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木恢复生机,吐出嫩绿枝芽;森林里的熊和其他冬眠动物从长眠中醒来,冬眠帮助它们活着度过了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

科学家们发现,虽然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冬眠,但人的化学机体具有随季节变化的功能。比方说,有些人冬天所需的脂肪比其他季节多些,就是其中一例。

人类所具有的这种周期性化学变化功能堪称是继承祖先的一个例证。当时,原始人在冬天可能冬眠,或者至少在冬天活动量锐减。

上述论点的证据是由弗得里克 · 沙金特(Frederic Sargentell)博士揭示出来的。他于1980年逝世,生前一直在美国休斯敦的得克萨斯大学任教。他是美国新生学科“生物气象学”领域的开拓者。“生物气象学”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有何影响的一门科学。

冬令时节,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有所节制,以便使身体养精蓄锐,应付险境。这时,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关闭。但同时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从世界大部分地区来看,死亡率高峰是在冬季。

每当气候一变化,人体也要迅速适应这一变化,以便保持体温稳定和其他生理机能稳定。例如,在夏季热浪温度高达(约40°C)时,如人体不能正常降温,就会招致永久性大脑损伤。如生活环境的气温为70°F,(约21°C),空气湿度为50%,而且无风,那么会感到舒适宜人。但同时,身体内部仍需尽力保持98.6°F(37°C)这一正常温度。如果让人体正常温度仅仅降低9°F(约5℃),人也会立即死亡。

人体的主要温度调节器是大脑中的下丘脑。举例说明其工作机能:如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你把盖在身上的棉毯掀掉,下丘脑会在一秒钟内探知血温的下降,并命令身体自卫。在1 ~ 5秒钟内,所有皮下血管开始收缩,以减少身体热量散发。如在严寒下,实际上下丘脑指示停止了皮下血液流动。因此,使皮肤变得冷硬、苍白。同时下丘脑把这部分血液调入内部保养心脏和大脑等关键部位。

下丘脑的反应速度不亚于热的变化速度,血温的上升激发下丘脑命令皮下血管扩张,使热量加速散发。它也可以命令汗腺出汗,汗水蒸发使人感到凉爽。

在紧急状态下,下丘脑可对全身实行独裁,它可以调节控制身体的水量分配,调整细胞消耗能量的速率。它可以叫人打冷颤——一种产生热的动作。

下丘脑和身体的其他控制系统在冬季和夏季可以进行协作,使身体机能维持平衡,在某一特定季节中,共同使身体保持化学上和激素上的正常水平。这是一种气候适应过程,它可以解释下列现象: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寒流和热浪开始几个星期后,我们就感到适应了。如果从严寒的芝加哥旅行到凉爽宜人的洛杉矶(在加利福尼亚州),就会感到“有点冷”。原因是已经适应了芝加哥的气候,在加利福尼亚州太阳照射下,汗腺出汗蒸发,使皮肤感到“冷”。

—年中最使人紧张的是过渡性季节,尤其是春季。当下丘脑和其他器官感觉到春季到来时,某些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人新陈代谢过程会突然加速。血液中的酸度可能增加,含胆固醇和含糖量高的血液会冲刷血管。某些人活力大大增强,血中激素大量增加,以至于使青年人春情萌动,胡须、毛发等生长速度加倍。

但也有一些人经受不住春季这个过渡性季节变化。精神病院病人在气温升高时入院人数较多,美国在三月下旬和四月份自杀率最高,气候的不正常可能是主要原因。春季,来自亚热带的暖气团好不容易才把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团赶走。天气突然变暖促使人体开始调整,以适应新的季节。但有时冷空气又重新返回,并出现春冻,这样会使人体变化出现紊乱状态。

春秋两季是易起风的季节,有些风的声波、振频太低,人耳朵不易听到,但皮肤可以感知。科学家们发现这样的次声波会影响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称春秋两季刮的热风是妖风,因为人们常把它们与疾病、车祸以及工作事故、犯罪和精神病联系起来。如美国西北部的支奴干(Chinook)热风,南加利福尼亚的圣 · 安挪(Santa Ana)热风,意大利的西拉古(Sirraco)热风(从非洲吹来),以及中欧的弗因(F?ehn)等热风都在其例。

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汉德森(Hadassah)大学医疗中心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所,有一位弗立克思 · 索尔曼博士(Felix Sulman)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发现以色列人口的30%都有受到季节性沙拉巫(Sharavo)热风影响的征候。有些人在热风到来前12小时就开始头痛、恶心、易怒、不能自制。研究人员发现,在风经过路线的空气中所含离子(带电微粒)成倍增加。正离子和负离子之比(通常为1.2:1)在热风临近时会急剧上升。

索尔曼博士的结论是:由于离子平衡的破坏,使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身体内部引起重大化学变化:这些人的血液中增加了大量血清素——大脑中传递信息的激素;另有些人患甲状腺亢进症,而甲状腺激素是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一些热风病患者,由于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患一种索尔曼称之谓“肾上腺衰竭综合症”,病人感到神经紧张、抑郁、疲乏。

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空气离子研究室创建者阿尔伯特 · P · 克鲁格(Albert P. Krueger)博士,在1960年的一次研究中,用动物做试验时发现,负离子能减少动物血液、身体组织和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相反,正离子增加血清素含量。克鲁哥尔和索尔曼就此推断:热风之所以使人致病,就是所增加的血清素在作怪。解毒剂就是一种能产生负离子的东西。

50年代以来,医生们就已经发现经过负离子化的空气有助于加速烧伤的痊愈。很显然,它具有使人镇静的功能。到1980年,对负离子发生器又出现狂热(这在六十年代曾流行过)。美国人一年中购买这样装置的数量达24万只。每只售价70 ~ 250美元。然而,最近研究人员发现自杀者和精神病慢性患者的大脑中血清素明显缺少;而且血清素缺少与焦虑、失眠、抑郁、易怒以及暴力犯罪等症有联系,这说明负离子发生器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益处。

而且有许多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对离子影响人体健康的论点表示怀疑。他们争辩说,目前的研究还不能概括其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看来,这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32

有的生物气象学者认为,鉴于人体内部能因天气变化而引起化学变化,医生在治病时应考虑气候影响。有一百多种常用药可与天气影响一起发生作用,例如,咖啡因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保暖身体;尼古丁能使四肢的血液流动收缩;酒精、大麻和安非他明(苯异丙胺)可使皮下血管扩张,并散发热量。在热浪到来期间、如果医生麻痹大意给病人开了镇静剂,就可能使病人失去出汗降温能力,导致病人死亡。

并不是只有气温这一个因素与药物有关。人体可以觉察到大气压力的细微变化,而且立即调节体内血压水压,进行补救。有一项研究发现,在海平面高度、好天气条件下服用才能安全的毛地黄强心剂,如果在气压低的情况下服用(如登山旅行、飞机上,或是在大风暴前气压下降时),就会引起致命的危险。

在西德,医生和医院官员们可以使用一个专用电话号码了解到一份有关天气对人体影响的报告,名为“生物预后”。具有代表性的报告可使医生引起警惕,注意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他们会因精力不集中和疲劳造成事故。而且必须细心观察可能会出现的血液循环紊乱和血栓。

然而在美国,医学教科书上很少载有天气影响的内容,而且仅有为数不多的医学专业讲授生物气象学的内容。总之,对人体如何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有较深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提高健康水平。

[Reader's Digest,198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