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于史蒂夫·瓦萨罗(Steve Vassalo)《设计之路》(The Way to Design)一书,该书是成为设计师创始人和创建以设计为核心的企业的指南。

 

 

  产生于15年前的设计思维概念已经过时,该运用系统思维了。设计思维是21世纪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这套方法论对于产品设计,对于组织机构如何解决问题,对于我们如何过好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力不断扩展,已远远超出商业和设计圈的范畴。大学、非营利机构甚至科学实验室都基于设计思维的原理进行设计竞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关于如何把生活看成设计挑战,甚至连一些小学都在教授设计思维的概念。
 
  不过,这个概念自诞生以来,已有15年的历史,大概一代人的时间。自从戴维·凯利(David Kelley)有所领悟,停止把设计与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方法称为“设计”,而开始冠名“设计思维”,这个概念由此诞生。而且,那时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现在每天从各种活动中产生2.5x1018字节的海量数据,这些活动包括互联网跟帖、手机操作、物联网传感器到购物交易等。数据量是如此庞大,以至于超过90%的现有数据都是近两年产生的。推特在两年的推文比有史以来书籍总量都要多。2002年,做一次人类的全基因组测序要花费1亿美元;而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凯利的“设计思维”的灯光将要熄灭。如今全基因测序只需1 000美元。到2020年,其花费将比一张电影票还便宜。
 
  现在的世界不仅比世纪之交更加无比复杂,而且更加深度联系和纠缠。全世界有37亿互联网用户,我们已经达到地球上每个人互联的一半路程。在美国,99%的18~29岁的人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全世界大约一半的成年人人手一部,据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拥有智能手机的成年人将上升至80%。跨平台移动应用公司WhatsApp创立还不到10年时间,现在其每天传送的消息量比SMS全球短信系统还要多100亿条。
 
  我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大规模全球系统中。如果不考虑我们和地球的所有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想要成为设计师愈发不可能。艺术家、教师亚当·沃尔珀特(Adam Wolpert)指出:“一个有机体越复杂,其能力就变得越大;其能力越大,就越能应对挑战和机遇。缺点是:一个有机体变得越复杂,就会变得越脆弱。”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更复杂能力的产物和导致失败的威胁之间保持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强调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需要融入另一个思考体系――系统思维,才能看到一个更宏大的整体。

 

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并非新事物,尽管很多设计师可能不熟悉这个概念。系统思维是一种分析模式,已经存在几十年。但是,在当今这个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发现这个概念具有新的现实意义。系统思维是一种思维定式,一种看待和谈论现实(即承认万物互通互联)的方式。系统思维把互相依赖的要素的整体视为关系和后果的集合,关系和后果至少与单个要素一样重要。系统思维强调整体的属性,这些整体属性既不是直接产生于要素的属性,也不是从要素的属性中预测而来。
 
  系统思维能用于解释和理解任何事物,包括供应链的库存变化、细菌及其宿主的种群量、叙利亚的动荡局势和某些当选官员的看似非理性行为等。正式的系统思维的词汇是一种因果关系循环:意想不到的结果、涌现性和系统动态性。实践系统理论家运用了诸如系统图、原型、库存和流程图、解释结构模型和系统根源分析等工具,所有这些工具都超出了本文的叙述范围。为了便于讨论,我将简要介绍冰山模型,并简要讨论系统思维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涌现性和杠杆点。
 
  我们可以借助冰山模型来解释推动系统思维的相关要素。“事件”处于冰山的顶端,它们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模式”是积累的习惯或行为记忆,来自对事件的重复和未经考虑的反应。“系统结构”是指系统要素的组织方式,这些结构形成我们所面临的模式和事件。“思维模型”是指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假设,这些假设产生系统结构。“价值”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即我们渴望什么,是形成我们的思维模型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生活在事件的层次,因为关注到事件比辨别隐藏的模式和系统结构更容易。虽然是潜在的系统实际上推动了事件的出现,但我们却耗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在冰山的顶端,就像泰坦尼克号在冰山的顶端触礁,因为我们看不到问题的真相,看不到隐藏在表面下的变数和影响。我们不理解行动对系统的影响就贸然采取行动,会使形势恶化。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你喜欢的高级咖啡屋招待你一杯特别差的咖啡,对你来说,那将是一个事件。而你将注意到模式是:从上午到下午、下午到晚上的咖啡师换班之际,产生差的咖啡的频率更高。也许产生这个差的咖啡模式的系统结构是:咖啡师换班是排好日程的,所以进来和出去的咖啡师之间没有交接。
 
  咖啡师具有的思维模型引导他们相信,他们只需负责他们研磨的摩卡和拿铁咖啡,无须负责换班之后的咖啡。这么说吧,驱使这一想法的价值是一种竞争的观念,即要比其他咖啡师研磨出更好喝的咖啡;因此,他们在下班的时候,不关心咖啡壶是否干净,或是咖啡豆是否研磨和分配妥当。
 
  通常的情况是:对于实际上是系统失效的问题,人们归咎于道德品质或人类过错,造成错误的人需要受到惩戒、重新培训或解雇。有人可能会说:“把犯错的咖啡师开除!”但是,具有系统思维的人则理解:这些是问题的症状而非原因。具有系统思考的设计师会知道:真正的答案是揭示什么模式或假设产生了那些次优的行为。我们不要只关注发生了什么事、何时发生的,还要关注这些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在上述假想的例子中,也许真实情形是:工作人员换班时比较磨蹭,这样前面班次的咖啡师和后面班次的咖啡师总是交叉。

 

如何理解系统思维

  理解系统思维有两个关键概念,一个是“涌现性”。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而不是各个部分的集合,是因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这些相互联系创造了反馈循环,改变了系统的行为。实际上,正是要素的相互联系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系统的涌现性只在系统中作为整体出现,并不在系统的要素中出现,这就说明:如果不把系统视为整体就不可能理解系统。
 
  你不能理解我们如何通过查看单个蚂蚁的触角或胸部寻找到一个蚁丘。一辆行驶在美国280号公路上的特斯拉汽车的涌现性包括:组装成汽车的无数零件、必须建造的全国充电站网格和用于导航的监管网络。在我们生活的难以分割的互联世界中,如果没有考虑部分的整体,也不可能(或没有智慧)解决局部的问题。
 
  所以,设计师该如何应对社会经济、技术政治的错综复杂性?我认为:诀窍在于带着一双善于发现“杠杆点”的眼睛去分析系统,“杠杆点”正是系统思维中的第二个关键概念。通常情况下,与其试图设计全新和完美的解决方案,不如找到将带来系统质变的量变区域,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为了我关于设计师创始人的项目,我采访了大型图片社交分享网站“品趣志”共同创始人埃文·夏普(Evan Sharp),他指出:“如今,万物互联,所有文化、所有交流、所有的一切都通过互联网。”因此,面对70亿人的庞大规模,“任何微小的改进都会产生巨大的累积价值。”这将违背大多数设计师的直觉,因为结果可能超出理想的设计方案,但是,针对现实的世界设计意味着:处理现实世界的实际限制,在面对妥协时试图精益求精。
 
  现在,我不想过度推销系统思维。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能够为非常复杂系统合理建模,从而引导出好的设计策略和结果。对很多设计师来说,系统思维是新的,可能有点震撼;因为作为设计师,我们通常聚焦于单个和独立的设计问题。但是,如果运用恰当,把系统思维方式运用到设计思维中,将为设计师创始人提供纵览时代问题的强大工具。专注于系统关系而非部分,认识系统的自组织性和涌现性、分析系统的动态属性等,从而理解和影响复杂的社会、技术和经济生态系统,你和你的组织运行在这个系统中。
 
  挑战在于:从分散的细节中超脱出来,开阔你的视野。尝试把世界视为整体并且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挑战,但是,要么你设计系统,要么你被系统设计。

 

资料来源 fastcodesign.com

责任编辑 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