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采访明凤(下图)是因为她做的课题“小RNA和水稻缺磷的响应机制研究”。我尽管是生物学外行,但由于职业的缘故,比较关心生命科学的进展,microRNA这几年很热门,2002年曾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一。但是好像很少看到国内干这一行的人在这个领域做出有影响的工作,明凤我以前完全不认识,尽管她所在的复旦大学遗传所我有一些相熟的朋友。看到“小RNA”登上了上海启明星项目榜单,我眼睛顿时一亮,于是有了这次访问。
和相对宽敞的实验室相比,明凤的办公室显得较挤,几个平米的房间还放了几个研究生的小写字台,房间墙壁张贴了研究生的课题报告,上面还有作为导师的明凤给出的评语。落座后我发现明凤很漂亮,好像多少有点混血儿的模样,年方37岁的她现在已是复旦大学遗传所的博士生导师、遗传所下面的某个从事植物遗传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在了解了我的采访要求后,明凤给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
明凤老家在牡丹江地区亚布力林业局的一个林场。家中最小,上面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爸爸是医生。她从小喜欢植物、花卉,惊叹于大自然何以能造化出如此斑斓的色彩。只是到了高中、大学后她才知道植物的分色,是由决定花色的基因确定的。于是她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并在那里读到硕士毕业。尽管她没有考园艺,而是考了应用性更强、需求更大的农业,但对植物的喜好一直没有变。
硕士期间做小麦的组织培养,这也是明凤在科研上迈向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开始。当时在农业院校搞组培的,到大田育种很受鼓励和肯定,但明凤明白未来的主流是基因工程,所以她有意识地加大了这方面的训练。硕士毕业后,明凤来到北京中国农大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参与了其导师中国农大植物营养系张福锁教授主持的关于氮营养分配的中德合作项目。此外,她还选择了从生物技术到数量遗传的一些课题,在中科院遗传所朱立煌研究员指导下,参与了水稻磷营养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工作。这时(1997),明凤觉得自己开始走进了遗传殿堂,“那时我工作非常投入,没有节假日,二年就完成了三年工作,当时并没有博士生要发SCI文章一说,但我二年里发了二篇SCI。”博士第三年,明凤以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中德合作项目,锻炼了管理、安排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2000年,在朱立煌老师推荐下,明凤来到复旦大学遗传所做博士后研究,导师是沈大棱先生。复旦遗传所是中国遗传学研究的重镇,到了这里,明凤才知道什么是完完全全的遗传学,对她来说很多东西是从头学起。谈家桢先生创立的复旦遗传所的良好学风及其与国内外的广泛联系,使明凤的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提升,加上自身的努力,到上海后的第一年她就申请到了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依然与磷酸转运蛋白有关,这是明凤科研生涯的第一个基金,经费虽只有1万元,但信心由此大增。从1997年到现在,明凤一直致力于植物遗传中磷酸盐转运蛋白与磷素短缺的研究,逐步做到小RNA。
为什么会关注小RNA?明凤说,她平时对国外文献一直很关注,前年她就注意到小RNA的文章多起来,跟踪后发现在植物领域中,小RNA的文章主要在发育和逆境生物学方面,而且这些文章往往都能发在非常牛(影响因子很高)的刊物上,这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今植物遗传学的发展可能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这时,明凤和她的同事也感受到学院和所里的压力,作为名校的基础研究人员,论文所发刊物的影响因子希望达到5~10或者更高。而这以前,明凤说她们这个实验室通常只能发到影响因子在3左右的论文,远远达不到要求。大幅提升论文档次意味着必须瞄准本专业世界一流刊物的走向。小RNA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
在对国际上围绕小RNA的热门文献做了仔细研读后,明凤觉得自己这几年所作的营养、高低温等都与逆境生物学有关,“我心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提高一些呢?我们去年开始转向,我关注到小RNA与磷有关系,在水稻中磷的缺失是一个常见现象,从小RNA来思考其中的关系可能会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在今年申报上海启明星跟踪计划的立项说明中,明凤对用小RNA技术研究水稻缺磷的意义这样表述:“国内外对于miRNA调控发育以及非生物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报道,在最近几年中飞速发展,多发表在顶尖水平的杂志上。但研究材料多以拟南芥这一双子叶模式植物为主,对于水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项目进行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同时为国际领域范围内进行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事实上,在得到此次启明星跟踪计划资助前,围绕磷酸盐转运蛋白与磷素短缺的研究和水稻缺磷等,明凤已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人才基金、启明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的支持。尽管启明星跟踪项目下达不久,但明凤说她和两个研究生已经拿到了水稻的6个小RNA,构建了表达载体,进展比较顺利。谈到这方面研究日后是否会有实用意义时,明凤认为是肯定的:“这也是小RNA研究会引起如此关注的原因吧。例如我们课题组正在做的是如何提高植物对磷的反应,尽可能使植物吸收到土壤中的磷,尤其对水稻土低磷占到30%的胁迫土壤,这种研究会特别有价值,一旦能取得突破,会提升水稻的产量”。但是明凤一再强调,他们现在开始做得还是在基础科研的范畴内,主要是想搞清水稻缺磷的机制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而这离大田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明凤是在2002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留校任教并于当年评为副教授的,2007年底,她以副教授身份晋升博士生导师。迄今,明凤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共14篇,2004年成为国家自然基金的植物遗传方面的评审专家,2005年成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的高级专家。能取得这样一份成绩单,明凤归结为:“我这个人一直很要强”。
尽管如此,明凤在访问中坦言,作为名校老师和课题小组负责人,她时时感到有一种发高水平论文的压力。重压之下,明凤说她会做一些改变,例如以她的性格,她不太会主动和人寒暄,有些社交性质的会不愿意参加,这样有可能失去了一些信息沟通以及和人合作的机会,“有些会还是要参加”。
作为博士生导师,明凤对学生要求很严,她要求研究生每月交科研报告,她会篇篇认真阅读,从中评出优秀报告,给予奖励。学生还被要求每学期要有自己的规划。她对学生做科研抓得很紧,只有真正投入的学生才给他(她)论文上署名的机会。
尽管主攻方向是水稻磷素短缺与磷素的动态平衡等,但天性喜好植物的明凤说她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兴趣,到了上海后,她这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2000年以来,她在树种与花卉方面的研究先后拿到了近10项科技项目,其中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重大项目“蝴蝶兰快速繁殖、周年催花与花质的遗传改良研究”、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世博会期间(5月~10月)开放的花卉品种选育”、重点实验室探索课题“月季热激蛋白与真核起始因子提高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耐性机理研究”等。
喜欢花卉的人,通常生活情趣也比较高,目前还是两人世界的明凤闲暇时会到会所健身,尽管家里花多,但路过花店,有时忍不住还是要买点花,家中装饰风格为田园式,办公室到处摆放植物。平时她喜欢运动、跑步,上大学时她越野赛跑第一,为四、八百米冠军。今年参加生命学院运动会,她赛跑拿了第二,超过了很多的学生。
在科研与生活中,明凤一直在快乐的赛跑......
江世亮采写自2008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