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论文发表60周年,国际著名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召开了一系列网络研讨会,包括在与DNA结构发现的科学家对话的同时,邀请了许多著名遗传学家讲述其后取得的一些重要科学进展。
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三篇描述DNA结构的论文:一篇是剑桥大学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的模型,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双螺旋结构;另两篇附加论文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和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他们的X-射线衍射图支持双螺旋结构的假说。
60年后的今天,科学界都在庆祝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基因组生物学》杂志为此组织了一系列网络研讨会和出版了一张海报,概述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历史:从1953年最初的发现到十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序列草图(尤其是近十年来,新的理论如潮水般不断涌现),探讨了DNA研究的未来,参与者不乏类似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这样的顶尖科学家。
为了纪念这一科学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基因组生物学》杂志专门为雷蒙德·戈斯林(Raymond Gosling)做了专访,请他讲述了这段传奇,当时他是威尔金斯手下的生物物理学研究生,是现在仍然健在的两个署名作者之一(另一个是沃森)。
故事引人入胜且不乏幽默。戈斯林在详细描述上世纪40年代实验室故事时指出,双螺旋结构这一重要发现纯属“偶然”:比如,瑞士生化学家如何获得优质DNA样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国王学院化学楼地下室进行繁杂的X-射线衍射成像准备工作,最后竟然发现回形针是进行纤维伸展的完美工具。为了产生清晰的图像,他们还使用了安全套来密封泵入氢气的相机瞄准仪。
谈到DNA图像的产生,戈斯林回忆道:“这个美丽的斑点照片……是最美妙的事情。我知道,当时自己已经成功地使这些纤维结晶,如果DNA是遗传物质,我一定是有史以来使基因结晶的第一人。”就在那一刻,戈斯林意识到,揭示DNA的结构将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威尔金斯时,他兴奋地喝了一大口雪利酒。”
为了使这次访谈更具时效性,《基因组生物学》杂志邀请了编委会中的13位科学家论述了自1953年以来该领域取得的一些最重要的进展(见“基因组生物学60年”一文),包括内含子和基因碎片的发现、限制性内切酶遗传图谱方法的兴起、微阵列、DNA测序、人类基因组计划、古DNA分析及基因水平转移。
祝你生日快乐,DNA!
资料来源 Genome Biology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