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指学术上有所专长、团队效应突出、具有推动医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能力,并在重大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尤其是在疑难复杂疾病的救治及重要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具有显著工作绩效的医学人才。
 
  由于中医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社会背景,中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其特殊的思想和模式。对此,结合科研、临床与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六结合”培养模式,即:“中医与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医古文与外语结合,医药学与生物学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
 

一、中医与西医结合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工作中很重要的方针政策之一,是根据我国既有传统医药学,又有现代医药学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目的是要团结中西医,使中西医互相提高,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作贡献。医者,重在治病救人,中医西医虽认识方式和治疗手段不同,但目的同一。所以作为中医出身的人才,更应该在扎根中医的基础上,努力学习西医,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使病人得到最完善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面,需要中西结合。西方医学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日新月异,但也不是说所有的病都有办法;中医药学很多方面有独特优势,但也不是“包治百病”。中医药学是比较更强调宏观和整体的,西医则是强调局部的和微观的,两方面互相取长补短。例如肿瘤治疗,我们常常是用化疗药或者放射疗法,但是用这些疗法常常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毒害作用,病人常常不能完成疗程,不能得到较彻底地治疗,毒副作用也很大。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均认为肿瘤之形成乃正虚邪客所为,其治疗亦应以“扶正祛邪”为本,可有效地支持肿瘤的化疗与放疗,这种治疗被外国人称为肿瘤中国模式的治疗。诊断方面,也需要中西结合。现在很多评价疗效的不确定性较多,不少文章重复性较差,所以评价疗效需要有科学的方法,需要中医、西医两方面的认识结合起来评价。比如说有的高血压病人表现为阴虚肝旺,这个西医不重视,如果西医和中医两方面结合起来,评价就全面了,这就是病证结合。怎么正确评估疗效,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做工作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科学研究,更需要中西结合。中医科研不仅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而且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比如中药青蒿,在70年代就可以从青蒿里提取青蒿素,现在也很了不起,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青蒿类药的药物是有效的治耐药的恶性疟疾的抗疟药。还有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的科研工作,他们从砒霜里开发三氧化二砷来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效果很好,其治疗作用的靶点很明确,所以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成果,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跟方法去发展它;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疗效机理的研究,也需要很好的研究,应该与当代科技进步交叉,比如说基因组学的发展,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等等,各方面要结合起来。
 

二、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

  有些学术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停留在“空战”、“笔战”、“持久战”阶段,坐而论道,引经据典,从概念到概念,从古人到古人,缺乏科学有力、令人信服的根据,很难取得学术界的公认。
 
  长期争论不休不如多干实事,在实践中寻找正确的前进道路。在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研究中,仅仅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仅仅从医史角度进行史学研究也是不够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是为了治病救人,保障人类健康。因此,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实际,为实际服务。同时,也要防止将医学理论研究变成哲学理论之争、各种学派之争。中医理论的主体是医学理论,是治病救人的理论,应以医学理论研究为主,不能用其他理论喧宾夺主,甚或取而代之。
 
  我们脊柱病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10个具体治疗方剂,并提出脊柱病“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方案,成为科室治疗常规,并正在开发6个中药新药,为降低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率不遗余力。我们还整理了上海王氏武术伤科临床特色,与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电视台联合录制了“颈肩保健操”、“脊柱侧弯体疗操”等,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内容,以“健康直通车”形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发展了中医脊柱病学和中医骨伤康复学,今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医古文与外语结合

  要成为中医领军人才,除了要用扎实的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有效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的能力。作为领军人才,就是要能够追踪现代前沿科学,在医学的很多领域,像美国、德国、日本等是领先于我们的,而现代文献更新速率非常快,要等别人翻译好再看,已经落后了,所以必须自己能够快速阅读外文。而我们要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国外去给人家看,得到别人的认可,又必须能够撰写外文论文。而现在中国与国外的科研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想让中医走出国门,能够参加国际性会议,听懂国外最先进的研究思路和理念,甚至在大会上发言,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不会是不行的。殊不知,作为领军人才,不仅要学中医,会用中医治好病,还要懂得如何利用最先进的理念来研究中医,甚外国人接受中医。
 
  我们就要求我的学生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和整理,要求他们必须向国外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近5年来,我们的团队共发表31篇SCI收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到113,包括中药复方和有效组分调控椎间盘代谢的文章。有5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和3名全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研究生10多人次获得多种优秀论文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选派8名博士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哈佛医学院、伯明翰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7人次获ASBM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和Webster Je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中医脊柱病”团队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和“学习型团队”,并承担着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四、医药学与生物学结合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人是生物的异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作为中医的领军人才,不应将自己的眼界仅限于医学和药学,而应当扩大到广泛的生物学领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生物微观领域的研究包括细胞、蛋白质、DNA等,包括植物学的研究等无不与医学有关。如我所建立的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和抗Fas抗体诱导椎间盘软骨细胞凋亡模型都发表在国际脊柱病学研究方面最高级别杂志Spine;建立了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和大鼠椎间盘退变基因数据库,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的学术思想和“脊柱平衡学说”,证明“益气化瘀,标本兼顾”法可增加椎间盘内营养供应、抑制化学性炎症和局部免疫反应,达到总体正向调节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我们还应用基因敲除小鼠、逆转录病毒、原位杂交、Western Blot等方法,发现了Runx1和Runx3及其亚型MASNS和MRIPV能够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过程中,Runx1、Runx3和Runx2先后发挥作用,并有一定的叠加与协同,从而证明转录因子Runx整个家族在骨骼发育成熟的不同阶段具有重要作用。成果入选美国第26届骨矿年会、美国第51届骨科研究年会并作大会发言,论文发表在国际骨代谢和生物化学方面最高级别杂志JBMR和JBC(影响因子都大于6),拓展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研究领域,得到美国骨代谢研究方面著名专家Regis J O’Keefe等教授的高度评价。并首次利用含报导基因克隆细胞株和基因敲除小鼠筛选了黄芪、川芎、麝香、仙灵脾、补骨脂、蛇床子等中药内的单体对BMP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目前已经发现十种中药活性成分有明显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为开发新一代中药新药奠定了基础。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中医现代化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为现代社会服务并渗透到医药卫生事业各个层面的同时,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防治疾病的疗效原理,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和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医学体系,并在探索生命科学规律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如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显著特色和优势。自《周礼》记载医事分类,明确了损伤疾病的学科归属后,并在《内经》理论体系的传承下,骨伤科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历代涌现诸多创造、发明。首创了许多辨证和治疗技术,如颞颌关节脱位,肩、髋关节脱位等复位技术以及骨折复位、固定、内伤治疗等均曾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政府大力扶植中医事业,鼓励中西医结合,走现代化道路,不仅坚持继承整理提高,同时大力提倡创新,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如骨折复位手法、固定器具、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等的研究,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原理等方面得到了阐明,从而推动了学科发展,做出了时代的奉献。
 
  目前,我所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进行中医药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骨代谢疾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建立了中医脊柱病与骨代谢研究实验室,引进并完善符合中医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技术,将芯片技术、Micro-CT、RNAi等运用到中医药的研究中,在国内中医院校率先建立基于表达特异性报导基因克隆细胞株的体外药物筛选平台,基于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动物的体内药物筛选平台。
 

六、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

  前面提到领军人才的内涵:一是领军人才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二是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带出一支队伍,即领军人才必须做到业务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
 
  管理的宗旨在于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领军人才也必须具备能够驾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创造最佳成果的能力。其实,人是一类因素,财和物则是另一类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驾驭能力。一是在人的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主动和被动是统一的。其中,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以及人的行为的管理。提高的工作效率还需要明确个人责任,通过建立工作制度和法规来保证。管理者必须使自己建立的组织机构的每个岗位都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并通过制度和法规把组织人员的行为纳入一个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秩序,才能使整个组织有机而协调地运动起来。二是提高物的效率:它不仅仅是指管理中的物质生产资料,而指在管理系统中除人之外的那些作为管理对象的一切物质成分。现代管理要求,任何组织都不能再通过高消耗来获取组织发展的机会,而应当把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作为挖掘组织发展潜力的基本途径,从而使组织更适于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除了具备管理才能外,中医药领军人才还需要有战略眼光,充分理解取势、明道、优术的韬略,明白“继承是立身之本,创新是发展之根”的理念。取势是要把握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大势,具备清醒的自我认识、开放的全球视野、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明道是明白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之道以及在世界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中有原创性的科研之道。优术是以古鉴今,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与医学的内涵,虚心学习并开拓创新之术。
 
  只有通过“六结合”培养模式,中医药才能在国际学术舞台有一席之地。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诗曰:“莫言下山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像这首诗的意境,不能认为解决一些问题就没有什么难题了,成功不骄,失败不馁,科研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求得发展,成长过程的关键就是要有信心翻过一座又一座困难之山,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