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指出,再过20年,随着信息技术鼎盛时代的结束,人们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届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制药、保健、农业和食品行业将是率先被生物经济渗透的产业。生物经济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这种新经济形态的挑战?复旦大学几位专家的分析、介绍值得重视。

新的经济拉动力

  黄伟达(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当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初推动者之一沃森1989年在日本演讲时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大家都还觉得太超前。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比预想的还要快。现在国际上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我认为发展方向对的。信息技术还有20年寿命周期,而在此前后生物经济将趋于成熟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这一预测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从现在信息技术的背景看,它的芯片集成度已经趋于极限,而生物技术的需求则是永恒的。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际上是最大的。从狩猎到农耕,就是发生了一次生物学意义上的产业革命,把育种的技术导入到经济中来。一部人类发展史也就是在生物技术推动下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等外围的东西,而生物技术是要改变人的本身,特别是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都确定以后,这种变化还要大,进一步下去可能就要改变物种演化的规律。

  赵寿元(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医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到正在出现的预测医学,如对胎儿施行基因序列检测,就能判断其可能罹患何种疾病。预测医学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但是这种遗传数据涉及到隐私权,因为个人的遗传信息作为资料公布的话,那以后不管是保险、就业,连找对象都会有问题。生命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涉及伦理问题。现在的基因治疗之所以只用体细胞,而不用可以治本的生殖细胞,就是因为生殖细胞涉及基因组改造。生物技术既能改变外部环境,也能改变人的自身的能力,这是它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周敦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5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中发生了一个意义深长的变化,当时只有少数的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其中之一是丹尼 · 贝尔,即美国第一次出现白领工人的人数超过蓝领工人。

  白领工人主要是靠知识而不是靠体力赚钱。我认为现在提出生物经济也有历史演变。从经济学角度看,最早的财富代表是作为劳力的人。到后来农业社会是土地,再以后是原材料、市场和资本。到了现在,光有钱还不行,得有知识,知识比金钱资本更重要。现在出现的有钱没处投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好项目,归根到底是没有足够的好的知识。生物经济时代里更以知识为本,需要更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信息。

  谈到生命科学对经济的贡献,最近著名的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在做一项医学、生物学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课题。他们提出,人长寿给社会增加的财富,据计算全美国大概有57万亿美元,是美国80~ 90年代年GDP6倍。他们又进一步分析说,如果现在心脏病被治愈,将增加48万亿美元的财富;如果癌症治愈了,可增长47万亿美元财富。即使只有20%的治愈率,也可增加10万亿美元,比美国现在一年的GDP还要高。后来考虑到生命的延长不光是医学的贡献,还包括了生活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所以就计算为只占10%,那也有2400亿美元。由此可见生命科学对经济的贡献之大。

新的支柱产业

  赵寿元:从生命科学与经济的结合来讲,现在主要是医学保健业,另外是制药、农业等,这方面的发展特别快,因为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美国一些化工大公司很多都转到生命科学中来了,如杜邦公司现在就把植物基因种子技术纳人自己的范围。由于看到了基因组开发的商业前景,大批制药公司把钱投向基因组。在疾病研究方面,现在知道与遗传有关的单基因疾病约有6000 多种。所谓单基因疾病就是因一个基因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如猝死球场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所患的病就是由单基因引起的。这种病的特征是手指呈蜘蛛状,很细很长,打排球很合适,但这种人的心脏不好,很容易发生心脏猝死。除了单基因病外,更多的是包括肿瘤、高血压、I型糖尿病、哮喘等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常见病一多基 因疾病。国外药厂的主攻方向就是多基因疾病。研究多基因疾病的重要来源就是要研究家系,如南太平洋一个300多人的小岛,其居民大部分患哮喘,把这300多人的血液抽来进行DNA分析,看患病的人的DNA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以便分离这些基因。这种多基因疾病的基因拿到后就能制药了。

  黄伟达: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在生物信息领域的一场战争。生物制药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很可能治疗某种病的药出来后,就针对特殊人群销售,因为中国人得的遗传病症状和美国人的机制不一样,一旦有了针对性更强的药,你只能买他的。

  赵寿元:以前一种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如果只有10%的有效率,制药厂就会把它否定掉,现在美国的一些药厂研究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试图发现10%有效人群的基因和90%无效人群的基因有何差别,只要有差别,这种药就保留下来;将来开发出的这种药,投放的市场就是那部分有效人群,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钱。

  黄伟达:将来什么基因型的人,可以用什么药,都反映在一张卡上。一刷卡,该用那种药一目了然,连用药剂量也都有讲究。这种个性化医疗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周敦仁: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市场的细分化。穿的衣服,看的报纸,都有特定的人群,定向性越来越强。同样,今后通用药会被专门的药代替。

  黄伟达:当然生物经济不会是到2020年就完全成型了,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时从销售额、市场来讲,信息仍将占主力,但朝生物经济发展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赵寿元:要大规模实现生物经济的话,现在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做各种各样的生物基因组模型。从医药学的角度,要更多地了解病原体细菌,知道这些病原体有哪些特定的会引起疾病的基因,以便针对它来设计药物。还可以从病原体分析哪些蛋白质是特有的,把它作为一种疫苗。

  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生物经济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清晰。从一开始具有大型发酵罐、纯化装置的生物工程工厂发展到把基因转到哺乳动物细胞,利用其乳腺分泌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再进一步到利用家畜的膀胱来生产药物,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生物制药业成本,而且更便于生产加工。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进步中,生物经济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

  黄伟达:现在正在起步的一种新技术叫蛋白质芯片技术。一个高中生做一小时这样的实验,所得到的信息量相当于以前科学家做500只动物的实验,而且能够筛选到以前在动物实验中观察不到的东西,药物筛选由此将发生一次革命。这一技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竞争非常激烈。

  赵寿元:农业经济将是生物经济的主要收益者,本来大家都担心可耕地的减少,而生物经济的兴起会解决这个问题,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产生生长期更短、光合效率更高的作物。现在已经出现了可以立体化生产的作物。

  黄伟达:一棵苗在一间房间里可以长出几千上万个番茄的技术现在已经出现;而且今后的作物没有一年一生的概念,现在一年一生是因为到了冬天,温度下降造成的生理现象,如果在恒定气候的情况下植物就能几乎无限制地生长。

新的发展机遇

  周敦仁:生物经济的发展除了可能面临的伦理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点就是政府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现在的IT业网上管理严重滞后。生物经济这方面的问题要超过IT。比如人的一整套遗传密码一旦上网,并且很容易下载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把事情搞糟。

  发展生物经济需要有超前意识。尽管中国的资金没有人家多,人均自然资源也比人家少,但中国受过专 · 业训练的人多,智力资源多,这是中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当然国家要提供必须的基础设施,同时,要鼓励我们的科学家和—批风险资本家结合起来做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要这样做,由政府投资来操办是很难成功的。政府应该做的事是从机制、税收、金融上予以支持,要创造好的环境。美国加州拉霍亚一带到处都是生物经济小公司,这些生物技术小公司正在走当年信息技术公司的发展之路,现在成长的势头越来越大。

  黄伟达:中国应该有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的意识。现在中国的VCD很普及,而在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现在还在用老式的录像机,因为它们老的模式很难抛弃,如果你还是跟着这些国家,一步一步走,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的电话也是这样,在一些乡村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线电话的时候,已经开始进入无线时代了。生物经济概念的提出对中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有抓住这个机遇,我们才可能在自己的国土上长出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技术风险公司。

  [江世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