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538858(1)

 

  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投资家、慈善家约翰·邓普顿(John M.Templeton)爵士于2008年7月8日在他曾生活了数十年之久的巴哈马群岛的拿骚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在全球股市积聚了大量财富,先后出资数亿美元来培育人们对其提出的“精神实体”的理解。据邓普顿基金会发言人唐·莱尔(Don Lehr)称,他是因肺炎在拿骚的多克特思医院逝世的。
 
  该基金会颁发世界上金额最丰厚的邓普顿奖。由于基金会创始人对‘宗教进步’持有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热情,该基金会组织召集各种学术研究会议,在科学和宗教的模糊边缘上开展‘研究或探索’。
 
 
成功与争议并存
 
  在邓普顿70多年的生涯中,他的成就闪耀华尔街,他组织了几只当时最为成功的共同基金,带领投资者走向国外股市;他建立了多个慈善团体,每年投入7000万美元在金融与灵性问题上著书立说,推动涉及科学、信仰等领域内“大问题”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了全球首富之一,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移居巴哈马群岛,他接受了英国女皇授予的爵位,并以大量的钱财资助思想者和改革者,受助者中有:特里萨修女(Mother Teresa)、比利·格雷厄姆(BillyGraham)、亚力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I.Solzhenitsyn)、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以及基督教、犹太教、穆斯林、佛教和印度教的众多先贤。
 
  邓普顿的慈善行为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批评者说他的“精神实体”一词本身就相互矛盾,显示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根本对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宗教“进步”这一想法似乎是陌生的,认为在这一领域内的“发现”理所当然会招来责难。
 
  然而,邓普顿却不为所动。作为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生、一位大胆创新的投资家以及鼓吹思想开放、不拘泥于圣经刻板说教的长老会会员,邓普顿率先从遍布全球的邓普顿基金获利数十亿美元。据他自己所说,他每年都会与翘首盼望的股东们见一次面,为他们释疑解惑,他常把一句古训发挥得淋离尽致,那就是“低买高卖”。
 
 
100股股票起家
 
  1939年,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年26岁的他用借来的1万美元买进了104家公司约1美元股值的各100股股票,其中包括34家陷入破产的公司股票。若干年后,除了4家公司的股票毫无价值以外,其余100家公司的股票让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40年,他买下了一家小投资公司,这就是日后他的基金帝国的前身———Templeton,Dubbrow and Vance。1954年邓普顿开始设立共同基金,鉴于当时加拿大尚未开征财产所得税,为帮助股东们减少税款支出,他在加拿大设立了邓普顿成长基金。上世纪50年代,随着投资兴趣的不断高涨,他开始向核能、化学、电力和技术领域进行投资。1959年,他以5个基金与其管理下的6600万美元投入到基金上市潮中,获利相当丰厚。1954年到1992年间,邓普顿成长基金年回报率平均为14.5%,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基金。
 
 
调和科学与宗教
 
  1992年,邓普顿出售了相当于130亿美元的邓普顿家族基金,开始了他为之努力数十年的慈善事业。虽然他是美国长老会教派的年长者,他却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精神与灵性这一问题,他支持关于天堂与地狱的生动观点以及人类与上帝共神的看法。
 
  他认为,即便有了圣经和神学,人们对上帝也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于是他在1972年设立了邓普顿奖,旨在促进‘宗教进步’,这是一个包括哲学和与博爱、感恩、宽恕和创造有关的模范行为在内的主张。并把这称之为是纠正诺贝尔奖忽视宗教而作的一项努力。
 
  1973年,印度加尔各答的特里萨修女成了该奖的首位获得者,因为她的善行而接受了8.5万美元的奖金。在此后的35年里,这项在伦敦颁发的奖金已高达160万美元。近年来,该奖项的评判标准已被修订为奖励那些有关精神实体的研究与发现取得的所有成就。
 
  设立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康舍霍肯的邓普顿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其主要任务是管理邓普顿奖和促进“一切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宗教主题研究的工作”,从而为理论物理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以及一切从事有关博爱、人生目的和宗教信仰的本质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机会。时至今日,一笔15亿美元的捐款使该基金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维持旨在调和科学与宗教的当今颇具争议性的活动。
 
  许多持批评意见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无法调和的,为此而进行的所有研究都是天真的、唐吉诃德式的狂热,或者说这是一种试图把宗教信仰同等于科学知识的感情冲动。
 
  但是,维护该基金会宗旨的人却坚持认为,科学没有权利垄断真理,宗教与科学可以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2007年,查尔斯·泰勒在接受该奖时表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拆除当代科学和刻板的学术研究以及精神领域之间的籓篱。”
 
 
移民巴哈马
 
  邓普顿1912年11月29日生于离代顿60英里的一个名叫温彻斯特的田纳西小镇,代顿正是1925年轰动一时的斯科普斯“审猴案”的发生地。在该案庭审过程中,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和威廉·J·布里安(William J.Bryan)围绕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基督教的神创论展开了激烈辩论。当时邓普顿年仅12岁,但此案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影响并左右了他的后半生。他至少写了8本关于精神问题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在虔诚之家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成了该镇第一名大学生。1934年他几乎以全班最高分毕业,并获得了罗氏奖学金而成为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获法律硕士学位。1937年,他开始了在华尔街的生涯。
 
  那一年,他与原配夫人朱迪丝·福克结婚并有了3个孩子,1951年,他的爱妻逝世。1958年,他与艾琳·R·巴特勒结婚,但妻子又于1993年去世。不幸的是,他女儿安妮·T·齐默尔曼又死于2005年,他的一位继子马尔科姆·巴特勒早在1995年过世。
 
  如今,他与原配妻子所生的两个儿子仍然健在,在宾州布林马尔的小约翰·马克斯是一位退休外科医生,也是邓普顿基金会主席兼总裁,另一位是克里斯托弗,居住在伊荷华州的考尔法克斯。
 
  1984年,邓普顿捐资成立的邓普顿学院是他众多遗产中的一件,这是一所位于牛津的商业管理学校。1987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因他的善行而为他授爵。他在华尔街生活了多年之后于1960年代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成了一名英国公民并移居巴哈马。
 
  邓普顿是1960年代日本的早期投资者,以后又投资于俄国、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在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前,他已抛售了大量的股票与债券并在若干年前就曾发出过房价过高风险大的预言。
 
  在拿骚,他的资本净值已上涨到数十亿美元,但他仍保持相对适度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他驾驶着自己的汽车,把时间花费在阅读、写作和管理他的基金会上。每当下午时刻,他往往在他那幢座落在绿树成荫的莱福德岛山坡上的老屋内接待来客,待之以三明治和茶,俯瞰高尔夫球场与大海,还不时彬彬有礼地提出一些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