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8411月间,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学会先后在北京、成都、桂林市召开了学术会议。三个学术会议与会者提交了数百篇学术论文,限于篇幅,这里仅摘录其中一些论文的摘要,以飨读者。

华东师范大学  陈吉余 罗祖德

海岸带历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世界上80%的大都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是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带,大都是各国精粹之地。

海岸线的长度与国土面积之比,称为海岸带系数,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理条件之一。据世界上一百四十个国家海岸线系数资料的统计,除摩洛哥以外,系数都在“1”以下。就是四面环海、岸线曲折的岛国日本,其海岸线系数也只是0.0388,其珍贵可见一斑了。

我国海岸带系数是0.00094,居104位,但是它大都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位置适中,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乡众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是我国宝贵的“黄金海岸”。因此,我们应该十分珍惜我们每一寸海岸和每一段海岸资源。

在我国南北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岸线上如果粗分一下,可分为都市化岸段和非都市化岸段。在都市化岸段,往往是人口密集,商品经济发达,科学技术进步,人均收入大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而在非都市化的岸段,则地广人稀,还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

如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尽管海岸带各岸段的发展与当地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知力资源等制约因素以及某些边界条件有关,但是最主要则是取决于有没有港址优良、腹地深广的海港,有没有与纵深内陆贯联的河口所在。有没有相应发展的大中城市。有了城市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才和投资(包括国内外投资)。上海、宁波、温州、泉州、大连……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点,有了城市才会引起当地资源有效的开发和深度的加工,才能引起经济的普遍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从发展沿海城市群落着手是开发我国海岸带资源,加强和发展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地位的重要对策,理由如下:

1. 科学布局,合理调整现有沿海城市,新建一些补缺的城市,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都市群落是当务之急。我国海岸带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仓河口。长一万八千公里,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仅分布着二十五座中等以上的城市6平均七百二十公里长度的岸线上才有一座城市,这对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十亿人口的大国来说,那显然是太少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则显得更大。

2.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还有许多优良的港址等待开发。依托这些大港口的开发相应地建立一批中小型海港,发展沿海都市群落是完全可能的。

我国现有海港基本上是在旧中国海港基础上的改造、扩建,新辟海港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诸如:福建的循州湾、兴化湾,浙江的杭州湾及舟山群岛,山东日照日臼所等都是可以建大海港的理想港址。

此外,目前以大海港为中心新建、扩建中小型港口为依托的系列港口正在筹划之中,构成海运网络,随着中小港口的开辟、扩建,也给发展沿海中小城市提供了可能。

3. 沿海都市群的建立和海岸带资源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经说过:“城市的繁荣也把农业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了。”这句名言也适用于我国海岸带的开发。当前,我国海岸带就大多数地段来看仍然是相对落后的,除了都市化港口岸段之外,大量的是非都市化的农业区和海滩撂荒地,尽管当地资源丰富,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我们认为:除了港口城市先行之外,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地理、资源等条件,建立一批中小型的、信息化城市,技术型城市和开发地方经济型城市等。因此,开发海岸带这片片宝地,就绝对需要强大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方便的交通,严密的组织,科学的管理……,这些功能只有现代化的城市才具有。

“因海制宜”地发展沿海都市群落和大力开发海岸带资源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其结果必然有利于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全面高涨。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

北京大学  杨景春

活动构造地貌是地壳活动形成的地壳形态。它的形成时期较新、有些目前仍在发展,这对城市规划设计、大工程建设寻找地基稳定区域,乃至进一步认识地震规律、预报地震灾音、普查石油、天然气都有一定的意义。

1.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工程地基稳定性。

大工程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核电厂厂址、大水坝坝址选择必须要避开活动断层。美国、日本都有过教训。因此在修建大工程之前必须搞清断层分布情况;进行断层活动位移量的测定;研究断层活动方式,确定断层活动时两侧影响的宽度进行综合的研究。

2.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城市规划。

构造活动形式地壳变形,常常使建筑物倾斜和破裂,在城市规划中往往会遇到这类问题。日本关东大平原是大城市和大工业集中的地区,该区中部和东部有一些活动褶皱带和断层,给城市建设和工厂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最近20年,我国北方许多地方出现地裂,有些裂缝正好在大城市区,如西安市自59年以来陆续出现了五条比比东向的地裂,使一些建筑物破坏,道路变形,给水管道破裂,给城市建设带来困难。这些实例都说明了活动构造地貌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前提。

3. 活动构造地貌在石油,天然气普查中的应用。

石油和天然气都富集在一定的构造中,这称为“储油构造”。储油构造有老的(古生化、新生化的),也有新的。研究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的地貌标志有助于寻找、发现储油构造。构造地貌法,地球物理法和地质法的结合在疏松沉积物覆盖地区找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苏联西西伯利亚,与构造地貌法查明的46个局部隆起构造中,有27个被钻探或地震勘探证实。

4.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地震复发周期的估计。

在地震预报中,要求对过去地震复发周期给予定量研究。地震复发周期也是断层重复活动周期,研究过去地震复发周期可根据沉积物变形来确定,也可根据构造地貌研究来估算。宁夏贺兰山山前断层全新世以来可以追溯出8次明显活动,其中苏峪口一带有7次在地貌上有表现。可见活动构造地貌对地震复发周期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越竹 摘)

古海洋学——海洋地球科学的一个新的突破

南京大学  任美锷

古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地质历史,即研究距今约1.9亿年(侏罗纪)以来,世界海洋的环流、水温、化学、生物生产力的演变过程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随着七十年代中期,深海钻探工程的进展和仪器装备的改建而新建的,这一新的边缘学科被称为继板块构造学说之后,世界地球科学上的又一重要突破,由于它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古海洋学自建立以来,发展很快,它是最近十年内世界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的。

古海洋学的巨大进展主要是:

1.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在世界大洋取得大量岩芯,1978年,又成功地应用了液压活塞取样器(HPC)可在深海采取约300米长的岩芯,这种岩芯是未经扰动和连续的,具有非常大的科学价值。在南大西洋的好望角海盆C取到253米岩芯,已钻透第三纪,到达白垩纪顶部。

2. 超导古地磁仪的应用,大大增加了磁性地层学的精度。

3. 在质谱仪上,加上微量样品处理装置,使分析样品的需要量从过去的几十毫克减少到几个微克。

这三种新的仪器装备结合在一起,使古海洋学的面貌为之一新,揭示了诸如地中海变干,恐龙灭绝这些地质历史上古地理巨变之谜。

古海洋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要认识地球的古地理演变,没有古海洋的深入研究是不可能的。用古海洋学的成就来重新研究某些地区的大陆地质,往往可得到许多重要的新解释,这将推动大陆地质学的发展。在经济上,古海洋学的研究在锰结核和深海石油勘探、开采上都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地质人员都非常注意古海洋学的研究。1973年7月在瑞士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EXXON、ESSO、Texaco、B. P. 以及法国、挪威等十多家大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都参加了。

深海钻探和古海洋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洋地质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这两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如果要在2000年赶上,接近世界海洋地质学水平,那么必须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做好科学储备,尽快参加深海钻探计划并开展一定的古海洋学研究,有计划地做好古海洋学的人员培训工作。

(越竹摘)

我国滨海旅游的发展问题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所   葛瑞卿

海岸带这个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类对海洋的特殊感情,决定了海滨旅游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可比拟的,有些国家认为海滨度假是当代最时髦的娱乐方式,西班牙就是拥有了美丽的海滩而成了“旅游王国”的。

我国海岸线18000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漫长的岸线上镶嵌着众多的港淹,辽阔的海疆分布着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滨的奇山异峰、珍稀的植物群落,历史文化、地质珍迹构成了优美的滨海旅游资源。

我国海岸复杂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尤以山地丘陵海岸的自然景观特美,众山群峰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拔起,海阔山高,正是“山无海不险,海无山不奇。”我国风景重镇大连、青岛、蓬莱、威海、连云港、普陀山……都是以山海取胜的。

滨海胜景,怪石嶙峋,奇峰崛起是和特殊的岩性和内、外力作用相关的,1605年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的遗迹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诸如此类的地质、地貌珍迹可辟为科学旅游区;此外,滨海地带还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历史故事,古代帝王的石刻碑石,历代民族英雄浴血奋战的纪念地……点缀优美的胜景,引人入胜,令人流速忘返。

气候宜人又是我国滨海旅游的优越之处,我国既有广州、海南等避寒胜地,又有大连,北戴河、青岛等消暑山庄,不论是严冬、酷暑均有适宜的去处。

然而,我国的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很不充分的,比起国外来存在着以下差距:

1. 起步晚。2. 滨海旅游点分散、孤立,没有形成系统。3. 旅馆短缺,交通不便,设备落后不配套。4. 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5. 滨海旅游资源保护不善,破坏严重。

对策:

1. 高度重视滨海旅游业,作为海岸带的重要行业抓。2. 旅游业与滨海开放城市的建设同时发展,3. 加强滨海旅游管理,注意区域性旅游发展。4. 建立海滨旅游保护区。5. 建立海岸带管理周转基金。6. 保护滨海资源。

(越竹摘)

洪堡——继往开来的地理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   朱新轩 高云霞

德国自然科学家、地理学家亚历山大 · 冯 ·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 1859)是19世纪上半叶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他青少年时代好奇博学,志趣广博,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三十岁就对南美洲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系统地科学考察,直到六十高龄,还应俄国政府邀请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进行考察。他在晚年的科学著作《宇宙》一书汇集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是他半个多世纪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一划时代的著作,继承了古代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思想家追求“世界统一”的传统;同时又具有为科学专门化而开辟道路的新时代特征。1834年10月洪堡写信给Vanhagen说:“我产生了一种疯狂的想法,在一部著作中描述整个物质世界——即我们所已了解的天空和陆地各种各样现象的整体。”《宇宙》一书包括了天、地、生、人等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其内容之广博可以说在当时是无人与之相伦比的。因此,人们把洪堡称为“科学之圣”和“当代的亚里士多德”。正像大诗人歌德所赞的那样,洪堡“像一个有许多龙头的喷泉,你只需把一个容器置于其下,随便一触,任何一边都会流出清澈的泉水”。但是,洪堡又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先驱。他是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球航行之后,对人迹罕至的南美洲进行系统考察的科学旅行家;他是第一批在自己的行李袋中装满最新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火山、大气>海水和地磁等自然现象的科学家;他绘制了第一幅全球等温线图,第一个攀登上琴博腊索山,亲自观察了植物带的垂直分布,测定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规律;他第一个根据自己的实测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和第一个发现了秘鲁寒流;他倡议在世界各国广泛建立气象台和地磁台,并根据各国地磁观测记录了解地磁的变动,还首创“磁暴”这一新概念。总之,洪堡通过自己一生的工作,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学、矿物学、地球物理学、气象、水文学、大地测量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为地学的许多分支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榕摘)

论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亚洲中部地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兰州大学   伍光和 唐少卿

俄国学者和旅行家,沙皇军队总参谋部军官H. M. 普热瓦尔斯基(1839—1888)是最早,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亚洲中部考察者。他的亚洲中部的考察活动是紧接着他的乌苏里地区考察之后进行的。第一次亚洲中部之行持续三年(1870 ~ 1873),行程12000公里,由恰克图经乌兰巴托,张家口至北京,而后经鄂尔多斯、贺兰山、祁连山、柴达木到达黄河源区及长江上游。第二次亚洲中部之行,于1876年7月从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境内,经伊宁向东穿天山后抵塔里木河下游,再至罗布泊和阿尔金山北麓,因病于1878年3月返回。第三次亚洲中部之行(1879 ~ 1880)自桑斋经准噶尔盆地,越天山和东疆,再由党河谷地翻越祁连山进入柴达木,最后直抵西藏那曲。第四次亚洲中部之行(1883 ~ 1885)从恰克图出发,沿归路线到柴达木进入黄河源区,而后返回柴达木,沿盆地南缘向西到阿尔金山和塔里木南部,顺和田河和叶尔羌河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至阿克苏,越过天山回国。

普热瓦尔斯基是用近代科学观点和方法考察亚洲中部广大地区,而且贡献最为突出的第一人。他在亚洲中部考察中的杰出贡献,使他获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扬和世界性荣誉。他成为莫斯科大学动物学博士,皇家科学院、皇家地理学会、圣彼得堡自然科学家协会等10个权威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同时也是柏林、巴黎、维也纳等10个地理学会的名眘会员;又是德国哈雷自然和医学科学院、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协会正式成员,以及法国国民教育部委员。他的著作被译为不止一种外国文字。他获得了俄国皇家科学院的刻苦奖章,皇家地理学会康斯坦丁诺夫奖章,柏林地理学会洪堡奖章,以及伦敦、巴黎等五个地理学会的奖章。

另一方面,随着考察活动的继续,普热瓦尔斯基也日益受到沙皇的重用。他的薪金和终身津贴一再增加,他在沙俄军队中的官阶也不断上升。

(榕摘)

关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发现的一张十六世纪的中国地图

北京图书馆任金城   孙果清

1973年6月,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在整理中国古地图库藏时,发现有一幅带有“甲午仲夏(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山阴王泮识”字样的中国大地图。该图纵180厘米,横190厘米,绢底彩绘,颜色鲜艳,已被列为该馆第一号地图收藏品。

这幅地图所绘的范围,东到朝鲜和日本,西到天山和大流沙,北到黑龙江和蒙古,南到南海。图中主要绘出明王朝的两京十三省,周围的邻国如安南、朝鲜、日本、琉球等地也都标绘得很清楚。和其他中国古代地图一样,该图绘出的自然要素也是详于水系而略于山脉。图中山脉只用孤立的山丘表示,而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则描绘得十分详细。黄河发源于星宿海,经过西北、华北至苏北的海州附近入海。长江中下游绘制得也比较正确,洞庭湖、鄱阳湖和四川盆地诸支流都基本上正确,上游的金沙江也大致反映了出来,只是上源画成与黄河相通,显然错误,可能出自画师之误。

图上共标出各种地名五千多个。两京十三省及所属的152个府,240个州,1107个县,493个卫,2854个所,218个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诸司,以及重要的山脉、河流、驿站、村寨等几乎都标注了出来。为了弥补图中的不足,在图的边缘处还专门注出两大段文字作为补充,一处在图的上端共有102行文字,列举了属于奴儿干都司的卫所名称(180个卫,20个所)。另一处在图的右下角共有28行文字,列出两京十三布政司的基本统计数字,其中包括省名,距京师的里程,省府以及省属各府名称,所属州、县的数字和各地应缴纳粮食税的数字。该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全国各级行政区域及城市居民点等政治要素,属于政区地图性质。

(榕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