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对中国无机材料、陶瓷材料有大概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硅所),作为一家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硅所在BGO人工晶体、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等方面的研究一直享有盛誉;2005年,该所在纳米诊疗医学方面的一项工作――纳米药物分子输运车――获得当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该项工作对于硅所的意义在于开拓了无机生物医用材料的新方向。
 
  上周我对该所获得2012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的步文博(见图)研究员的采访,更加深了我对硅所在纳米生物医疗方面不断进步的印象。
 
  按照启明星采访文章的惯例,我还是先从采访对象的成长经历说起。
 

辗转曲折,最终如愿进入材料研究圣地

  步文博是山东菏泽人,尽管是在乡野环境里长大,但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对子女的教育抓得较紧,步文博高中时的理想是能考进西安交大电子工程专业,但由于高中期间大腿骨折等原因他休学了大半年,加上高考时发挥欠佳,分数不理想,故被调剂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学风很好,不少高考未能正常发挥的同学都憋着一股劲,准备通过考研改变命运,当时步文博的寝室7个人,5人考研,后有3人考上。大三时,材料系唯一的教授金老师对步文博影响较大,让他知道了材料学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当时步文博对自己就读的陶瓷专业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坛坛罐罐上,但金老师的讲课和私下聊天让他的学生知道了陶瓷专业里除了坛坛罐罐,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步文博说他的考研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是有故事的。首先为了确保考研顺利,他没有选择最向往的目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而是选择了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陶瓷专业硕博连读,这样就从1997年到2002年在南京呆了5年。
 
  步文博说他真正接触科研是从南京化工大学开始的,跟着导师徐洁教授做功能陶瓷。当时徐教授正好在做微波材料的研制,这种材料国际上对我们禁运,98年起开始研究,到99年底开始试用,到现在为止,国内某型号警戒雷达上一直在用这种材料。项目过程中,徐老师发现步文博比较适合做科研,就希望他继续留下来读博。步文博本想到了博士阶段最好能考到硅所。但是徐老师的为人,特别是他们正在做的事对他很有吸引力,所以步文博就留下来了。
 
  步文博的博士论文是研究氮化铝-碳化硅复相材料,探究这种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其实从硕士阶段起,步文博就一直在同这种复相材料打交道,开始主要是着眼于这种材料的应用,尽快把它搞出来,博士阶段主要是分析这种材料的组分、微观结构及其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使其功能不断优化。步文博的博士论文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参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
 
  南京化工大学读研期间,步文博打破了在读研究生发SCI论文基本为零的记录,他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两篇SCI英文论文,毕业典礼,他作为全校研究生代表发言。这些年的研究经历也使他对无机材料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在再次面临到底是做博士后研究还是就业,或是到企业博士流动站等几种出路的选择时,他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博士后研究的决定。当时丘老师也希望他留下来任教,企业博士后待遇很诱人,但步文博最终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了到硅所――他一直向往的无机材料学研究圣地。
 

得启明星资助,科研方向转折终告成

  这样,在2002年,步文博就到了施剑林研究员任主任的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当时,施老师重点关注的方向是介孔纳米材料,而这和步文博做的陶瓷复相材料完全不一样,无论尺寸、应用领域都有太大的差别,对他来说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得从头开始干。在努力追赶的同时,他也在思考能否在施老师目前研究的大方向下,结合自己所长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如此,进硅所不久,他在施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课题。
 
  步文博告诉我,通常的稀土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射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他是想从镧系化合物复合微/纳米结构的构筑及特异光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将稀土发光材料做成特殊形貌的纳米材料,并寻找新的发光机理,他希望做到的是:如果尺寸做小,而且能发光,那么器件的小型化或许就可能实现了。
 
  2004年8月博士后出站后,他继续做这个材料,一直做到2007年。在此期间,他分别于2005年、2006年连续获得资助这项发光材料研究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步文博作为第一作者共发了四篇高质量SCI论文。而新型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也渐渐成为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
 
  访问中,步文博多次提到2007年的启明星计划对他的帮助,根据他的说法,2007年的启明星计划是他在研究方向调整的关键时期得到的最及时的支持,当时他正在酝酿在发光材料的基础上,探求将发光材料转向生物医疗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以往发光材料用于医疗成像诊断,主要是作为荧光示踪材料,让吞噬了这种材料的细胞发光,以作为诊断的靶标。而步文博想达到的是多模式联合成像诊断的效果,即既具有发光诊断功能,又具有磁共振影像学意义上的诊断功能,同时兼具高效的治疗功能。这一起步于2007年的启明星计划,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的纳米科技专项等支持的多模式高效造影剂项目,目前已在荷瘤鼠等动物实验中取得很好的效果;2012年,步文博进一步得到启明星(跟踪)的支持,主要是支持他将高效多模式治疗功能复合到这个材料体系中,让多模式(CT、MRI及发光)造影剂同时具有高效的肿瘤治疗功能。
 
  由于研究方向的转变,步文博整个2008年没有论文产出,2009、2010年也仅每年一篇论文,2011年有两篇,但从2012年开始,论文的产出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上升,包括2012年在国际生物材料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影响因子7.6)上连发四篇,在“欧洲化学”(Chemistry A Europear Journal)上有两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仅上半年,步文博就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ican Chemical Society)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分别讨论了近红外光控药物化疗、化/放疗协同治疗及热/放疗协同治疗,这三篇文章的新意在于,论证了新型多功能肿瘤诊疗剂不但具有多模式影像诊断功能,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新型多功能肿瘤诊疗剂可达到比传统单一化疗、放疗更好的疗效。
 

良师指点、厚积薄发,未来发展更可期

  鉴于步文博最近的这些富有新意的开拓性工作,国际著名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已邀请步文博撰写“基于稀土化合物的多功能肿瘤诊疗剂”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前的状态表明,步文博开始于2008年的科研方向转型是成功的。也正是因为他非常好的业绩和状态,在被评为副研后的第三年(2008年),他就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受聘博士生导师,此后不久,他被提为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除了对启明星计划心存感激外,步文博说他最想感谢的还有进硅所十年,施剑林老师对他的厚爱和帮助。在他眼里,施老师平时话不多,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学生和新入行者指引方向,早在2005年施老师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工作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时,他就找到当时正在做稀土发光材料的步文博,问起并和他讨论了这种材料与医疗应用结合起来的可能性。正是在施老师的支持下,步文博把主要精力转向发光材料与生物医疗的结合,未曾预料到的是,就这几年这个方向竟能做出那么多工作。
 
  有关基于稀土化合物的无机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多模式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读者可参见本期步文博的综述文章。我想表达的是,在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民生改善方面,我们国立研究所这些年的转型力度和所取得的成效是惊人的,谁能料想到,以做结构陶瓷、功能陶瓷、无机涂层等蜚声国内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如今在纳米医疗、肿瘤诊治方面也有积极的介入,并体现出强劲的实力,这真的令人刮目相看。
 
  这其实也是国际上的趋向,国际上这些年已有大批物理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生化学家,投向健康医疗行业,哈佛、剑桥等国际知名高校这些年都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和经验。
 
  访问中,我和步文博的一个共识是,希望上海市科技决策部门能进一步整合上海的科研优势和资源,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在这方面,集聚上海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各种资源的上海科技启明星群体可以有许多施展机会的空间,譬如在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科技英才为临床医疗上的若干难题协同攻关等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我和步文博都愿意为此做一些事,期待有更多的启明星来响应,也期盼上海科技启明星联谊会能将此列入议事计划,共同为中国百姓健康梦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世亮采写自201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