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水文专业会议于198612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现从这次大会提交的论文选摘报道如下:

环境水文问题

张春宏(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

一、环境水文问题的含又及内容

环境水文问题可定义为“从水文科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包括天然的水文现象过程,环境背景(本底),也包括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与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965年在伦敦与1968年阿克拉(加纳)召开的国际讨论会,是最早讨论环境水文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1971、1978年在诺克斯维尔(美国)又举行了两次国际水库讨论会。1973年至1982年举行的第11、12和14届国际大坝会议(ICOLD),是大型水电工程环境影响问题获得系统性、国际性研究的标志。

现今研究水利工程与环境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国家,当首推苏联。

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1981年10月中国水利学会成立了环境水利研究会。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对一些重要工程,如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三峡电站等工程,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工作。

国外环境水文效应研究实例很多,现仅以埃及纳赛尔水库为例说明如下:

纳赛尔水库位于尼罗河上,建成于1968年,1970年蓄水,坝高95米,总库容1640亿立方米,水面面积5120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对阿斯旺高坝就存在着大量争议,并有“工程上的奇迹”和“生态上的灾难”之称。根据资料分析是:

(一)大坝效益与有利影响

(1)提供了蓄水,改善工农业与城市生活供水条件。(2)调节了河川流量,经水库调节后尼罗河来水量全部受工程枢纽控制,既保证了用水,又避免了大洪水造成的水灾损失,(3)扩大灌溉面积250万英亩,(4)每年可发电50 ~ 80亿度,(5)扩大了旅游,(6)形成新兴城市阿斯旺,(7)库区渔业发展前景良好,(8)库区周围气候条件改善,首先是降雨次数增多,相对与绝对湿度增大,风速增大,(9)水质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10)库区水生态由河流生态系向湖泊生态系过渡。

(二)不利影响

(1)蒸发量加大。(2)库区淹没,淹没面积达5120平方公里。(3)泥沙淤积对库容、河床侵蚀和地中海的侵蚀。(4)库区水质条件虽然得到改善,但总含藻量达到每升107 ~ 108个,使电站和水厂过滤装置经常堵塞,影响运转。(5)筑坝对鱼类洄游是个主要障碍。(6)血吸虫病蔓延。(7)下游地区鼠害加重。(8)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与沼泽化程度增高。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绝大部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水资源不丰富。全流域总水资源量为735亿立米,全流域1956 ~ 1979年24年平均降水深476毫米,其中约有20%形成河川径流,约有80%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但1956 ~ 1979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659亿立米,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2.6%,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平衡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干旱少雨,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 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最高达700毫米;函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5毫米,基本上属无流区,为流域的最低值区。3. 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陵区,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

(三)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

由于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所补给,因此它的年内分配趋势与降水量相应,也都集中于风期,且多由暴雨形成。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丰枯水悬殊。丰水年是枯水年的2.3倍。

(四)中游干、支流汛期多泥沙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为38.6公斤,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河口镇至龙门的山、陕区间及泾、洛、渭、汾河区。

(五)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河段集中,其原因主要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大量排放有关。包头、西安、太原、洛阳等城市周围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有些井水已不能饮用。

中国冰川水资源及其对河流水文情势的作用

杨针娘(中科院冰川研究所)

一、中国冰川的数量和分布

据最近统计,我国冰川总面积为58,530平方公里,约占全球冰川覆盖面积(16,277,500平方公里)的0.35%,相当于亚洲中部山岳冰川面积的二分之一,比苏联冰川面积小9700平方公里。

我国冰川规模不一,分布也很不均匀。冰川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的山脉有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界于6000 ~ 10,000平方公里的山脉有天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喀喇昆仑山,分布于上述山脉的冰川面积约占了全国冰川总面积的68%。

二、中国冰川水资源

据初步估算我国冰川水资源总量为560亿立方米,约为我国河川径流量2.6万亿立方米的2%,接近黄河入海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占我国西部四省(区)河川径流量4331亿立方米的13%,可见我国西部山区冰川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三、冰川融水对山区河流水文情势的作用

1. 河流流量具有日变化特征。具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其流量过程线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迟后于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2. 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增大。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强烈消融,7 ~ 8月间集中了全年冰川融水量的80%M夏季水量过剩,而春季严重缺水,从而加剧了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形成供水与需水矛盾十分尖锐。

3. 河流供水期推迟。8月下旬至9月底为消融后期,所以具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其洪峰出现时间一般比没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或冰川融水补给比重小的河流要推迟1 ~ 2月。

4. 退水过程线陡。

四、冰川水资源对山区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冰川作为“高山水库”起多年调节河川径流量的作用。在低温多雨年份因热量不足,冰川消融减弱,积累量增加;而在干旱少雨年份,晴朗天气增多,冰川消融强烈,释放出大量的冰川融水,因此,在我国西部山区冰川融水补给比重大的河流,具有干旱年不缺水,湿润年河流水量不大的特点,使河流丰枯水年趋于平缓。

五、中国冰川水资源的评价

我国西部山区蕴藏着大约2倍于全国水资源总量的冰川储量,它是我国西部干旱区戈壁荒漠中形成绿洲的主要水源,也是干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冰雪水资源是优质的淡水资源,矿化度一般低于35毫克/升,因此,是工农业用水不可缺少的优质水源之一。

世界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林文盘 彭斌(中科院地理所)

一、世界水库概貌

全世界现有库容百万立米以上的水库达110,000座,总体积超过64,000亿立米,使地球上河川径流的稳定部分增加了1/4。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据1981年统计,全国已有大、中、小型水库86,000座,总库容约4100亿立米,分别为世界水库总数和总库容的78%和6.4%。

二、水库功能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 蓄水:① 减免水库下游洪害。② 为工农业及城镇供水。保障良好环境。③ 库区淹没引起生态环境破坏。淹没地带土壤、动植物群落起了变化,水域与原来河流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着本质的不同。④ 岸边坍塌、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化。由于库区巨大水面,引起水面风浪加大,在风浪冲击下,岸线退缩,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树木、果树死亡、房屋倒塌、土壤盐化等环境不良影响。

2. 形成大型人工水体:①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使某些河流下游鱼类产卵场大大缩小,由于河道修筑水利工程阻断了自然鱼类的洄游路线,使某些鱼类的生长受到影响。② 开拓水运资源,改善航道环境。③ 造就优美的旅游环境。

3. 河川径流调节:① 水文情势的变化。水文情势的变化在库区上游主要表现在上游壅水和多沙河流的泥沙沉积。对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调节水量和改变泥沙运行规律上。② 对库区及周围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温度变化:水库周围一定范围内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年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比蓄水前低,无霜期延长。降雨影响:热雷雨及库面降雨均有所减少,而上游水面和周围山区降水量可有所增加。风的影响:库区水面风速比岸上增大30%。昼夜盛行水陆风。蒸发和湿度的影响:巨大水面比陆面增加蒸发约90%;10公里内旱季湿度可增加20 ~ 30%。③保障跨流域、跨地区引调水源。

4. 储蓄电能:修建水库,开发水电资源是最理想的对策之一。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蕴藏量为5万亿度/年,可开发量为2万亿度/年,目前水力发电量为580亿度(1980年),约为可开发量的2.9%。

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左大康 刘昌明 许越先(中科院地理所)

一、研究进展的一般情况

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自1976年水利电力部提出东线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以后,1978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石家庄主持召开了“南水北调及其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学术会议,会后组织了院内外有关单位,开展若干专题研究。1979年3月,水利学会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工程规划学术讨论会。1980年10月到11月,联合国大学组织美、日、西德、埃及、加拿大等九位专家来华,同中国专家一起,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术活动。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东线第一期工程。

二、专题讨论的主要观点

关于东线调水对长江河口的影响。东线调水1000立方米/秒,将改变流量、潮汛、河道深浅及含盐度的量值及其组合情况,带来一定的环境后效。可能引起盐水入侵,拦门沙增加、渔场变化及水质污染等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对沿线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南水北调会不会大幅度抬高地下水,再次出现大面积土壤盐渍化?南京土壤所的研究认为:调水后东线沿线地区有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条件和可能性,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南水北调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水后,湖泊生态环境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水生生物的变化。小型鱼类生存条件将得到改善,可能会发展为优势种类,而取代较大型鱼类。长江河口及近海在调水后,水文状况变化,导致刀鱼、鲥鱼、凤尾鱼、银鱼、中华鲟等仔、幼鱼肥育条件恶化。

关于钉螺北移问题。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试验结果证明,在调水地区不能形成较大的钉螺群落,不易甚至不可能在北方构成新的孳生地。

关于南水北调对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沈建柱估计北纬35°以北地区平均增加的降水量约为总降水量的3%,灌溉比非灌溉农田蒸发率将增加70 ~ 80%。

关于长江跨流域供水的水资源评价。葛维亚等人估算结果,认为至二十世纪末,尽管各种用水量骤增,长江仍有多余水量,不存在水资源枯竭的危险。

三、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几点认识

1. 对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调水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作出最佳选择。2. 调水工程规划设计,要注意减轻和避免不利的环境影响,考虑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前景。3. 调水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应当主要根据调水地区的现实情况。4. 调水环境影响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问题。自然地理的某些理论可以为调水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地理分区和地理预报,是调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之一。

森林的水文效应

余延年          祝耀楣

(安徽省水文总站)(安徵师大地理系)

森林是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它在整个自然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维持自然界生态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水圈内水的交换、循环等动态平衡的参与者与调节者。

一、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植被蒸腾水分,水分的散发使太阳能大量消耗,形成森林地区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汽易于饱和,在森林区周围及其上下温差大的作用易于造成局部气对流,形成地形雨。森林在上空的空气湿度,要比农田上空高10%,有时可达20%。如亚马逊河流域的降水,有50%是来自森林中之水汽。

二、森林对年径流的影响

森林对年径流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产汇流条件而起到补偿调节效应,即是将洪水量之水量,吸收其中相当部分于地下,形成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然后再被蒸发蒸腾和补偿枯季径流,森林则会使年径流减少,这在干旱地区较为明显,而在蒸腾作用小于补偿效用又处于湿润地区时,森林则会增加年径流。

三、森林对洪水的影响森林对洪水的影响,表现在截留作用、蒸发作用、吸收作用(均对产流发生影响)及延缓洪峰滞时(对汇流的影响)等方面。

1. 截留作用,2. 入渗作用,3. 延滞洪水的汇流时间。由于地表糙率加大,洪水在坡面汇流时间延长,因而森林在延缓洪峰出现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免除洪水灾害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四、森林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它首先是减轻自然界侵蚀力(风、水、重力等)对地表的侵蚀能量;其次是给地表以保护层,增强抗蚀能力,减低其可蚀性。

五、森林的水质效应

森林在调节与改善水源品质方面,又有着独特的效应e森林首先以光合作用调节大气的氧的平衡维护氧的循环,从而增强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其次以吸附、同化、生化、杀菌等作用,减轻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尘埃细菌等的负荷,使降水过程中雨水从大气中溶解污染物质含量降低,再次,雨水透过林冠树枝干等的生化作用而溶解,最后达到地表的雨水,经过地面枯枝落叶层及地下根系的吸收过滤而净化。

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水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京津地区为例)

姚承伟(中科院地理所)

一、都市化与人口增长

1. 用水量增加。一般说来,城市发展必然增加人口密度,加速工业和城郊农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京津二市据有关部门分析,平水年供需尚能基本保持平衡,枯水年和特枯水年都将缺水,估计到1990年枯水年(保证率P=75%)和特枯水年(P=95%)将分别缺水约43和55亿立米,2000年±述二个标准将分别缺水63和76亿立米。因此,城市的发展应与区域水资源的条件相适应。

2. 水文循环发生变化。城市建筑物屋顶、道路路面、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积增大及采用管道排水,修建良好的防渗设施,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结果,改变了城区的水文循环。径流汇集快使一些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区和城市下游造成积水和洪涝灾害。

二、水质污染   人口集中、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下游的水体常常会被污染 · 其污染源是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城郊农用化肥和农药,还有受污染的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般认为,水资源的主要危险与其说是水量的衰竭,不如说是污染使天然水源的水质变坏。据1981 ~ 1984年间的统计,京津地区每年平均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量达12亿立米左右,其中工业废水占59.4%,生活污水占40.6%。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缺乏足够的淡水稀释,河流的污径比高达0.3,居全国首位_北京污染最严重的是通惠河、凉水河和护城河,大部分河段水黑发臭,成为“新龙须沟”。凉水河和通惠河已有31.5公里长的河段无大型生物带。

本地地表水污染特征,主要以耗氧性有机物污染为主,有机氯、农药污染也较普遍,而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水的总硬度升高和硝酸盐浓度增大,其次是含氯、铬和有机磷等污染物,考虑到地下水运动缓慢、补给困难的特点,地下水的污染更应引起重视,因为一旦污染很难恢复正常。

三、森林植被的破坏森林植被的破坏将会减少枯季径流。京津地区枯水季节河流流量小,缺乏足够的淡水稀释污水,污染最严重。

四、土地利用和农业措施

1. 盲目发展水稻。水稻用水将会减少河流的枯水流量或动用宝贵的地下水源,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2不合理的灌溉和农业水利措施。本区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70%,其中灌溉用水就占总用水的66%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水量浪费是严重的。使地下水位上升,出现严重的土壤盐渍化,从而改变了整个农田生态系统。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1. 大型水利工程。建库后,库区及下游的气候条件和水文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2. 过度抽取地下水。由于过度抽取和集中开采,本区地下水已出现大面积的下降漏斗,同时引起局部地区的地面下沉现象。

论水资源及其利用

蒋平

一、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我们经常所说的水资源实际上主要是河川径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所形成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地下水、淡水湖、江河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7%。所以,虽然水在地球上很丰富,但可供人们利用的并不多。水资源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要比其他自然资源更为密切,没有水资源或者水资源不足,工农业生产发展就受到限制,'而且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二、我国水资源

根据水电部最近作出的《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我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14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径流量占6,210亿立方米,冰川融雪水补给为500亿立方米。总的说来,水资源的特点表现为:1. 弃水多,可利用水少。2. 绝对量多,人均数少。我国地面水资源为2.6万亿立方米,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尼,占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径流量为26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占平均数10,930立方米的1/4,占世界第17位,因此不能说我国水资源很丰富。3. 东南多,西北少。长江、珠江和浙、闽、台及西南各省诸河,雨量充沛,总水量约占全国的82.2%,而位于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淮河、辽河、黑龙江及西北内陆诸河处于过渡、少水干旱缺水地带,这三个地区总水量只占全国的17.7%,因此,在这些地区水少,地多,人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4.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地表水多的地方地下水也多,地表水少的地方地下水也少。

三、水资源的紧缺

由于我国水资源存在着以上的特点 · 在我国北方,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了。例如在天津、北京。在所调查的全国191个城市中有154个水不足,估计总不足水量为880万立米/日。缺水不是一城一地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四、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年废水排放量达三百多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使大中城市附近90%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国家环保局调查全国五万多公里河段后提供的一份材料说,不符合饮用、渔业用水标准的河段有85%,不符合地表水标准的占47%,严重污染的河段占4.3%。

我国湖泊也备受污染之苦。1976 ~ 1977年对20个湖泊调查发现,在11个湖泊中苯酚和6个湖泊中氰基的环境标准浓度上升。保护水资源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五、重视节约工业用水

节约工业用水,不仅可以减少工业用水量,同时还能减少废水量,应该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角度来考虑工业用水问题。工业用水占了城市用水总量的80%,而工业用水中冷却用水占70 ~ 80%,有人建议用海水来代替冷却用水。