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刊自今年第三期起已陆续刊出本届科普译文竞的一等奖获奖译文,并请部分评委会委员写了评语。二、三等奖的获奖译文我们也将挑选部分陆续发表,请读者注意。

在海拔近9,000米,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周围,翱翔着各种各样的鸟,在深约11公里的大海深处,生存管海参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大部分生物固然集中在热带森林,温带的陆地和海洋,然而在沙漠和两极地区,尽管生物生存不十分明显,还是可以寻觅到一些痕迹。凡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被称之为生物圈、其厚度约为19 ~ 20公里,这个生物圈覆盖着整个地球,其中包括大气圈的底层、茫茫的海洋地表和一小部分地壳。在这个薄薄的生物圈的洪水中,咸水中,地上和地下,生存着上百万种动物和近50万种植物。

一、任何生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植物与动物相反,不直接以其他生物为养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离开其他生物而独立存在。即使一棵植物生长在茫茫的沙漠之中或倒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它自生自长也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这棵植物“父本”和“母本”之间花粉的传播,可能是通过某些昆虫进行的,形成这棵植物的种子,多半是由一只鸟带来的。它在土壤中所摄取的硝酸盐,是由一些细菌酿造的。动植物相互依赖,一小群昆虫,数量可能很小,依靠这棵植物的遮蔽和它所提供的食物而得以生存。

动植物在生活中相互依存,它们同属于人们所说的一个生态系。生态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动植物在生物圈内构成了同质组合。群落生境与生物群落相互结合和影响,这就构成了生态系。同一生态系内的动植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动植物的各个种都可以在这条食物链中找到自己的食物、养料和生存条件。群落生境的面积可大可小(一块充满海水的凹石,一个小水塘或者一片辽阔的针叶林,都可以成为一个群落生境)。但每个群落生境都与它周围的群落生境,或者包括它在内的另一群落生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一生态系的各种动植物组成一条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而这条食物链只不过是另一条更大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这条大食物链把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都连在一起,它可称得上一条生命链。

二、自然平衡

连结所有生物的纽带,以及群落生境与生物群落的相互依存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稳定的或周期性的总关系网,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平衡或自然平衡。这种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为它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人类灭绝了一些生物种类,迁走其他生物,污染空气或海洋,破坏自然环境,以半自然环境(荒原,农田,牧场),或者非自然环境(居民点,联&企业),来代替自然环境,这就在局部和整个生物圈内,使自然平衡处于危险状态。这种自然环境的改变,即使表面看起来是合理的,也往往会加快土壤的贫瘠,造成动植物流行病的增加和对环境的污染。

一个生态系内的生物为了生长和繁殖,它们都从有机物中摄取大量的能量。一部分食物穿过整个食物链,又回到它原来的起点,但大部分食物却需要得到补充。能量潜力的这种更新过程是依靠植物来进行的,因此,没有植物,任何生物都不可能存在。

植物利用一种取之不尽的外部能源——太阳光,来吸收所有自然环境中都存在的两种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又不断制造出新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变为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形成植物物质。同时植物还散发出氧气。

一些动物吸入氧气,并以植物为食;另一些也吸入氧气,但却以别的动物为食。无论是哪种情况,食物链上所有环节的形成过程则是一样的:糖经过氧化后消失,而这种化学变化却释出生物发育中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植物在保持自然平衡中起着三重作用:它生产食物链上的基础食物;吸收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又更新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对植物自然生长的任何改变,即使是有节制的改变,都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于仅用在一个季节中呼出氧气的农作物来取代终年提供大量氧气的森林,就可能使大自然的平衡处于危险的境地。

三、食物链

每个生态系都是围绕着一条食物链组成的。一般情况下,群落生境越大,那里生活着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使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就越长,越复杂。我们来看一下一条比较简单的食物链(或可以说是一段食物链),植物叶子中的养分被毛虫所吸收;毛虫又被一些食虫昆虫吃掉;这类昆虫又是一些小鸟的捕食对象;这些食虫的小鸟最后又成为一些大型捕食性动物的猎物,它们常常为一些没有天敌的昼行性猛禽所捕食。

四、动物金字塔

食物链每一个环节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它的前一个环节,而反过来,它本身只有一部分能量被下一个环节所摄取。这样,从植物身上转到毛虫身上的能量低于毛虫转到食虫昆虫身上的能量;依此类推,均是如此。各个物种都是这样从整个能量潜力中提取能量,这就保证了它自身的生长。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个食物链环的动物比前一个食物链环上的动物个体大,但数量小。如果把一个食物链上的所有生物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一层比一层小,消耗的能量也一层比一层小。

各种生物间的互相依赖使食物链保持平衡,并能自动调节:比如,食虫鸟类过多,会自动引起昆虫的稀少;这些鸟类又因为找不到食物而变得稀少起来;但鸟类的大量死亡,又会使昆虫重新增长起来;这两种动物的平衡增长,使它们又回到原先的起点,食物链再次恢复平衡。

五、环境的作用

上面我们只研究了从植物到大型捕食性动物的循环,但自然界的平衡也受其他关系的制约。植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接收阳光,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把这些东西制造成有营养的物质,但植物自身的生长也需要无机物,如硝酸盐,磷酸盐,而这些东西在土壤中含量又很有限。正如能潜力一样,这些无机物穿过整个食物链,每种生物都吸收一部分。因为这些无机物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也需要经常得到补充。不然的话,植物就会死亡,生态系的各种动物也就会随之而灭绝。无机物的回收靠微生物、细菌和一些苔藓植物来进行,它们使死亡的动植物腐烂,又把所有生物都需要的矿物质还给土壤。这就使得植物又能开始新的循环。

六、平衡与不平衡

由于任何生物都不能离开别的生物而单独生存,保持一个生态系的平衡是件很难的事。外部很小的一点影响都会使生态系的平衡处于危险境地。我们已经谈到破坏森林,污染空气和海洋,及滥杀某些动物的情况。人类对自然界所造成的重大威胁还远不止这些,比如破坏海岸,使河流改道,滥用杀虫剂等。实际上,人类对自然界无论多么微小的改变,都有害于自然平衡,如果动植物不能适应这些改变,还会引起一系列后果不堪设想的生物灾害。澳大利亚兔,就是一个事与愿违的很好例证:1950年,澳大利亚引进了三对欧洲兔。由于没有天敌,这三对兔繁殖很快。几年内,澳大利亚简直成了兔的世界。肥沃的平原变成了荒漠,农民不得不用篱笆把自己的庄稼围起来。1960年,澳大利亚人又好心办了坏事,犯了第二次错误。他们企图用兔子粘液瘤病来消灭兔子。一部分兔子因这种病而死亡,然而幸存者及后代,却产生了一种天然免疫性,它们又迅速大量地繁殖起来。兔子不仅对农作物,而且间接地对动植物区系继续构成一种经常性的威胁。

七、气候与自然环境

大部分动物栖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常常栖息在地球上某一地区。

大部分动物栖息在仅有的一种自然环境中,地球上常常只有某一个地区有这些动物。

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它分为六大植物区,这六大区再分为许多亚区。每个区的气候都各具特色,气候决定植物种类,植物又决定栖息在这里的动物种类。

两极和苔原地带气候严酷,但其间仍生存着少数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企鹅,它生活在南极洲的冰上。北半球苔原南部覆盖着大面积的北极森林。栖息在这里的某些动物,如驯鹿等,夏季来吃苔原地区上稀疏的草。温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更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它受人类的破坏也更厉害。人类破坏或改变了温带地区大部分自然环境。动物最密集的地区是热带草原和潮湿的热带森林,在非洲尤其如此。沙漠地区缺水,因而动物很少,但在这里能够栖息的动物,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这些适应性有时好像奇迹一样。

[《新动物百科全书》,(法),第四部分]

译文推荐

这是一篇介绍和普及生态学知识的好文章。它的内容涉及到当前世界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生态平衡,由于人类在无意之中做了不少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蠢事,已经引起了严重的,不堪设想的后果。本文通俗易懂,译者对原文的理解颇透,能较熟练地运用增词、减词、词性变化、重新组句等技巧,所以读来如流水,没有生硬之感;但又基本保持了原文的风格,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译文。

由于原文是《新动物百科全书》中的一节,它本身的文字相当严谨。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译文看,有个别地方词义引申过远,不切合原意;有的地方似有“随心所欲”之嫌,这是需要今后注意的。

——郑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