦他们的发展计划。当技术援助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时,日本必须发展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据此观点看来,由于减少技术引进所取得的贸易平衡改善,未必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如果这意味着没有值得引进的新技术,日本工业将丧失一个据以使自己的工厂设备合理化和现代化,以抵消贸易赤字的时机。技术革新步伐的普遍放慢,只会打击日本工业向前发展的积极性。

明确地说,严格的环境控制条例正鼓励日本独立发展污染防治技术。但是,这方面所采用的原理完全不是新颖的,也不是日本发现的。改造和有系统的重建是成功的关键;日本愿把这种基本思想归功于欧洲和美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子计算机。对赠送的种子,日本很可以长出很好的作物和结出丰硕的果子来,但如果没有基础,其发展趋向则是茫然的。

仿造和创造

研究日本工业计划的重大项目可察觉,日本现在并不完全依赖于外国技术,但也没有独立自主的。在技术贸易方面已与日本接近的西德,已制定出革新计划,并且靠自己贯彻执行。

那么为什么说,日本还不能独立自主呢?这可从吸收国外技术和本国创造这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得到解释。在某些方面,日本的水平已与国外并驾齐驱,在少数方面,已超过国外水平。但是,至今这些经验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扬。

三十年代的日本人造丝工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虽然波田和日佐村自己进行了研究,但是人造丝工业基本上是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包括某些工艺流程而建立的。日本由于采取这些联合措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1936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丝生产国。日本出口的产量几乎与意大利相同,大大超过处于第三位的德国。此后,在国内相继筹建一个个自行设计的工厂蓬勃地促进了工艺流程合理化,而原料单耗竟达到世界最低水平。

这种成功不是单纯通过精心模仿外国技术实现的。日本那时建立了她独特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人造丝制造技术原来起源于西方国家,它被这些国家看作是一种经验技术;日本的人造丝工业大量雇用了大学毕业生担任化学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1924年创立的纤维协会带头研究发展人造丝工业,并于1926年开始出版《纤维工业》公报。其他化学工业杂志也积极从事于此领域。在193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有关人造丝的。

在那时期,大专院校在这方面经常得到人造丝工业相当规模的资助。京都大学的化学纤维研究院和大阪大学的纤维实验室便是典型例子这些做法标志日本工业计划已领先于欧洲和国,即使稍微领先。

但是,这些努力并未变革该工业的收益。杜邦公司合成了一种叫做尼龙的新纤维。这引起广泛发展合成纤维。日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耽误,远远落在后面,因此战后不得不尽极大的努力引进新的工艺流程。这里的问题不仅是受到尼龙发明的技术冲击,而且暴露出在完善人造丝生产后,不能把研究计划调整到下一目标。正如十多个研究机构开始研究以大豆制造人造纤维所表明的那样,在探索新的目标方面,日本几乎失败了,而意大利较早取得了成功。

一些其他工业领域具有相似的经验。尽管日本拥有技术技能和研究发展组织,但是她的独立自主和领导地位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这事实似乎暗示了日本工业的未来。

自主发展体系

战后日本工业计划始于缩小由于战争期间国外进展迅速而明显拉大的技术差距。战前日本也停留在低水平状态:人造丝的例子是个特殊情况。成为对照的是,欧洲和美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在剖析日本现状时,应当记住这种相对局面。

战后日本工业史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 1945 ~ 1951年到1951年引进尼龙技术为止,一直在探索工业独立自主的途径。2. 1952 ~ 1959年通过引进外国许可证,使工艺流程合理化。1958年发表的科学技术白皮书首次提出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向自力发展过渡。3. 1960 ~ 1966年努力建立自力发展体系。1966年日本政府开始帮助工矿企业搞大型科研项目。4. 1967年之后着重发展大型工业科研项目。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珍惜在受战争影响后遗留下来的资源。这一点是应该指出的,然而根本的想法和做法多少与战前一样。在第二阶段,战后工业结构开始成形,此阶段大量引进技术。在完成所取得的工业基础时,政府和工业界提出自力发展。第三阶段是中心实验室在工业界蓬勃发展的阶段。私人公司企图通过基础研究来加强工业立足点。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杜邦公司等的方法,被认为是理想的模式。这无疑得到一些效果,而总的结果几乎不能说是成功的。该情况与美国的结果相符。

于是产生一种想法,政府应当在大型科研项目中起主导作用,以实现技术突破。表2列出了自1966年以来的这类科研项目。在月球上着陆的阿波罗计划和曼哈顿规划,是贯彻这种想法所依据的原则。因此,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仍处于美国工业的影响之下。日本所采用的方法是源于美国的研究与开发体系的改良法。这就是日本工业的基本问题。

此外,美国诞生的体系已发现有缺陷。杜邦和萨诺夫(Sarnoff)开发尼龙的研制计划,在变化着的工业形势下,已不再认为是有效的。在它们之后进行的其他研究项目,虽则有效于既定目标,但不能满足广泛的需要。在广泛的工业领域中所产生的预期影响,并非一直有效。所有这些科研计划,只不过证明它们本身是组合工作,远不是基础研究项目。

这些计划中的一个典型失败例子,可以1972年美国全国治癌计划作代表,此计划投资17亿美元,定于1976年完成控制癌病[参阅1976年6月出版的小野吉国和津大一郎合著“治癌战争的失败”一书(Failure of Cancer War),180页]。其基本错误是在没有意识到设想错误的情况下,企图应用一种规划方法(此为将研究工作的各完善部分加以组合的系统工程)来分析所探索的基础。

出于同样原因,也不能说阿波罗计划对广泛的工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考虑到几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的话。没有发展新的原理。

科学技术的基石

在日本自己的科学技术发展面前,存在很大的困难。的确,日本的技术贸易已改善。这应该正确评价。但是,目前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是,日本方面科学技术停滞不前。这迫切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充实日本实现科学技术突破的能力。现在,在这方面美国已失去了主导地位。从日本固执其依赖性来看,日本仍被迫于追随美国。

5.2

在企求避免这点时,应该在基础研究领域中摸索与众不同的道路。日本人造丝工业的成功,便是她发展高分子聚合物化学的报酬。只有相似的基础研究计划,才能导致完成另一项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巨大工作。

继日本全国计划中的前一组计划完成之后,其某些大型科研项目预定在今后几年内完成。在它们完成后,一些主要隶属于私人公司的研究机构将注视某些科研项目。这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加速日本的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体系从基础研究领域过渡到应用研究领域里去。为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也为了学术的独立自主,需要进行严格的回顾总结,以改变基本态度。

(马奎蒙译冯秋明校)

————————

*本文译自Chamical Economy & Engineering Reriew,Vol. 9,No. 10,1977,作Genji Jin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