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会带来高经济价值和优良牲口的复制品,但同时在对待人的复制问题上带来了严重和烦恼的后果。

能用无性生殖方法来复制一个人吗?有这么一个可能性,但至少还得需要几年,目前办不到。能用“无性生殖”方法来复制一只老鼠吗?可以!现在也可以。能用无性生殖方法来复制一头牛吗?专家们说在1980年一定能办到,这样看来无性生殖的时代不是就在我们的面前了吗!

顾名思义,既然是无性生殖,当然就没有“双亲”,而只有“一亲”。同时这“一亲”所生产的下一代在遗传基因的蓝图上是和“一亲”完全相同的。从“无性生殖”的观点上看待有性生殖,只是后者把“双亲”的遗传基因浑在一起,重新安排了一下,以致下一代的出生者既不完全像父又不完全像母。从原则上总的说来,无性生殖的中心思想和要求就是要把生出来的下一代(植物也好,动物也好,甚至人也好)就遗传基因而论,要和上一代毫无差别地表现出来。

很难用非传奇的方法来说明白关于人的无性生殖。但无性生殖对动物说来的确有实际的价值。无性生殖方法可以使优良的牲畜品种一代一代传下去。人们会说这是在遗传基因上中了头彩”。无性生殖法能在实验室里培育出大量遗传基因相同的动物供实验用,这样对动物的体重,遗传因素和生活的环境,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和顾虑。

其实人类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早已在植物上施行无性繁殖方法来培育树木、花草和其他农作物。无性生殖的希腊原文为Κιου意思是“嫩枝”。喜爱园艺的人都知道如果在适当的条件下剪一个嫩枝插在地里,它会逐渐成长不但具有本源树木或花草的形象,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近二十年来,“无性生殖”本身的演变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认识和实践。人们可以从植物的体内取出一个细胞经过“无性生殖”法的培养把它终究培育成一株和原来植物一模一样的树木或花草。在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就是那一个细胞里面的遗传基因一定要在培育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它的本色,丝毫不得有所改变。但不幸的是在培育的过程中产生特殊的纤维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因此一些高级特殊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可能进入一个“不活跃”的状态。长期来人们抱着想往和怀疑的态度:是否能使“不活跃”的遗传基因在植物或动物的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再能活跃起来?

早在六十年代,康奈尔大学生物学家F. C. Steward已经作出了戏剧性的回答,他从一个胡萝卜的细胞培育出一株胡萝卜,从那以后许多科学家都用同样方法从某种植物体上取其一个细胞而培育出大量与细胞来源相同的植物。如今,这个方法已应用到造林事业上去了。

从一加仑里长出三百万棵树

相对的说来,植物的“无性生殖”远较动物的无性生殖为容易,因为植物细胞的结构较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单得多。再则植物的细胞都是“全能性”的。也就是说只需要有一种化学激素作为“诱饵”,它们便把一切“天赋”的遗传基因“全盘托出”。在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中,首先必须把体质细胞的核移植到一个卵细胞里去,但在“无性生殖”植物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相反地,我们把要进行“无性生殖”的细胞(植物细胞)不必加以干扰或破坏,就像我们对待细菌的细胞一样。我们把要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细胞放在适当的培养基里,让它们进行分裂渐渐成为一株植物。科学家们就用这个方法把已选好有优良遗传基因的植物细胞培育出不可计数的并和原来植物丝毫没有差别的植物来。加拿大的一位科学家说,在一加仑培养基里用“无性生殖”法去培育单个植物细胞,他可以培育出三百万株优良品种的云杉木来。难怪最近Paper杂志兴高采烈地报道说:“只要科学家把玻璃试管稍为平放一下,里面就可以倒出十万株品质优良的树来……甚至于一个大森林可以用航空邮寄的方法从一个国家运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如果一个森林需要改造的话,那么只需十二支玻璃试管就行了……。”从树秧成长为成熟的大树还得需要许多年数。当然事情也不能看作如此顺利和简单。如果我们用同一遗传基因高等植物(树)的单细胞来进行“无性生殖”,在成功的途中,忽然受到一个意料不到的新植物病的残暴侵袭,那么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了。这样的严重问题在“无性生殖”动物时也可以遇到的。因此,科学家们建议在植物或动物“无性生殖”工程中使用不同品种而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单细胞,以免遭受“浩劫”。

绕道避开“性”的一关

植物的无性生殖”实际上已经进行了许许多多年代了,但是由人的意志来控制的动物“无性生殖”却是在五十年代的初期才开始。那时在美国费城癌症研究院有两名生物学家,R. W. Briggs和T. J. King正在尝试“细胞核移植术”的技术。人们就联想到用这个方法进行动物的“无性生殖”术。他们把一个细胞核从授体的一个细胞中分离出来把它放入同种雌性动物的个成熟的卵内,而该卵原有的细胞核已在事前被移去或用紫外线照射后使该卵原有的细胞核成为“残废”,而让新放进去的细胞核来指挥整个发展和发育的过程直到新的动物形成。Briggs和King用青蛙作为实验的材料,他们成功地把细胞核从青蛙的胚胎中分离出来移植到事先已取去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结果他们得到了蝌蚪。他们发现如果用过分成熟的授体细胞核来做实验,那么成功率就会大大的减低。因此,总的说来,凡是成功的实验都是由于使用极幼年的胚胎细胞核——那时胚胎还只是一堆细胞——Briggs和King俩人认为,减低的现象是由于细胞已过度的分化—由于时间太长——因此失去了某些遗传基因所特有的“风格”,而这个“风格”对“无性生殖”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六十年代初期,有一位英国生物学家J. B. Gurdon成功地用“无性生殖”法培育出十分健康的非洲有脚爪的青蛙(这种青蛙是欧洲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小动物)。Gurdon从蝌蚪肠道的细胞内把细胞核分离出来而进行“无性生殖”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肠道细胞已经分化到了相当的程度,才能有如此高度的成功率。

到了1975年,Gurdon和他的同事们用青蛙的皮肤细胞核作为授体,成功地培育出许多蝌蚪,这对“无性生殖”的理论和操作起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可惜的是,在这些蝌蚪中,只有一个成长为“正常的大青蛙”。这里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已完成分化的细胞(这里指在进行实验所用的已成长青蛙皮肤的细胞核)核虽然已失去了活跃,不是又“复苏”了吗?

从事这项科学实验的工作者,其所以要用青蛙的卵来作研究的对象,是因为青蛙的卵较大并能耐受超微型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但话又得说回来,这样的“外科手术”毕竟是一项十分出众的“艺术”。单拿一个环节来说吧,卵细胞分裂的速度必须和授体细胞核分裂的速度是同步的,那么“无性生殖”才能成功,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一般地说来,卵细胞分裂的速度远远超过肌体细胞核。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无性生殖”的话,那么授体细胞核里的染色体就被破坏,实验遭到失败。如果染色体没有完全破坏而侥幸地把实验搞“成功”,那么“复制品”也一定是畸形或“残废”的。

在这样一个严重的困难问题面前,为了要使卵细胞和授体细胞核分裂的速度同步起来Gurdon使用一个授体的细胞核和一个已取出细胞核作为受体细胞的卵合并起来,让它们成长成为一个胎。再从这个还在萌芽时期的胎里取出细胞核,把它放进一个无细胞核的卵内使他们成为“第二代胎”,用这个方法连续性的做了几次,他发现肌体细胞核的分裂速度几乎赶上了卵细胞分裂的速度(即形成了同步),因此“无性生殖”的成功率大大的增加。同时,这种体肌细胞核拥有更多“指挥”和促使“胎儿”发育的本能。

Gurdon用这种多次移植传代的方法使“无性生殖”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但是,他发现用幼年的蝌蚪的细胞核和成年青蛙的皮细胞核在成功率上大有区别。用前者细胞核的成功率远远超过后者(注:后者的成功率从未超过5%)。

许多科学家吸取了Gurdon的经验并结合了自己实践的经验,宣称一切成熟的细胞核不可能用来作为无性生殖”的授体。因为这些细胞已过分“特殊性”了。Gurdon认为成败的关键是授体细胞与卵细胞分裂速度有没有调整的问题。人类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速度就有很大的差别。可能有一天人体细胞核和无细胞核的动物卵进行“无性生殖”。假如说有可能的话,那么也只能限制在几种动物里,不可能是一切动物。

虽然,近年来对于“哺乳动物”进行“无性生殖”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但是,额外的干扰和挫折并没有明显减少。首先,由于哺乳动物的卵实在太小了,一般只有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青蛙卵的大小,是肉眼所看不见的,要进行超微型外科手术是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最近发明了超微型控制外科手术和手术器械,科学家们不但能把老鼠和兔子的卵细胞打开取出细胞核,再把授体的细胞核放进去,同时也在人的卵细胞上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注:在人卵上所做的工作是为了研究癌症而不是“复制”一个人)。

无性生殖一个哺乳动物需要有一个子宫

无性生殖青蛙和哺乳动物,这里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我们知道青蛙胚胎可以在池塘里或实验室的容器里,经过不同生理和胚胎学上的阶段,最终培育成一只青蛙。但是,哺乳动物的胚胎需要有子宫所保障的安全来促使它的发育和成长。问题是存在的,但并不太严重。在研究繁殖动物,尤其是有商品经济价值的哺乳动物时,我们成功地采用了“替代母亲”的办法,“生”下来老鼠、牛,竟然还有狒狒类的动物。这个“替代母亲”所生下来的哺乳动物与她无关,她仅仅供应了子宫承担了怀孕的过程和临产的阶段。

英国牛津大学J. Derek Bromhall教授可以说在“无性生殖”哺乳动物的工程上是一个先进的科学家,他是Gurdon的学生。在1975年他用化学的方法把卵细胞核摘出又把授体的细胞核放进卵内,成功地培育了四个兔子的胚胎,同时又避免了极其复杂和困难的超微型手术,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经费,他只能终止他的实验。与此同时,美国耶鲁大学一位名叫C. L. Markert的生物学家正在用“无性生殖”法来培育老鼠。起初他也使用以授体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细胞的方法,但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他就采用“孤雌生殖法”(亦称处女生育法)。他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去刺激鼠卵——他竟然极简便地用一根针刺了一下鼠卵——他发现这个卵细胞便开始进行分裂形成胚胎,不幸的是这些胚胎从未在未交配过的老鼠子宫内成长为能存活的幼儿”。Markert设想,如把老鼠的精子“暂时性”地放进成熟的鼠卵内,或许可以更进一步推动鼠胎的形成和发育,因为精子不仅能供应雄性的遗传基因,它还可能含有一种尚未被人们明确肯定的“刺激因素”使鼠卵发育得更完善。

Markert就按他自己的设想进行了多次鼠卵“无性生殖”。他使用超微型手术把精子的前核切除,然后再把它放进卵内,使无前核的精子和卵前核相结合,这种新的尝试并没有给实验带来新的成就。这使Markert十分失望。

来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助手

Markert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缺乏染色体。一个正常受精的卵,不论是老鼠,青蛙,甚至人也好,必须有两组染色体,双亲各供应一组。但是前核只有一组染色体。但这还不是唯一的关键问题,因为卵的前核也常会有两组染色体,其数目之多少,足以使一个卵发育和成长,但仍不能使它到达“胎儿”形成的阶段。这个现象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缺少了一件关键性的东西!

正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英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从霉菌中所提炼出来一个强而有力的助手(那个关键性的东西)——细胞分裂抑制素B——它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本能,它只能抑制细胞的分裂,而不影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复制。有了细胞分裂抑制素B,现在剩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精确的技术和如何安排确当的时间去加倍增长卵内的染色体。至于细胞分裂抑制素B的化学结构和它究竟如何推动一个卵成为一个完整的动物机制,至今还不太清楚。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法,一个完整、健康的活老鼠首次诞生到世界上来了!遗憾的是,这个伟大的成就不是出于Markert,而是出于他的同事一位美国生物学家P. C. Hoppe和一位超微型外科专家K. I. Limensee。这个生产过程是在美国梅茵市佳克生实验室里进行的。那时(1977年的某一天)七只活泼的而仅有“一亲”的小老鼠从“替代母亲”的子宫里跑了出来。

严格地说来,这七只老鼠不能代表“无性生殖”,因为它们没有绝对和它们“一亲”相同的遗传基因,因为只继承了它们“一亲”的一半遗传基因,而其增长是由细胞分裂抑制素B而促成的(在正常哺乳动物的生育过程中,它们的“双亲”各给它们一半遗传基因)。但是,如果一再重复这样的“半无性生殖”法,人们就可以得到和“一亲”在遗传基因上完全相同的新一代了。

半无性生殖”法所产生的老鼠和由“双亲”按自然方法所繁殖的老鼠,其不同之处,即前者有两组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存在于鼠的身体细胞内。至于性细胞的建立过程,是由于撰自两组染色体内的遗传基因合并而成。这些卵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细胞含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我们如果用化学方法把卵细胞内的一组染色体加上一倍,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和上一代绝对一样的复制品——一个无性生殖的动物。

即使遗传基因来自精子,而不是来自卵细胞,我们用Markert的方法来复制后代,我们所得到的——如果成功的话——也都是雌性的动物,下面我们把这样结果的道理来说明一下。我们知道不论在老鼠、青蛙或人,决定雌雄的染色体有两种。我们称之为X和Y,从卵里来的染色体是X,从精子里来的染色体是Y但也可能是X。这样XX型的染色体合并就产生一个雌性的下一代,XY型的染色体合并就产生一个雄的下一代。但在Markert的实验中要产生个雄的下一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存在雌雄的细胞前核的合拢。事实上只存在着把从卵或精子细胞前核的X染色体加了一倍,当然按照上面的说法XX的形态决定了雌性的下一代,如若用同样的方法出现了YY的形态,这样的形态既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育。

总之,我们只有利用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体质细胞核进行“混合”,才能通过“无性生殖”方法培育出一个与授体丝毫没有差别的雄性的复制品——下一代。

设法把不能预测变为“接近可以预测”效果的效果

除不能用“无性生殖”法去复制一个雄性下一代外,Markert教授预见到,如果要把自己的实验作进一步深入,那将是一件十分艰难和耗费资金的工作。但是他又确信,如果他能成功地用“无性生殖”法培育出大量完全相同做实验用的动物,高产量的奶牛和其他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将对科学和人类的幸福是一大贡献。最近访问了许多著名的农业和畜牧专业的科学家,他们是克罗拉都州立大学,北卡罗兰那州立大学和在台维思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有关部门的负责人。Markert教授向他们说明他的“无性生殖”哺乳动物即将成功,并对改良哺乳动物的品种有甚好的展望。Markert认为如果把由“无性生殖”所培育出来的高质量的雌性哺乳动物和优良品种的雄性同种交配后,人们可以加速生产优质哺乳动物。他认为使用现有的“无性生殖”的方法在五年内,经过二十代的遗传,人们可以得到纯种用来做实验的老鼠。用几十年甚至几世纪的时间可以产生出一个极优良品种的公牛。Markert教授根据他从实践所得到的经验和形成的理论认为:如果他使用一些由“无性生殖”法所产生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雌性哺乳动物,不但在时间上可以缩短,就是在每一代所产生的动物里还蕴藏着极优良的素质。Markert说:“我们不但知道我们用的原料,我们还能知道我们会得到什么成果”。

Markert教授在进行“无性生殖”雌性动物的同时,他还用细胞核的替代法去“复制”强壮的公牛。他打趣说:“如果我的工作有成绩的话,我可以在一个周末用无性生殖法育成那么多的幼胎,让它们成长为优良品种的高价公牛,耶鲁大学的欠款不就一下子还清了吗?!

在这样诱人入迷的远见下Markert再度用细胞核替入法去进行老鼠的“无性生殖”。这次他使用精原细胞而不是精子细胞。在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Markert发现在某一阶段染色体的质和量达到最高峰,于是他就采用这个时期的细胞核作为“无性生殖”的主要部件。他说,如果他能成功地用这个方法培育出一只老鼠,他相信一年内他可以用同样方法培育出一头公牛来。

“西班牙大帆船”的矛盾观点

事先不能预料和不存在意图的结果,也可能从“无性生殖”有经济价值的公牛和马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海洋探索者发现一沉在海底的西班牙大帆船里面有许多稀有的硬币。当他再向前搜查时,他发现大量同类的硬币,他就立即抱着失望的心理痛恨自己,因为这样多的同种硬币在经济价值上是十分低落,有限的。在“无性生殖”法培育出来既省时间而数字又庞大的有经济价值的哺乳动物,是否也会像“硬币”那么贬值呢?不会的。因为人类总的说来还需要更多的牛奶和食肉。因此在“无性生殖”哺乳动物的过程中终究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不再使用“替代母亲”,而使用人造子宫。正如罗契思塔大学一位生物学家兼教务长说得好“在一个实验室内有数以千计的玻璃瓶子里面放着人造的胎盘,那时我会深深地理解胎儿在母体外成长在经济问题上所占有的重要性。”也许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得需要一位养母来抚养幼儿。

“无性生殖”法来复制人在各方面都比复制老鼠或优种公牛要困难得多,并且成功的希望也比较遥远。但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这件事是不会太麻烦的,因为在技术上处理动物的细胞和人的细胞没有什么基本上的重要区别,看来这是一件需要全力以赴和谨慎从事、特殊注意的事项。显然女性总不能像实验室里的雌鼠那样的对待吧!要取得女子的卵还得要征求妇女们的同意。即使征得同意了,在取卵的手术过程中还得保证妇女的健康和采用细致的操作方法。与此同时,合理的使用某种激素可以使女子在一次排卵时能有十个健康的人卵。在实验室工作的过程中,可能某些胎儿表现出原始人类的特征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畸形。这样就带来了一些极严重的道德问题和责任。并且在“无性生殖”人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情愿为“不是自己亲骨肉”的孩子怀胎九个月和承受临产痛苦的妇女!

在一个没有说出国名的国家里

这些严重的问题可能被掩饰过去,但绝大部分的人在道义上是不能接受的。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来,这些问题的进程是主要通过各种化学的渠道而不借助于超微型外科手术。按照目前的科技条件来说,这是一件完全可以成功的事。正因为涉及到严重的道德问题而引起人们的非议和斥责,所以Rorvik氏在他的一本名著中报道说,“无性生殖”法施用在复制人的全部过程是在热带地区某一个国家里的一个私人医院中进行的,由青年女子供给人卵并充当“不是自己亲骨肉”孩子的“母亲”。这种行为是没有得到她们同意的!有一件令人十分怀疑的事,Rorvik说他的细胞(不是卵细胞)是由一个年已六十七岁的人所供应的,但他并没有指出那位老人供应的是什么细胞。生物学家认为只有从男子睾丸里取出来的精原细胞才能有成功地完成这个任务的希望。其他的细胞已过分地分化,因此它们的细胞核不能胜任“无性生殖”的工作。或许通过一系列的移植手续这些细胞还可以参与“无性生殖”亦未可知。

“无性生殖”法去养育一个“雌性人”,更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分裂迅速的细胞(像在“无性生殖”“雄性人”时所用的精原细胞)把它放入人卵里,而这种适合用于“无性生殖”“雌人”的高速度分裂细胞只能在人类的幼年胎组织里才能找到。因此必须设法寻找高速度分裂的“非胎组织”的细胞。

Markert的方法来进行“无性生殖”“雌人”是不能成功的,因为人的遗传基因中有许多是有害的,甚至是有杀伤性的基因,同时他们是属于隐性基因(也就是说,它只能在另一组染色体中遇到和自己同样的基因才能充分表现它的全貌)。这样的见解也不尽然,因为大部分有害的隐性基因是被另外一组染色体内的有益遗传基因所压制。所以用Markert的方法去复制一个“雌人”,由于两组染色体相同有害的遗传基因没有被压制,即使能从“母亲”的子宫内生了出来,她也是畸形的和短命的。

隐性基因问题在家畜和“纯种实验室动物”(由“无性生殖”法培育的)中已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绝大部分隐性有害基因在选种和培育的繁琐手续中已排斥掉了。从这个观点看来,好像人还是“野生动物”而不是“家畜”!

如果有那么一天,科学界认为用“无性生殖”法已成功地把人培育出来了,他们能和授体的遗传蓝图一模一样吗?群众正期待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这个神秘玄妙的答案激动了群众。有些“卡通”图的画家把培育出来的人画成和授体一模一样复制品的形象,不过小一点罢了,这是绝对错误的。即使一旦用“无性生殖”法培育出来一个人,他的生长过程,不论在子宫内或“出世”后都和正常人一样。因此授体和用“无性生殖”的人虽然是一模一样(这是指二人在到达同一年龄时),但由于年龄的差别,一望便知谁是授体者,谁是用“无性生殖”方法培育出来的复制人。这里已说明了年龄的差距是“二人”的不同点。但是,绝大多数非科学从业人们抱有这样的幻想:(1)当“复制人”在三十岁的时候,“他”应当与授体人在三十岁时一模一样;(2)先后到达同一年龄时“他”和授体人在事业方面有同样的成就;(3)如果用这个方法来复制一个莫扎特“他”一定会写出伟大的乐章。一个复制的爱因斯坦肯定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生活在双重性格里的人

从同卵双生孩子的生长和生活的现象上,我们可以推测当用“无性生殖”法所培育成的人和授体人(有很长的时差)相继到达同一年龄的时候,他们“二人”的“酷似”程度是应当十分接近的。从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同卵双生子应当称为Clones(无性生殖的人)。他们是由一个受精的卵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各自发育成为一个胎儿,他们不与双亲其中任何一个相同,但他们二人是“酷似”的。

我们从研究同卵双生子的问题上发现,虽然在出生后就把他们分开抚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适应环境的能力。数年前一位名叫H. H. Newman的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他本人是同卵双生子之一,他搜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现象和事实。他所叙述的以E. Iske和F. Nester这一对同卵双生子的故事最令人感兴趣。这一对同卵双生子出世后就分居在两地过着不同的生活,廿五年后二人相遇,相互以好奇的目光注视对方,他们相互道出他们都是某一公司的架线工人(虽然这两个分公司相隔一千多哩路),他们在同一年龄时结婚,他们的妻子属于同一种族,他们都有一个相同年龄的儿子,并各自都有一只狼狗取名为Trixie E. Iske。事后告诉H. H. Newman说:“我总觉得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我失去了我应有的一部分似的,我现在明确了!”

十分酷似”的生活和遭遇在同卵双生子中并不少见。J. Mathes,一位教钢琴的老师,在她们祖母生日的时候她和她的同卵双生子的妹妹,在两个相距很远的城市里寄出两张完全相同的祝寿卡,她的妹妹为了要使J. Mathes感到惊奇,当她从远地乘火车来探望J. Mathes时,她故意把她留蓄长长的头发剪得很短,殊不知当她走下车厢的时候,她发现J. Mathes的头发是昨天才剪短的,目的是为了要使她的妹妹惊奇一下。当她们在车站月台上相遇的时候,她们穿了一件一模一样的女式衬衫和一条粗蓝斜纹布的工作裤。你们说这怪不怪呀!这里必须提到J. Mathes的妹妹虽然不是钢琴教师,但她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她是一位有资格的巴松管(乐器名)演奏者。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们的头痛症发生在头部的同一侧,发病的时间、痛的程度和持续的长短也是一样的。J. Mathes说:“我们虽然是两个独自的人,但我们的相互感情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我们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J. Mathes比她的妹妹早出世廿分钟,她就显得更有自信力和容易激动情感。有一个音乐爱好者到J. Mathes那里去学钢琴,又到她妹妹那里去学吹奏巴松管。他说:“这简直是一位老师教两门功课”。

同卵双生子的智力,也和他的相貌一样,是十分相似的。他们的“智商”可能有一点差别,但为数不多。如果把他们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成长起来,那么差距就大了,但是总的说来是没有惊人的差别。同卵双生子的相似性可以涉及到许多生活的细节上去,尤其是身体的素质和精神状态。他们可以两人合用一副眼镜,他们的指纹虽不完全一样,但十分相似。医学界曾注意到同卵双生子虽在远隔重洋的两地,却在同一个时期内患同样的疾病。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费城杰弗逊医学院作了这样的一个试验:医生把一对同卵双生子放在两间相距三间房间距离的实验室里,医生命令其中一个同卵双生子把眼睛闭上,又命令他把眼睛张开,就通过这样简单的大脑反应,他们在另外一个同卵双生子的脑电图上十分清楚地看到两人在同一时间出现所谓“ALFA”律。

“用静电印刷术复制过的‘往事’”

上面所谈的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年龄的差距以外,一个“无性生殖”的动物或人,应当具有像同卵双生子在遗传学的过程中如此“酷似”他们的授体者。我们说“应当”,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一个伟大人物的授体并不一定会使“无性生殖”的人成为一个“伟大人物”。时代不断地在改变和前进。如果“伟大”包含着遗传的赋予,那么就得事前作出安排——找到理想的人,理想的场合和理想的时间——这样看来,如果要培育出新的品种(植物,动物或人)那就显得十分困难了。事实也正是这样地告诉我们,“酷似”的程度用“无性生殖”法所复制的人比同卵双生子要差得多哩!首先年龄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卵为起点的,并同时由同一个子宫,费了同样的时间所育养出来的。授体人和“无性生殖”出来的人是由不同的两个妇女的卵和第三个妇女子宫里所育养出来的。科学家认为这是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遗传基因蓝图的话,很可能差距还要更大。

有一个富有决定性的环节——卵细胞核周围的原浆——来安排和控制幼胎的发育。这种有控制能的原浆不是每一个妇女都是相同的。因此到目前为止谁也不能预料这些不同的卵细胞原浆在“无性生殖”中占据什么地位。它可能只和汽车引擎的发动器大致相似>一旦引擎被发动后,发动器就不参与工作了。可能这个原浆只是一个多细胞器官动物的一个“发动器”。

细胞浆之所以能在整个胚胎过程中有所贡献,是因为它拥有无数能自行反复发出能源的“工厂”——线粒体——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在人的卵细胞内有一个规定的量和质。但也有许多生物学家没有同意这个观点。有一位生物学家形象化地说:“你的线粒体可能比我的线粒体释放较多的能源,因为你的线粒体来自你的母亲”。我们知道,施行“无性生殖”哺乳动物——也可能是人——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毫无关系的“母亲”(即暂时出借子宫者)和一个供应人卵或其他动物卵的“母亲”。科学家认为有必要选择和“授体人”十分类似的妇女——在体形方面——来充当“替代母亲”,希望培育出来的复制品和“授体人”越相似越好。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如果“替代母亲”会影响“无性生殖”的复制品的话,那也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而不是遗传的因素。“替代母亲”对于复制品的影响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颇为突出。“替代母亲”的情?和她所分泌的激素可能到达“胎儿”身上而留下“替代母亲”的印记。

“无性生殖”复制品出生后,还有许许多多外来的因素影响“授体者”和复制品(人)。仅仅就时间一个问题来说吧,它带来截然不同“授体者”和复制品的影响。不M同卵双生子,虽然把他们一生下来就分地抚养在不同的环境里,但他们终究是同时代的人。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提醒我们,要通过“无性生殖”法来复制和授体者一模一样的人,是一个不近人情、不符合科学原则的幻想。我们只能抱这样一个期望:从伟大物理学家身上取出授体来进行“无性生殖”,我们大致可以肯定这样的复制品——Clones——虽然不一定是物理学家,但是一位有智慧的学者,一位物理从业人员或竟然是一位伟大的什么——什么——什么……。

与任何人不同

一个用“无性生殖”法所复制出来的人无论如何不能绝对和授体者一模一样,这种论述在本文里已较详细地介绍过了。这里再要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这样复制出来的人,他们的始创祖先和骨肉关系不但与授体者不同,就是和全世界一切的人都是不同的。(和他们同样复制出来的人除外)一个复制人不可能有像其他由生物正常行径所生出人的父母。他和授体者在生物学上的关系也是说不清楚和带有多角度性的。或许在某种极偶然的条件下他们成为同卵双生子,但不能符合这个名称的真正定义。这样的情景只能说:人类尝试到一次新的生物关系。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人能彻底说明由“无性生殖”法复制出来的人和授体者在各方面的特殊关系,和正常人与人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人的发育,甚至带给人们精神状态的困境。人类对这些特殊关系的问题是远远没有搞清楚同时也毫无经验。也有这么一个可能性:无性生殖的Clones有快乐的前途。许多有智慧和高超思考能力的科学家希望永远不搞“无性生殖”法去复制人类。美国洛基菲拉大学校长,著名的遗传学家J. Lederberg说:“从来没有人能给我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叫我去为‘无性生殖’复制人花一分钱。”当然一个大富翁的虚荣心也不能成为合法的理由把一个自己的复制人Clone——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继承他的财富。因为这会带来十分复杂和严重的问题和后果。

然而对于“无性生殖”复制人的问题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许多人赞成用这个方法来复制人。因为世界可能发生核武器战争,许多人会受到核武器射线的摧残而失去生育能力,或者造成广泛性的遗传基因毁灭或变化。当然这种争论不应阻碍对动物,尤其是家畜,进行“无性生殖”的研究。这种深入的研究工作会带来两种好处,一、科学家们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二、在这饥饿和通货膨胀所笼罩的世界,用这个方法得到大量的蛋白质——肉和牛奶,岂不是一件好事吗!不幸的是,用“无性生殖”法来复制人,那会给世界带来极严重的道德破坏问题。仅仅阻止人们研究“无性生殖”法来复制人——Clones——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译自Fortune1978年19卷6期。邱惠安译,韩莘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