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吉列明揭示了大脑如何控制激素产生的机制。这一发现对新陈代谢、生殖及生长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

罗杰·吉列明(Roger Guillemin)发现了大脑中控制内分泌腺(如脑垂体和甲状腺)激素产生的分子。他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对新陈代谢、生殖和生长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凭借在大脑中肽激素产生方面的发现,吉列明与安德鲁·沙利(Andrew Schally)和罗莎琳·亚洛(Rosalyn Yalow)共同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地时间2024年2月21日,吉列明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1969年秋,在历经十余年对数百万只绵羊的大脑进行分析之后,吉列明与其同事确定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的结构。这种小肽产生于下丘脑,然后被输送至附近垂体的前叶,并在那里触发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反过来,促甲状腺激素又刺激甲状腺产生调节身体几乎所有组织代谢活动的甲状腺激素。目前,全球有20多种药物使用这种下丘脑激素来治疗内分泌疾病和癌症,其市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吉列明出生于法国第戎。1949年,他从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在勃艮第的一个小公社担任乡村医生。他发现这份工作虽然令人满意,但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却有所限制。他曾表示:“在那些日子里,我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三张处方即可包治百病。”他对大脑和脑垂体如何控制身体对压力的反应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去听了匈牙利裔加拿大内分泌学家汉斯·塞莱(Hans Selye)在巴黎的讲座。之后,塞莱接受了吉列明的请求,让他跟随自己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

最终,这个项目持续了四年,吉列明也因此在1953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与塞莱的研究颇具影响力,但真正塑造其后续科学研究的是在加拿大遇到的英国生理学家杰弗里·哈里斯(Geoffrey Harris)。哈里斯认为,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信号来控制垂体前叶,而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因子,这些因子通过连接柄的毛细血管到达垂体。受聘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贝勒医学院后,吉列明决定验证哈里斯的假设。他最初的目的是纯化和确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结构。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进展缓慢,因此吉列明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假定的释放因子,包括TRF。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吉列明在纯化释放因子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释放因子是肽,即短链氨基酸,它们在下丘脑中仅微量存在。再加上下丘脑本身也只是大脑的一小部分,这就意味着纯化工作要从屠宰场获得的数百万只绵羊的下丘脑提取物开始。

沙利于1957年加入了休斯敦这支不断壮大的研究团队,此前他曾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释放因子。然而,在吉列明的领导之下,他感到怀才不遇。吉列明建议沙利另谋高就,自己则在1960年接受了巴黎法兰西学院的聘请。之后,沙利加入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杜兰大学,并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吉列明和沙利一直在相互竞争,这种情况并未因他们共同获得诺贝尔奖而改变。

休斯敦和新奥尔良的这两支研究团队几乎在同一时间成功纯化TRF,并确定了其氨基酸序列。不久后,吉列明将他的实验室搬到了位于加州拉霍亚的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在那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系列下丘脑释放因子(现在被称为激素),其中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以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1981年,索尔克研究所一支由吉列明的学生、美国内分泌学家威利·瓦尔(Wylie Vale)领导的团队成功纯化了难以捉摸的CRF,并对其进行了测序。

吉列明一生屡获殊荣,其中包括诺贝尔奖。作为勃艮第葡萄酒的品鉴大师,他在索尔克研究所担任所长期间(2007—2009),总不忘在午餐时间的教员会议上以白葡萄酒款待大家。他过着充满艺术和音乐气息的生活,与艺术家交往甚厚。他对自己与家人、学生、博士后、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视若珍宝。他留下的科学遗产充满活力,持续激励着后人探索科学的奥秘。

资料来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